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08-28
兰州市红古区:城市园林绿化构筑幸福美丽家园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 绿水青山、秀美红古 " 的生态发展理念,在兰州市红古区城市建设中喜结硕果。经过近年来不断实施城市增绿、生态修复、庭院绿化、苗木培育等园林绿化工程,红古区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再上新台阶。目前,全区建成区绿地总面积 418.74 公顷,绿化覆盖面积达 486.92 公顷,绿地率达到 32.16%,绿化覆盖率达到 37.4%。

增绿工程拓展绿地面积

在城市建设中,红古区住建部门突出 " 一路一景 " 景观特点,在海石湾建成以平安路、红古路、龙源路、中和路等 11 条城市主干道路网为骨架,绿化隔离带为纽带的绿色长廊,种植国槐、梓树、楸树、白蜡等 10 多个品种行道树 5000 余株,金叶女贞、小叶黄杨、丰花月季等 20 余种花灌木,道路绿化面积达 4.92 公顷。同时,在 " 绿 " 与 " 美 " 上持续发力,相继完成了海窑隧道海石湾入口处三角地块、滨河路沿线、川海大桥连接线等裸露区域绿化,城市绿地面积不断扩大,城市 " 颜值 " 不断提升。

绿地管护完善设施功能

红古区是马门溪龙的故乡,也是马家窑文化发源地之一。在城市景观建设中,该区充分挖掘文化蕴藏,先后建成了以海石广场、红山路小游园、公园门前广场等极具代表性的广场公园 20 个,并对华龙北广场、海石湾公园及南区七号小游园进行了提升改造。在日常养护管理中,注重乔、灌、草种植搭配,加强公共绿地精细化管理,既美化优化了环境,增加了城市绿量,又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休憩的场所,丰富了市民活动空间。

生态修复助力窑街振兴

围绕窑街采煤深陷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工作,近年来红古区通过采取 " 矿山治理+生态修复+景旅融合 " 方式,积极推进实施窑街沉陷区生态治理工程,先后累计投资 6400 万元,共实施六期治理工程,使窑街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目前一至四期治理工程已完工交付,累计治理土地 2206.12 亩,种植金叶榆、侧柏、柳树、榆树等各类苗木 10 万余株。今年来,结合窑街片区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红古区累计增加绿化面积 638 亩,新增工业遗迹等主题游园 10 个,窑街人居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老旧城区焕发出新面貌。

庭院绿化推进园林创建

立足城市园林创建工作,红古区加大对单位庭院和小区绿化建设的监督指导,先后多次指导多家单位(小区)完成绿化建植工作,积极推广建筑物屋顶、阳台、墙面、坡面等立体绿化,进一步扩展城市绿化总量和绿化层次。通过庭院绿化先后共完成立体绿化面积 12000 平方米,开展坡面绿化 9400 平方米。" 目前,全区有市林业局授牌挂牌的园林化单位及小区 40 家,花园式单位及小区 6 家,绿化先进单位及小区 28 家,花园式示范单位 1 家。" 区住建部门园林绿化所负责人介绍说。

苗木基地丰富植物品种

为切实提高育苗培苗水平,红古区建成 1 处占地为 26 亩的新庄台园林科研试验基地。近年来,先后从该基地共引进七叶树、木槿、金线吊蝴蝶、彩叶豆梨海棠、木本香薷、小花溲疏、小紫珠、银杏、七叶树等园林新优植物 15 个品种 2430 余株。这些新优品种的引进,丰富了红古区园林植物品种,为打造色彩层次丰富的城市绿景提供了保障。同时,红古区还严格执行《兰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目前建档并确定保护等级的古树名木有 6 株,古树名木保护率为 100%。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颜娜

通讯员 杨占财

实习生 马瑾 杨易凡 王梓墨 文 / 图

编辑丨包学枫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相关标签

黄杨 指导 生态环境 住建部 代表性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