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9 月 1 日 18 时 26 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成功打开问天实验舱气闸舱舱门。至 19 时 09 分,航天员陈冬、航天员刘洋成功出舱,蔡旭哲则在核心舱内配合支持,共同完成问天实验舱扩展泵组安装、问天实验舱全景相机抬升等 5 项既定任务。
这是我国航天员首次从问天气闸舱出舱并实施舱外活动,也是陈冬、刘洋首次执行出舱活动任务。
任务艰巨,需完成五大项八个安装步骤工作
自 6 月 5 日顺利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 88 天。
为了顺利执行这次的出舱任务,从 8 月 29 日晚上开始,航天员就在问天气闸舱进行了穿着舱外服模拟出舱的演练。在四个多小时的演练中,航天员检验了出舱任务流程,完成了舱外服,机械臂,及舱外产品的状态检查。
据了解,此次出舱任务,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需要相互配合,在小机械臂的支持下,完成线缆保护装置安装、问天实验舱扩展泵组安装、问天实验舱全景相机抬升、问天舱舱外工具箱安装、择机进行问天舱外主路径转移验证这 5 项既定任务,并开展舱外自主转移应急返回能力验证。其中,安装线缆保护装置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出舱过程中执行此项任务。
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医学工程总体室副主任翟志宏介绍,这次的出舱任务,总共有八件产品要进行舱外的安装操作,航天员需要在着舱外服的状态下,将这些产品进行传递安装,因此航天员在准备过程中,还对传递的方式方法和路径,都进行了模拟演练。
整个出舱任务中,航天员蔡旭哲在核心舱内全力配合支持两名出舱航天员开展舱外操作,预计整个出舱活动时间将持续 7 个小时。
首次启用问天气闸舱,航天员第一眼看到地球
此次出舱任务,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首次从问天气闸舱完成出舱。在此之前,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已经通过天和核心舱的节点舱完成了 4 次出舱任务。那么,两个出舱通道有什么不一样呢?
相比天和核心舱的节点舱,问天气闸舱的舱门直径宽出 150 毫米,而且由于不需要兼顾对接来访飞行器的功能,所以内部设计的较为平整,体积也更大," 节点舱的空间比较小,人活动的空间大概只有 10 个立方米,到了问天气闸舱这边,它的空间有接近 15 个立方米。"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范高洁表示,更大的活动空间,对于航天员穿脱航天服可能回避在天和节点舱更为舒适,更有利于出舱活动的顺利进行。
此前,航天员从天和核心舱的节点舱出舱时,航天员看上去像是从下往上爬。然而,问天气闸舱的出舱口被设计成面向空间站的下方,所以从这里出舱,就像是从上往下钻。范高洁介绍,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从问天气闸舱出舱后,会先看到我们的地球,而不像从天和节点舱出舱后先看到的是星空。
据了解,这次神舟十四号航天员的成功出舱,充分验证了问天气闸舱的出舱功能。未来,它将成为整个空间站系统的主要出舱通道。而此前进行过多次出舱任务的核心舱节点舱,今后将作为气闸舱的备份,为航天员执行舱外任务提供支持。
文 | 现代快报 + 记者 储希豪 阿里亚 胡玉梅 综合央视新闻
图 | 来源于央视新闻截图
视频 | 现代快报 + 记者 蔡梦莹
(编辑 李蔚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