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都市报·ZAKER南昌 2022-08-31
视频 | 高温干旱露出大片滩涂 浩瀚赣江如今变“内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江南都市报讯 皮婉婷、全媒体记者李巧、实习生简承超、张文琪、李闽瑶摄影报道:8 月 25 日,这天也是南昌城出伏的日子。下午时分的阳光依旧炽热,台风 " 马鞍 " 并没有太影响这个城市,据中央气象台的统计,进入八月全国降雨分布非常不均,江南等地降雨严重偏少,而南昌的降雨量为 0。直接的后果就是,赣江滩干水浅,接近历史最低水位。

在滕王阁上望向赣江,傍晚时分的太阳亘古不变照在江面上," 秋水共长天一色 " 的景色只能凭想象,映入眼帘的现实是持续的高温少雨让赣江河床裸露,滩涂露出,宽阔的江面被分割出一片片 " 内湖 ",裸露出来的河床形成一条条天然江堤,让赣江两岸几欲 " 握手 "。

赣江到底被晒成了什么模样,市民们又是怎样在干涸的赣江上消暑度夏。8 月 24 日,江南都市报派出多路记者,在赣江南昌段多个点位进行采访,带你了解多日暴晒后的赣江南昌段是怎样一幅景象。

赣江 " 烤 " 成什么样?

赣江被分割成片片 " 内湖 "

自今年 6 月中旬以来,全省降雨稀少,境内现有五条主要河流水位持续下降,特别是赣江中下游一路跌破历史最低水位。25 日,据江西省水利厅省水文监测中心数据,截至当日 15 时,赣江南昌段水位 11.34 米,接近 2019 年 12 月 17 日历史最低水位(10.97 米)。

从江岸高处远眺,只见赣江河床裸露,干涸的河床将浩瀚赣江分割成片片 " 内湖 "。晚上 9 时许,夜幕将赣江和在赣江河床上活动的人们身影笼罩。风裹挟起河床上裸露细沙,吹向过往游客。" 内湖 " 的水面也随风荡漾,泛起层层波纹,在岸边撞击裸露的石块,激起水花。在两岸灯光的映衬下," 内湖 " 岸边激起的波纹和水花被点亮。从远处看,仿佛一条环状的银白丝带。

天然江堤让两岸 " 握手 "

分割 " 内湖 " 的除了通往江心洲的人造石堤之外,还有被高温 " 烤 " 出的裸露河床形成的一条条天然江堤。它们迂回曲折直通江面;最窄处只能单脚跳跃而过,最宽处甚至可以容纳小车直行 …… 走在天然江堤上,周围波光粼粼,脚下江沙金光闪烁,很容易让人想起 " 秋水共长天一色 " 的诗句。

沿着天然江堤向江心走去,走得越深,沙石就越细腻,甚至还有地方存留着江浪拍打后形成的波纹印迹。持续的高温天气虽然让河床露出,却抵不住小草的野蛮生长——一株株绿植点缀着这一条条江堤,像是给行人特意植下的 " 路引 "。

" 在这里拍照‘打卡’好难得的!" 走在江堤最深处,三三两两的人群用手机、单反相机与江景合影留念。在他们的取景框里,赣江东、西两岸距离无限接近,仿佛通过江堤在 " 握手 "。

滩干水浅处有大片龟裂

傍晚时分,炙热的太阳已经落下,南昌大桥临近江堤的一座座桥墩主体完全露出水面,江心的几处桥墩也都露出了基座,江水退到距离堤岸约一百多米的地方。

" 赣江南昌段现在已经‘滩干水浅’,巡逻船不但难以靠岸,还非常容易搁浅。" 南昌市公安局水上公安分局水上巡逻大队大队长万基敏介绍,如今赣江南昌段因为水位过低,巡逻船只勉强在主航道通行,而江边露出的大片滩涂多是江沙淤泥,船只难以靠岸。

在傩文化广场附近,赣江浅黄色滩涂已经形成大片龟裂,面积接近半个足球场大小;部分土地龟裂形成的裂缝宽度可以容下两根手指,约为 3 厘米。在龟裂滩涂上,有死鱼、蚌壳零星散落。

