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哈尔滨 2022-08-29
家乐福闭店、沃尔玛撤出!冰城超市业“后浪”如何留住消费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来源:冰城 +

哈尔滨日报记者 李佳琪 文 / 摄

家乐福在哈尔滨两家门店关闭的消息,近段时间成了不少人的 " 热议话题 " 之一,有人觉得 " 外来和尚好念经 " 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有人怀念大型超市过去的 " 高光时刻 "。而针对近年来一些实体超市逐渐衰败、退场,还有人认为实体超市或将逐步被零售市场所淘汰 ……

"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 的社区超市、便利店,消费目的明确、可以节省购物时间的专业超市,今天下单明天收货的社区团购,有人帮你试穿、试用、试吃的直播电商 …… 一面,在 B 端的零售市场,各类新型消费渠道层出不穷,不断地挤压着传统超市的生存空间;另一面,C 端消费者需求不断演变、升级,也让超市渐渐淡出了一些人的高频消费场景。当下,超市业的 " 后来者们 " 如何留住消费者?

大型超市的逐步 " 退场 " 被看做 " 一个时代 " 的结束

" 把手里的购物卡花了,虽说剩下的门店也能用,但离家比较远,没必要还得搭着油费。" 日前,市民邱女士在家乐福国展店内 " 搜寻 " 可以购买的商品,对于家附近这个大型超市的关闭,邱女士并没有表现出不舍。" 手头 500 元的购物卡,半年多就用过两次,现在卡里还有 300 多元。" 对于卡里为啥至今还剩了钱,邱女士称,沉的东西不爱去超市 " 搬 ",而且购买频次不高,购买频次高的生鲜产品,自己又嫌弃超市卖得种类少、新鲜度不够。

日前,记者探访了家乐福国展店。虽然是工作日的上午,店内却人头攒动,收银台排起了长队。" 多数是为了清卡。" 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从门店即将关闭的消息发出后,个别时段的客流量反倒比平时多了起来。记者在家乐福国展店内看到,很多货架已经空置,部分区域拉上了 " 此区域禁止通行 " 的隔离条,一些商品零零散散混杂在一起,摆在货架上等着顾客买走。有些工作人员或忙着将超市过道中间的展架运走,或是对剩余的商品进行清理、摆放。" 没卖完的商品我们将返回厂家 ",对于部分剩下的商品,超市没有给出 " 腰斩 " 式的折扣进行清仓。

工作人员正在整理货架 ↑

公开信息显示,2002 年哈尔滨第一家家乐福门店在太平桥开业,最多时在全市开过 7 家门店。此次,一下关停两家门店,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感到 " 惋惜 "。" 家乐福会展店开门第一天我去了,来购物的市民真的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排队结账至少半个小时。" 市民左女士回忆,当时她上大学,那时候和同学休闲娱乐项目之一就是逛超市,这周去家乐福 " 扫一遍货 ",东西吃差不多,下周坐着超市的免费班车去沃尔玛再溜达一圈。" 那时候超市楼层多,满眼都是商品,给人很大的冲击感。" 左女士感慨,现在很难再找到有三四层经营区域的大型传统超市了,大型超市的 " 一个时代 " 结束了。

家乐福国展店部分区域已经 " 限行 "↑

" 家乐福们 " 的困境

近段时间,包括家乐福在内的连锁大型超市在外地关店的消息层出不穷。相关媒体报道称,家乐福厦门最后一家店(中华城店)也将于 8 月 31 日关闭,将彻底退出厦门;永辉超市位于福建福州的浦新店和西园店分别于 8 月 22 日和 24 日正式停止营业;沃尔玛武汉钟家村分店将于近期关闭 …… 近年来,以大卖场模式为代表的超市业态,似乎已经走到 " 悬崖边 "。

据相关消息称,此次家乐福在哈尔滨关店的原因是受经营战略调整、场地租金和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两店关闭后不再进行原址新开。对于这些超市关店的原因,大部分经营主体归结于场地租期已至," 水涨船高 " 的租金已然让 " 家乐福们 " 无法续约。" 一般卖场的租期在 10 至 20 年,在过去的 20 年正是大型超市的‘黄金时代’,如今租约开始陆续到期。" 一位零售行业从业者向记者透露,与 20 年前相比,目前场地租金要高出三至四倍,外加人工成本的大幅增长、经营状况不佳,出现了 " 老牌卖场 " 租不起的现状。对于 " 租不起 ",究其根本原因是近年来大型超市 " 生意萧条 " 所致。

家乐福国展店部分货架一空,一位顾客还没选到可买的商品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 超市业态调查快报》显示,2021 年,67.1% 的超市企业销售额同比下降,72.2% 的企业净利润同比下降,68.39% 的企业客流量同比下降。从各大型连锁超市公布的财报中,也能看到 " 家乐福们 " 遭遇的困境。公开数据显示,永辉超市 2021 年遭遇业绩亏损,营收同比下降 2.29%;当期亏损 39.44 亿元,遭遇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资产负债率也大幅攀升至同比 84.47%;被苏宁收购后的家乐福 2021 年上半年亏损了 7.7 亿元;拥有大润发和欧尚的高鑫零售,截至 2021 年 9 月底的半年中净利润下滑了 86%。

