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哈尔滨 2022-08-30
嘴巴几乎张不开,气管导管很难下进去……医生为耄耋老人打开“困难气道”成功麻醉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来源:冰城 +

哈尔滨日报记者 刘菊

在手术室内,有一群人,他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血压、脉搏 ...… 不仅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还要保证患者在术中无痛感。如果说手术是治疗疾病的,那么麻醉医生便是为生命保驾护航的存在,麻醉并不是单纯打一针,有时甚至关系到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近日,在哈尔滨市第四医院,麻醉医生们便成功为一位气道麻醉困难患者完成麻醉,极大提升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陈先生(化名)今年 84 岁,近日因结肠癌来到哈市第四医院就诊。入院检查后,医生发现陈先生存在贫血、低蛋白等情况。结合情况,专家团队于 8 月 1 日为他进行了结肠癌切除手术。但是术前麻醉时,看到陈先生状况,麻醉医生们却犯了难。

" 人在全麻后,是没有自主呼吸的,所以常规来说需要从口腔往气管里下气管导管,满足患者通气的需求。但患者多年前进行过 2 次上颌窦癌手术,之后还进行了放疗,这导致他左侧颜面部大部分缺失,且颞下颌关节(市民俗称 " 挂钩儿 ")也因放疗而融合了,也就是患者的嘴几乎张不开,气管导管很难下进去。其次,正常情况下,当麻醉后到插管成功的过程中,需面罩加氧,但患者颜面部缺失的部分与口腔咽喉都是相通的,面罩里的氧气又会从缺失部位‘漏气’,极易出现乏氧状态,这些都是高龄老人难以耐受的。" 麻醉科副主任医师王晓岩介绍,结合情况,需切开陈先生气道,就是从颈部,直接切开气管送氧进去。

"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他们都非常能理解,接受了治疗方法。但医生要做的是想患者所想,不仅要竭尽全力挽救生命,也要考虑到他们术后的生活质量。" 王晓岩告诉记者,手术当天,她与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杨光再次就陈先生的病情进行讨论,并与外科医生会诊后,决定清醒气管插管。

在保证陈先生安全的情况下,王晓岩与杨光为他应用了少量镇静药物,在保持自主呼吸的条件下,为他口腔、咽喉等部位进行充分的表面麻醉后,把气管导管一点点送进气道。" 清醒气管插管是先把导管直接送进气道,然后再立刻进行麻醉,这可以避免患者出现乏氧,但却对麻醉医生来说技术要求更高。" 术中,看到导管进入声门后,也意味着成功建立了有效通气道,王晓岩也露出了笑容。

" 谢谢你们,我特意了解了一下,切开气道不仅是有创操作,且术后护理也比较困难,还有可能影响以后发声等,感谢你们的医者仁心。" 观察陈先生呼吸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十几分钟王晓岩便为他拔了管。看到父亲各项生命指征平稳,女儿也非常激动,不停地感谢着麻醉医生团队。

王晓岩表示,此次麻醉的顺利完成,也意味着医院可以为更多存在高龄体弱、小下颌、烧伤、颜面部瘢痕等情况的麻醉气道困难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编辑 李洪霜

值班主编 张颖

相关标签

王晓 杨光 贫血 医生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