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留心的人都会发现,自 5 月以来,合肥南站到达厅总有一辆白色电瓶车,伴随她的主人,每天穿越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车主是谁?为什么能在人员密集场所骑车进入疫情防控现场?
车主名叫裴惠丽,是高铁南站志愿服务联合会的发起人、会长。但凡熟悉她的人都亲切称她为 " 裴姐 "。她为什么能在高铁南站到达厅自由骑车,这是谁给的 " 特权 "?谈及此事,时间还得回放到 2015 年。
带伤坚持志愿服务
2015 年 8 月 15 日,对裴惠丽来说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一天,这一天她带领着十几位向日葵睦邻公益服务社成员第一次来到合肥高铁南站参与志愿服务,开辟了新的服务范围。从此之后,她与合肥高铁南站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是在这里,她找到了能够发挥更大公益价值的平台。
可是,意想不到的是,仅仅一个星期,她就不慎将左脚崴伤致骨折。考虑到志愿者们刚刚来到合肥高铁南站,情况不熟悉,人员也紧缺,她坚持继续参加志愿服务。于是,她骑着电动自行车,拄着拐杖,日复一日来到合肥高铁南站,随着时间的推移,脚伤稍有好转,可一旦走动过多、受凉受冻,脚伤就会再度复发。就这样,脚伤一直反反复复三年多才算康复,可医生说,从此以后落下后遗症,不能再穿高跟鞋,不能受凉等,否则极容易再度受伤。
2022 年 4 月下旬,疫情在全国多地散发频发,合肥高铁南站作为全市的窗口单位和旅客乘坐高铁的集散地,根据本波疫情发展态势,联合会迅即落实党支部精神,由常态化服务转变为疫情防控项目化运行,专设 " 防疫在南站 " 母项目。针对不同旅客的需求群体,该项目分设红枫中转换乘,进、出口管控,转运送站,本市最新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和后勤保障五个子项目。
疫情防控项目化运作是一个新生事物,大考来临,作为联合会的主要负责人,不能置身事外。她每天在将近百人一线防疫人员合理分配好岗位的同时,还得出现在各个项目间从严做细各项工作流程,封堵漏洞。
荣获抗疫先进个人称号
在近三个月的抗击疫情中,裴惠丽一天都没有休息过,一度因工作需要,早晨六点多从家出发,晚上九点左右才能回到家,只要有难办、危险、重要的应急事项,她都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参与处置。上海疫情外溢,来自上海的旅客很多,南站防控压力大。为防止来自上海的旅客和其他旅客产生交集,阻断可能的传播,南站组织人员上站台,把上海旅客在站台集中,再按旅客的去留、中转的不同的交通方式闭环进行分流,实现了风险地区旅客的有效管控。那段时间,她每天参加到达厅中转换乘,进、出口管控,转运送站等一线,每天都得回答数以千计的问题,一个班下来,喉咙讲得冒烟。这些还算好的。因为风险地区旅客筛查,出站会受影响,排队时间长了,加上对疫情防控措施不理解,问话都带着情绪,回答时稍不留意就能杠上。" 你只能心平气和耐心解答,遇上带火药味的也只能忍气吞声,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疫情防控,为了合肥人民的健康。" 裴姐坦言。
每天两三万步和长时间的久站,脚部慢慢地开始疼痛,下班回到家,不敢开空调,用热水泡泡脚,穿上羽绒棉拖鞋,第二天疼痛有所缓解,但到后来,腿就跟灌了铅似的,疼痛越来越厉害,旧伤复发,以至于不能走动。疫情当下,她心急如焚,心里也很难受。情急之下,将自己的实情汇报给南站综管办。经主要领导特批,得以骑电瓶车在到达厅等防疫一线区域打转转,那段时间她每天就像打鸡血一样,靠前指挥,现场作战,心情也好了很多。
疫情紧要期间,除身先士卒,亲临防疫一线外,保障南站人力、物力和合理安排下沉干部的岗位,树典型、鼓舞士气、了解志愿者思想动态,加强志愿者思想教育以及传承志愿者服务精神,培养新一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等方面,裴惠丽可谓殚精竭虑。
自战 " 疫 " 打响以来,累计组织战 " 疫 " 志愿者 6.9 万人次、志愿服务时长 48.6 万小时。为到达旅客测温人数 4388 多万人次,其中复测 59887 人次,筛查体温异常累计 145 人,全部按规程进行了处置;中转换乘疏导旅客 60 万人次;转运送站 4.2 万人次;本市最新疫情防控政策宣传 2.1 万人次;重点旅客帮扶 2.6 万人次。
付出终有回报,2022 年裴惠丽荣获合肥市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称号。
通讯员 李登奇 / 文 董敏 / 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