" 百货为王 "、粗放经营让 " 老牌大卖场 " " 跌下神坛 "

20 世纪 90 年代是 " 老牌大卖场 " 的 " 高光时刻 ",家乐福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迅速 " 遍地开花 ",带来了 " 大卖场 " 这一新业态。" 当时零售业是以‘百货为王’,消费者从未见过琳琅满目、‘堆积成山’式的商业销售模式,逛超市就像逛景点一样。" 据哈市一位从事零售行业 10 余年的业内人士介绍,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零售业更多的是百货模式,大型超市具备渠道优势,一方面其商品价格相较传统商场更为便宜,外加能够为消费者提供 " 一站式 " 的全新购物体验,在当时,传统超市得到众多消费者青睐;另一面,传统超市设置入场费、上架费等收费项目,从商品供应商处可以进一步提高利润空间。

" 大卖场模式就是以量来刺激消费者感官,给人带来‘各个角落都要逛遍,什么东西都想买’的感受,从而满足自身的好奇心与‘占有欲’。" 该业内人士称,由于要将大量商品摆放在卖场中,给人以视觉冲击感,在当时,大型超市占地面积多在 1 至 3 万平方米,就像当时友谊路的沃尔玛超市,经营区域覆盖了四层楼。这种大卖场式、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必然会让经营主体支付更多的租金、聘请更多的工作人员、消耗更多的水电等费用,进而经营成本也必然较高。与此同时,在过去,零售市场业态较少,人们可选择的余地也相对较少。大卖场相当于打造了一个商圈,大型超市往往能覆盖方圆几公里的小区,以至于通往周边各小区的 " 免费班车 " 成为了 " 大卖场们 " 的标配。

家乐福国展店即将关闭的消费传出后,消费者来 " 扫货 "↑

" 现在谁还会为了买台小家电进超市,还会为满足好奇心逛大卖场,‘百货为王’的时代已然过去了。" 对消费者来说,包括大卖场在内的传统百货超市曾经最大的吸引力是商品齐全,消费者可以一次买到采购清单上的所有商品,且这些商品价格实惠,质量有保证,线上消费普及后,上述优势已经丧失殆尽。如今,渠道优势、高性价比、班车便利等让大型超市 " 引以为豪 " 的优势逐渐丧失,线上零售取代了部分线下 " 逛超市 + 购物 " 的需求。近年来,线上零售高速发展,拼购、社区团购、直播等线上消费模式层出不穷,让众多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逐渐将购物阵地向线上转移,电商经济让一些大卖场业态的超市 " 节节败退 "。

与此同时,小区附近的社区生鲜店,开在办公楼里的便利店,家楼下的综合性仓买 …… 近年来不断地 " 蚕食 " 着大型超市的市场,瓜分着大卖场们的客流 ,逐渐改变着 " 家乐福们 " 勾勒的消费格局,消费者购物的目的地由 " 集中式 " 向 " 分散式 " 改变。占据有利位置再请个好店长就能赚钱的红利期早已过去,大卖场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已然 " 廉颇老矣 ",不再适合市场需求。

讲 " 人效 "、求 " 米效 ",超市的 " 后来者 " 学会 " 精打细算 "

商品力、服务能力弱,大卖场传统盈利模式的弊端、选品管理的落后逐一暴露出来,粗放的经营模式已然不灵了。相反,一些超市正是看到了 " 老牌卖场 " 的前车之鉴,开始学会了 " 精打细算 "。

" 比优特门店经营面积只有三四千平方米,但并不耽误超市的销售额增长。" 说起用 " 小面积做大经营 ",黑龙江比优特商业集团董事长助理刘文亮告诉记者,门店面积虽然比大卖场小一半,甚至更多,但超市并没有减少商品品类,而是减少了单品的个数。" 过去人们没见过大卖场模式,因此大量商品给予人的视觉冲击很重要。随着市场发展,消费升级,让大量商品占据大量空间的销售模式已然不适应市场。" 刘文亮告诉记者,比优特在 " 米效 "" 人效 " 上做文章,重视经营面积的规划、人工上的管理,虽然门店经营面积小,但销售额却是一些大卖场的两倍。

从 " 做大、做强 " 到 " 做小、做精 ",本土超市近年来持续在 " 小 "" 精 " 上进行着探索。把超市开在你家门口,涵盖缴费、销售半成品、代收快递等服务内容的 " 社区超市 " 将更能迎合周边消费者的需求。家得乐集团总经理张清国曾在接受哈尔滨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型零售行业在扩张版图时,将大超市转化为小型社区店,是一种温和的转型手段," 社区超市 " 在将触角伸入社区内部的同时,更加增进了超市与消费者的黏度。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连锁超市经营情况报告(2021)》显示,2020 年超市百强企业门店中,七成是小型社区门店。此外,实体超市新开门店越来越多向主营生鲜食品的小型社区门店转型,面积从两三百平方米到一两千平方米不等,平均面积约 900 平方米。

