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河区是远近闻名的百合之乡,8 月 24 日,我市 " 乡村振兴及农业农村工作宣传活动 " 走进七里河区西果园镇,探访百合——这一朵 " 金花 " 的 " 致富经 "。
百合谷里游客稠
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被誉为 " 天下百合第一村 "。该村村民以种植百合、加工百合为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该村紧抓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深厚的百合产业文化、近郊方便的地理位置等优势,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其开发的 " 百合谷 " 成为七里河区西果园镇发展乡村旅游的第一站。
百合谷里游客稠,袁家湾村党建专干柴雪佳介绍说,今年,袁家湾村打破原有的 " 百合谷 " 运营模式,积极开发了 " 百合谷 " 野奢营地,让游客在观赏百合美景的同时,还能采挖百合、品尝百合宴,以进一步扩展袁家湾村的影响力,提升村民的收入。
百合,还为当地带来了务劳庄稼以外的另一笔收入,西果园镇以小康村、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抢抓发展机遇,依托袁家湾村百合发展核心产地和四百多年的百合生产经营历史,以及袁家湾村地处七道梁山体北麓,前有上千年历史的 " 蛟龙寺 " 人文景观,后有约二十平方公里的自然林风光等独特资源,深度挖掘百合文化,提升丰富现有的百合展览馆。该镇倾全力打造 " 百合谷 ",建成采摘、观赏、休闲、旅游生态农业一体的知名城郊乡村旅游村,辐射带动周边乡村百合产业大发展。
十年来,西果园镇依托百合为主的各项产业发展,该镇农业增加值从 2012 年的 9008 万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1.61 亿元,增幅为 78.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大增加,从 2012 年的 9492 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2.05 万元,并于 2016 年被农业部评为 " 一村一品 " 特色乡镇。
产业逐渐成规模
特色农产品成为 " 网红 ",加工经营百合的企业,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让七里河区的百合顺利走上了全国各地的餐桌。
目前,西果园镇共有百合加工户 70 多家,年加工量 10000 余吨,其中年加工量在 500 吨以上的 12 户。
兰州百合是广大产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西果园镇广大后山农民摆脱贫困、增加收入的支柱产业,在全镇农业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
兰州米家山百合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米发君介绍说:" 在挖掘兰州百合更多价值的同时,公司致力于提高西果园镇百合种植户的收益。" 他说,通过分红、高于市场价收购、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免费发放有机肥等措施,该公司积极帮助当地农户增收增产。 西果园镇副镇长杨玲介绍说,米家山公司和爽口源公司作为西果园镇百合产业的龙头企业,建立了就业基地,带动了全镇多人就业增收。
"2016 年,我和老公进入公司工作。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在镇上贷款买了房,全家从山里搬了出来,孩子也在镇上上了学。" 甘肃爽口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曹鹏霞说。曹鹏霞是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草原村村民,在来爽口源公司上班之前,家里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夫妇俩打零工,打零工钱少还不稳定,夫妻俩经常为生计发愁。后来二人在爽口源公司找到了工作,丈夫在公司食堂当厨师,曹鹏霞则在生产线上当工人。工作时间规律,收入稳定,几年下来曹鹏霞家里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记者了解到,西果园镇作为七里河区百合的主产区,实行 " 协会+公司+基地+合作社 " 的运营机制,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与国内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形成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目前,全镇累计种植百合达到 19700 亩,预计年产量将达到约 550 万公斤,年加工量 1 万余吨,百合主产品主要销往广州、上海、北京等国内大中城市,还有部分百合产品远销海外。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旭永
特约记者 陈钦 王颖 文 / 图
编辑丨李庆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