南昌人 " 赶江 " 忙

江心探 " 宝 ":这里还有被人遗弃的共享自行车

赣江南昌段秋水广场一带,江水已退至距离堤岸数百米远,露出大片的岸滩。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步量发现,裸露出的岸滩最长的有二百余米距离,几近航道。这一片片岸滩本该被水四面环绕。但现在它们已经和堤岸完全连在一起,四周已长出了丛丛青草 …… 放眼望去,金黄色的草地,干裂的滩涂,松软的黄沙 …… 干涸河床裸露出来的景象,向人们揭开江水退去后的面孔。

远看些许泛白的河床,近看却发现其中粘连了不少早已褪色的塑料袋,被水流和泥土冲刷得早已看不出原本的色彩。再往岸边走点,能看到一辆共享自行车正横在一旁,车身早已被淤泥裹了一层,被暴晒的坐垫早已破烂不堪,车头的把手还有一段卡在碎石和泥土里。

在滩涂上,花花绿绿的垃圾散落在各片区域,除了常见的矿泉水瓶、零食袋、口罩,还有裹满泥土的破旧拖鞋、浮钓垃圾袋,在靠近江堤的滩涂上甚至还有一堆堆已经被挖去蚌肉的河蚌壳,有的蚌壳比一个人的拳头还大。

钓鱼 " 渔 " 趣:" 一人多竿 " 是违法垂钓

赣江裸露的河床也成为了广大钓鱼爱好者的新据点。日落之后,他们趁着暑气渐消,带着钓具、水桶和小马扎来到岸边,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夜深了," 赶江 " 的市民渐渐散去,却仍有许多垂钓者坚持守在江边,目不转睛地盯着鱼竿的动静。只见一只只夜光浮标在江面上泛着绿光,偶尔还有闪着蓝光的饵料遥控车向钓钩处输送饵料 ……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走访发现,其中部分垂钓者 " 一人两竿 ",甚至有垂钓者一个人就放了 4 根鱼竿坐等鱼儿上钩。

" 一人多竿、多线多钩、单线多钩、长线多钩等行为,都是违法垂钓,必须禁止。" 万基敏告诉记者,赣江南昌段早已全面退出捕捞区域,禁止违规垂钓。绝不允许打着 " 休闲、娱乐 " 的幌子进行生产性、掠夺性垂钓。

捡螺蛳、摸河蚌:市民餐桌多了新鲜菜

江风吹散了高温的余热。在南昌之星广场前的赣江岸边,不少市民带着小桶、漏网、救生圈等装备前来江边 " 赶江 ":他们顺着水势一把又一把地将漏网撒向江里,收获大把大把的螺蛳。

" 妈妈,我捡到啦!" 一名小男孩双脚浸在水中,将手中比自己巴掌还大的河蚌高高举起,兴奋地向身边的妈妈炫耀着自己的战利品。在他附近,一名男子正用捡来的石块砸开一只只河蚌,再用随身携带的小刀剔出蚌肉放进身边的大编织袋里。" 蚌壳太重了,把蚌肉带回去就可以了。" 他说。

微风轻拂,赣江还吸引了不少骑车爱好者,他们骑着车过滩涂、乱石、沙地,好不刺激。" 每天我都会来这边骑几圈锻炼身体,家人也很支持。" 高二学生小陈戴着头盔等护具在江心堤上骑行,不一会儿就骑远了。

" 野泳 " 屡禁不止:赣江岸边仍有暗流

" 江边水深坡陡,容易发生溺水事故,请家长看管自己小孩,下水佩戴救生圈,禁止青少年独自下水 ……" 傍晚,从世贸路秋水广场入口处的楼梯走入河堤,从远处就能听到来自蓝豹救援志愿者的喇叭声,提醒来此游玩的市民朋友注意安全。

" 今年干旱缺水,赣江就形成了很多不互相流通的封闭小‘湖泊’,有的地方看似‘死水’。不少市民朋友来这里游泳、抓鱼、摸螺蛳和河蚌。" 一名蓝豹救援志愿者介绍,尽管赣江因旱情形成了一处处浅滩,看似安全,但部分水域仍有暗流漩涡,极易发生溺水事故。因此许多志愿者在野泳高峰时间段沿江堤流动巡查,反复提醒市民注意安全,避免悲剧发生。

值班编辑:周章云

值班审核:范俊杰

值班编委:朱晓晖

相关标签

江南 浩瀚 南昌 台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