ZAKER石家庄 2022-08-26
河北:25种环境轻微违法行为将依规免罚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燕赵晚报讯(融媒体记者 马冬)建设项目应当备案未备案的、应当填报排污登记表未填报的、未及时提交排污许可执行报告的 …… 今后,包含这些环境轻微违法行为在内的 25 种环境轻微违法行为将依规免罚。近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免罚办法》)并正式施行,将免罚情形由原来的 12 种增加到 25 种,这将进一步规范生态环境领域免予处罚的情形、程序,给予企业适度的容错改正空间,助力全省经济平稳运行、健康发展。

据悉,《免罚办法》是河北省结合近年来环境行政处罚实践情况,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环境行政处罚办法》不予处罚相关规定,根据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工作坚持科学精准依法的原则,对前期自由裁量免罚情形进一步拓展、细化、规范,将原来的 12 种免罚情形增加到 25 种情形,共包含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16 种免罚情形和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 9 种情形。

其中,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免罚情形包括:建设单位未依法备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在检查之日起 5 日内完成备案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的建设项目,未按时编制,但处于建设阶段,无污染物产生,企业主动停止建设或者恢复原状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审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措施)已按环评要求建设完成并正常运行,已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污染物达标排放,未经验收的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在调试运行 12 个月内仍未验收,经责令改正后按规定期限和要求完成验收的;建设项目投产时未经验收,配套建设的环保设施已按照环评建设完成并正常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被检查发现后主动停止生产,积极推进整改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免予处罚等 16 种。

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 9 种免罚情形包括三种类型:三个月内初次实施的违法违规行为,包括易产生扬尘的物料未按规定采取抑尘措施,经责令改正后及时完成整改的;经监测超过许可浓度排放污染物,常规污染物单因子超标倍数小于等于 0.1 倍,或者 pH 值大于等于 5 且小于等于 10 的或者噪声超标在 3 分贝以内,24 小时内完成整改并达标排放的;产生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应当密闭而未密闭,经现场检查指出后立即改正的;自动监测设备故障超 6 个小时,按规定正常运营维护但未采取手工监测,经责令改正后及时改正,且污染物达标排放的等 7 种情形。

6 个月内初次实施的违法违规行为,是指经监测超过许可浓度排放污染物,常规污染物单因子超标倍数小于等于 0.2 倍,或者噪声超标在 5 分贝以内,24 小时内完成整改并达标排放的。

一年内初次实施的违法违规行为,是指经监测超过许可浓度排放污染物,常规污染物单因子超标倍数小于等于 0.3 倍,24 小时内完成整改并达标排放的。

" 免罚清单 " 并不意味着 " 免责清单 "。据悉,河北省《免罚办法》严格界定了 " 罚 " 与 " 不罚 " 的标准,提出要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等因素以及法定的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确保过罚相当,防止畸轻畸重,如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再次出现同类型违法行为,按照自由裁量规定从重处罚;如适用不予行政处罚的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批评教育、签订承诺书、帮扶指导等措施,促进行政相对人依法合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免罚办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企业及时纠错,是环境执法工作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体现,体现的是环境执法的 " 力度 " 和 " 温度 "。为保障免罚情形依法规范有效实施,在《免罚办法》中,河北省结合前期自由裁量免罚情形,对相关实施程序进一步拓展细化,指导各地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执法。

《免罚办法》提出,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应当依法全面、客观、公正调查取证。对于免罚问题,当场能够及时改正的,留存影像资料,记录整改过程,当事人现场签署《承诺书》,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出现;对于需要一定时限整改的问题,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督促当事人现场签署《承诺书》,合理确定改正期限;对于需要一定整改期限的免予处罚问题,严格履行立案调查程序,经集体研究讨论后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阐明免予处罚的事实、证据、依据和理由。对符合免予行政处罚条件的环境违法行为,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加强督促指导,确保环境违法行为整改到位。

下一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将定期调度评估,严格监督执行,强化贯彻落实,严厉查处生态环境执法中的不作为、乱作为问题,一经发现立即启动 " 一案双查 ",依法依规依纪严肃追责问责,生态环境部门作出的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也将按照行政执法公示的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坚决确保《免罚办法》落地见效,以实际成效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力洪

责编:杨帆

相关标签

违法行为 生态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