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09-01
安宁公安分局:追凶三十载,命案终告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日,经过安宁公安分局刑警的不懈努力,一起 30 年前的命案积案成功告破。

1992 年 4 月 21 日清晨,天蒙蒙亮,安宁区安宁堡乡一位早起赶集的村民隐约看到有一名男子仰卧在仁寿山对面巷道口。好心的村民以为是醉酒的过路人,可当他走近试图 " 唤醒 " 男子时,却发现脚下的泥土混合着早已凝固的血浆,一声惊叫划破了清晨的静谧:" 杀人啦 ……" 接到报警后,安宁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民警立即开展案件侦查工作,并迅速成立专案组。通过现场勘查和法医尸检,专案组民警确定被害人为安宁衬衫厂职工王某,系被他人用锐器刺伤腹部后失血过多导致死亡。根据尸检结果,被害人死亡时间在 4 月 21 日凌晨时分,受当时刑事技术水平限制,现场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也未能寻获作案工具。案件陷入了 " 无目击证人、无痕迹物证、无作案工具 " 的 " 三无 " 困境,案件侦查方向一时间不知该从何开始,侦办工作进展缓慢,案件真相久攻未破。

安宁公安分局刑事技术大队大队长马俊当年还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当时还是技术民警的他清晰地记得,那段时间专案组办公室彻夜亮着灯,所有民警撑着眼皮整理材料、研究线索、推演案情。" 当年专案组先后有 40 多名民警参与侦查,调查了 70 多名可疑对象,带破其他大小案件 20 多起。" 安宁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大队长金敬军当时还是一名普通侦查员," 无奈受限于当时的条件,命案一直没有突破。"30 年来,这起命案成了安宁刑警的心病,每个责任刑警在退休前,都会把这本发黄卷角的命案案卷郑重地交到后辈手中:命案不破不收兵!

案发后的 30 年里,当年的命案现场早已时过境迁,取而代之的是四通八达的马路和人来人往的车站,但安宁公安执着追凶的信念始终未曾动摇。2022 年 6 月,安宁公安结合夏季治安打击整治 " 百日行动 ",重点攻坚该案,在省公安厅、市公安局的协调指导下,抽调合成、刑侦、技术等部门成立专班,调整工作思路、转换侦查方向、重新梳理线索,打破多人参与作案的固化思维模式,以原始案发现场为中心,采取 " 传统手段 + 现代科技 ",转而从 30 年来案发现场周边住户搬迁情况入手,开展地毯式调查走访和证据采集比对工作。行动中,专班民警克服人员搬迁、地址变化的困难,连续两个月逐门逐户走访调查方圆 30 余公里,上门取证 700 余人次,采集生物检材 400 余份,昼夜不停开展分析和检验工作,终于取得重大突破:当时住在案发现场附近的刘某有重大作案嫌疑。民警顺藤摸瓜、扩线侦查,又掌握了大量新证据,并于 8 月 27 日晚成功抓获刘某。

审讯初期,刘某百般抵赖,拒不交代。办案民警持续攻心、内审外查、出示证据,当被害人王某惨死的照片摆在面前时,刘某瘫倒在审讯椅上:"30 年了,几乎每晚都梦到他质问我为什么杀他。"

刘某坦诚吐露了埋藏 30 年的秘密。" 是我一个人动手的。"" 一个当时岁数跟我差不多的小伙子。"" 路上醉酒发生冲突,我拿刀捅了他。"" 不管怎么定罪,我都接受,是我应得的。"" 只求对方家属能够原谅我,哪怕一点点。"……

至此,30 年前的这起命案积案成功告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伊晓明

特约记者 彭伟 文 / 图

编辑丨李庆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