超市经营面积小,商品却很丰富 ↑

另一方面,实体超市也正在 " 去中心化 ",从 " 以自我为中心 " 向 " 与市场各业态互动 " 转变。" 过去大卖场在选址时会选择大型的商业楼,采取整体租赁再分租给百货、餐饮等业态,现在则多选择‘进驻’的模式。"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过去传统大卖场是一个商圈的中心,人们往往逛完超市也会 " 光临 " 楼里的其他业态,这些业态依附于超市而活。超市一旦退场,其他业态也难逃厄运。而现在,很多超市选择进驻大商场,与商超内的其他业态相互依存。" 逛完商场逛超市,逛完超市去吃饭。我们和商场内其他业态相互引流。" 哈市多家进驻商场的超市相关负责人称," 去中心化 " 让超市看到了更多的客流与销售额。

在市场占据优势地位,让沃尔玛和家乐福率先在中国市场向供应商收取入场费、上架费、陈列费、堆头费等,其后,中国本土超市也基本沿用这种收费方式。这种收取费用的模式也被叫作 " 上游盈利模式 ",不管商品销售情况如何,先收费,最终还可以将卖不出的库存退给供应商。这就导致了哪种商品利润高、向哪些供应商收取的费用高,哪种商品在进入卖场时便有了 " 优先权 ",而消费者对这些商品到底喜不喜欢,大卖场却没被放在第一位置上。

比优特超市一门店中引进智能称重台增强体验感,消费者可以自助称重不用排队 ↑

现在,很多超市看到了这个弊端,而转向 " 下游盈利模式 ",不收取入场费、上架费等,对所有商品的销售情况负责。采取 " 买手制 ",对产品的选择更为苛刻,按照市场趋势与消费者喜好、需求,对商品精挑细选。在零售市场发展的各个阶段,抓住消费者的需求,就是抓住了市场。

向着消费者而 " 生 "

自身盈利模式的欠缺,线上渠道的打压," 内外夹击 " 下,一些 " 老牌大卖场 " 选择关店甚至是退出冰城市场,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始终向着消费者而 " 生 "。

近年来,一些实体超市不断探索经营方式,除了 " 节流 " 以外,也寻求着 " 开源 ",在营销模式上谋求着创新。利用微信私域流量引客流、开展线上下单线下提货模式、多人拼团降低消费支出、小程序线上下单配送到家 …… 消费者喜欢怎么买、在哪买、买什么,超市就怎么卖、去哪卖、卖什么。在一些 " 小而精 " 的超市中,总会看到外卖小哥忙碌的身影;在货架上,民生基础品、网红爆品、季节性商品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一些出走于线上的消费者又回来了。

传统超市在商品 " 新奇特 " 上下功夫,让年轻的消费者 " 回归 "↑

让消费者回来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一些实体超市看到了未来的道路要 " 对商品负责 "" 对消费者负责 ",更看到了,超市业态由 " 百货为王 " 向 " 生鲜为王 " 的转变。" 支撑大卖场利润的多种品类逐渐被其他渠道分流了,卖场唯一剩下的高频商品只剩生鲜。" 在业内人士看来,实体超市对于生鲜商品的销售占有绝对优势,能摸到、能闻到、能尝到,这是线上渠道无法实现的。做好生鲜就是为实体超市搭建了一条效益的护城河。在大众点评上,很多消费者对一些大卖场生鲜商品的评价是 " 坏水果和好水果堆在一起,店员不及时分拣 "" 把品质较差的蔬菜藏其中搭售 "。大卖场式的粗放经营,为 " 后来者们 " 敲响警钟。将采购队伍细分、采取地产直采模式、生鲜不仅要新鲜还要品种丰富多样 …… 生鲜生意已然成了 " 救命稻草 ",传统超市对于生鲜、食品的投入正在成为行业共性。

超市在生鲜上 " 做文章 ",既要新鲜还要丰富 ↑

时下,一些超市坚持向着消费者而 " 生 ",焕发着新活力。他们让消费者看到的不仅仅是商品有多跟随市场发展、多追随消费者的喜好,更让他们看到了超市中的 " 烟火气 "。商品从流水线搬到了货架,踮起脚尖也可能够不到的货架最上层," 工业化 " 气息浓厚的大卖场中只有买与卖。现在,超市更愿意和你 " 唠家常 ",一锅锅刚出炉热腾腾的包子、你选海鲜我帮你烹饪的排档、你说放啥就放啥的卷饼现卷现吃 …… 如今,继实体超市走上 " 小而精 " 的道路后,又开始和你一起 " 过日子 "。这些总在和消费者 " 套近乎 " 的超市业 " 后来者们 ",正在讲出和 " 老牌卖场 " 不一样的 " 故事 "。

编辑 孙嘉立

值班主编 胡占富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