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前期高温干旱影响,长江流域的洞庭湖、鄱阳湖等大湖,一度从湖面波光粼粼变成了如今大片裸露的草洲。尤其在 8 月中下旬的高温炙烤下,鄱阳湖已瘦成一道 " 闪电 "。水位能否在短期能恢复,成了众多网友关心的焦点。
8 月 29 日,红星新闻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根据风云气象卫星监测,2022 年 8 月 21 日,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为 939 平方公里,较历史同期(平均为 3110 平方公里)偏小 7 成,相较 6 月 27 日今年监测到的最大水域面积 3331 平方公里而言,已减小 7.2 成,为近 10 年最小值。
中国气象局也明确表示,在 8 月份鄱阳湖湖底露出草洲和河道这种 " 汛期反枯 " 的现象,不属于正常现象。
↑ 受连日高温少雨天气影响,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鄱阳湖进贤段水域滩涂在水流分支的冲刷下,呈现出 " 大地之树 " 景观 图据新华网
丰水期变枯水期
鄱阳湖水域面积 " 缩 " 至近 10 年最小值
红星新闻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根据风云气象卫星监测,2022 年 8 月 21 日,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为 939 平方公里,较历史同期(平均为 3110 平方公里)偏小 7 成,相较 6 月 27 日今年监测到的最大水域面积 3331 平方公里而言,已减小 7.2 成,为近 10 年最小值。
另据《江西日报》8 月 22 日消息,鄱阳湖整体水体面积已缩水到 600 平方公里以内。8 月 4 日,国家水利部的数据也显示,鄱阳湖水位已减少到枯水期标准,而枯水期的到来比往年提前了一百多天。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今年是有水文记录以来最早进入枯水期的年份。根据记录,近年来,鄱阳湖枯水期一般在 10 月至 11 月。而 7 月上旬到 8 月中旬,实际该为鄱阳湖的丰水期,到 10 月下旬至次年 4 月上旬,才为鄱阳湖的枯水期。
汛期反枯系不正常现象
中国气象局:高温干旱是最主要原因
对于鄱阳湖水域面积的骤减,中国气象局也明确表示,在 8 月份鄱阳湖湖底露出草洲和河道这种 " 汛期反枯 " 的现象,不属于正常现象。
高温是汛期反枯一大重要原因。根据中国气象局统计,截至 8 月 24 日 7 时,鄱阳湖所在的江西省,共有 91 县(市、区)最高气温超过 35 ℃。其中 91 县(市、区)最高气温超过 37 ℃,53 县(市、区)最高气温超过 40 ℃,以九江修水县 42.6 ℃为最高,破江西省国家站 2003 年以来的纪录。
↑ 鄱阳湖湖床干裂 图据中新网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今年 7 月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三个 7 月之一。今年的极端高温过程是在全球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的大气环流背景下发生的,近期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大,几乎绕地球一周。
中国气象局回应称,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盛是旱情发生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西太平洋副高稳定且维持时间长,与大陆高压合并后控制范围更广。特别是进入 8 月以来,高压中心强度迅速增强,控制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
江西启动气象干旱四级应急响应
9 月将出现 3 次降水过程
受持续高温影响,目前江西省气象局已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气象干旱)四级应急响应。
对此,江西气象部门一直持续关注天气形势变化,提早部署,上下联动,密切监测高温干旱发生发展,加强监测预警和会商研判,全力做好保障服务。
同时,南昌市也紧急召开全市人工影响天气抗旱调度会,九江市也及时发布高温、干旱预警信号,通过广播、电视、微博、微信、手机短信等渠道传播最新预报预警信息和防范应对建议。农气中心发布农业气象服务专报,指导全市农业高温抗旱工作的开展。
那么,未来天气趋势如何?中国气象局通报称,预计 8 月底至 9 月中旬,江西全省平均气温 25.5 ℃至 26.0 ℃,较常年同期偏高 0.5 ℃至 1.0 ℃。其中赣北、赣中 27.0 ℃至 27.5 ℃,均偏高 0.5 ℃至 1.0 ℃;赣南 26.5 ℃至 27.0 ℃,偏高 0 ℃至 0.5 ℃。8 月下旬部分地区极端最高气温将至 38 ℃至 39 ℃,局部可达 40 ℃。
不过,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在 8 月下旬已有所缓和,9 月上中旬预计没有大范围高温天气发展。
从长期影响来看,由于前期持续降水偏少,江西大部气象干旱蔓延。9 月将出现 3 次降水过程,主要为 9 月 3 至 5 日、11 至 12 日和 27 至 29 日,有利于改善湖泊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但也应留意旱后转涝的影响,防范局地强雷电、雷暴大风和短时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
来源:红星新闻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