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中的风电机组。
利用风能发电,在汕头已不是新鲜事。早在 1988 年,我市就在南澳县启动我市首个风力发电示范场项目。依托海上风力丰富资源,我市积极响应和服务国家 " 双碳 " 战略,推动风电产业从 " 陆上 " 向 " 海上 " 迈进。中国海上风电领军企业上海电气风电集团也看中汕头的风能优势,在汕头成立上海电气风电广东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汕头智能制造基地,打造广东省最大的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引领汕头风电产业大步 " 出海 "。
两项亚洲纪录诞生于汕头基地
8 月的汕头骄阳似火,上海电气风电广东有限公司车间里的生产热度却丝毫不亚于室外气温,工人们正加紧装配一批风力发电机组。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从小零件组装到大部件整合,各个模块有条不紊;在车间外的场地上,几台完成调试的风电机组已 " 整装待发 "……
2017 年,上海电气风电集团率先落户汕头,打造集技术、制造、实验、培训、运维为一体的、亚洲最先进的综合型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几年间,基地项目建设如迎风飞转的风车般快速推进,最终在 2019 年试生产,并于当年下线当时亚洲单机容量最大的 8 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随后,于 2021 年,汕头智能制造基地下线首台 11 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再次刷新亚洲单机容量纪录。
据介绍,该 11 兆瓦机组是国内首款 10 兆瓦级以上的海上风电直驱机组,也是电气风电在风电市场深耕多年后,为中国海上风电市场带来的更大容量、更大风轮、更高发电量的更优解决方案。"11 兆瓦风机适合广东、福建等高风速区域,它是一个抗台风的机型,可以在平均风速达到 10 米 / 秒的状态下正常发电。"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孙建湖介绍称,一台 11 兆瓦风机 EW11.0-208 一年可以发电 4040 万度,可以满足约 2 万户家庭用电的需求,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3.4 万吨左右。
亚洲海上风电机组制造最高水平
汕头是海洋大市,海洋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海上风电产业的良好条件。由上海电气风电广东有限公司建设的汕头海上风电智能制造基地于 2020 年正式投产,拉开汕头海上风电发展的帷幕。
电气风电汕头基地参照欧洲最新设计理念,考虑到中国海上风电未来的发展,厂房在设计之初就为后续更大容量的海上风机生产留了余量,构建厂房温湿 " 恒定化 "、制造设备 " 智能化 "、物料管控 " 物联化 "、运营信息 " 可视化 "、测试系统 " 集成化 " 的行业智能化标杆;打造数字化采集、数字化应用、数字化决策的智能制造体系,导入卓越运营,引领客户价值最大化,体系延伸构建精益全产业链,人才培养引入工匠精神育英才的行业精益化标杆,代表着亚洲地区海上风电机组生产制造的最高水平。
2021 年,基地向南澳勒门海上风电项目批量交付 35 台 7 兆瓦风机,这些风机产品的各项关键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目前,制造基地里的 11 兆瓦风电机组正在批量化生产,近期已交付 6 台风机至揭阳海上风电项目。孙建湖告诉记者,揭阳项目 11 兆瓦机组订单预计会在 9 月底全部发运完毕。
创新引领风机制造产业链日益完善
依托制造基地建设的汕头智慧能源示范项目是中国首批绿色智慧能源项目,项目除了配置 11 兆瓦风机 EW11.0-208,还配备 2.4 兆瓦屋顶光伏以及全钒液流储能、磷酸铁锂储能、充电桩、"5G+" 工厂物联网系统、微网控制系统以及智慧能源管理平台。EW11.0-208 风机年发电量超过 4000 万度,园区光伏年发电量可达 310 万度,在满足园区用电需求之余,预计可实现超过 3500 万度电直接上网,仅直接上网部分,每年可实现直接经济效益约 1600 万元。这些经济效益的背后,是汕头丰富的风资源、产业广阔的 " 蓝海 " 和良好的政策支持。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定不移走 "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 之路,我市大力发展以海上风电产业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继去年 12 月底我市首个海上风电项目投产后,又有新项目接连落地,风机装备产能需求旺盛。上海电气风电公司的进驻,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牵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陆续向汕头集聚,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广东省华海环保科技公司、广东固韩重工设备公司等生产发电机、机舱罩、塔筒的风机零部件制造企业纷纷上马项目,我市风机制造产业链日益完善,海洋高端智能制造业迈向转型升级。
" 我们的目标是始终要保持领先一步。" 上海电气风电广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江坤表示,汕头基地是电气风电的重点战略基地之一,海上风电机组大批量生产制造、大兆瓦机组样机的试验、生产等,都会由汕头基地 " 担当重任 "。未来汕头基地还将持续不断地推出更大兆瓦的机组,以面对未来的能源结构转型所需。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