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王倩 李丽 记者 梅书华) 3 个月前,47 岁的李先生(化姓)得了一种 " 怪病 "。他总是反复出现皮疹伴发热、面部浮肿等情况,可是辗转多家医院一直查不出病因。经过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疑难病诊治多学科联合门诊的综合评估诊断,发现一切竟是血管内淋巴瘤在作祟。经过 2 周的系统治疗,目前,李先生已经好转出院。
李先生的病有些奇怪,躯干部及四肢总是不明缘由地反复出现皮疹,伴有发热、面部浮肿、乏力。在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乳酸脱氢酶及铁蛋白明显升高,伴有脾脏肿大。来回辗转了四家大医院,各家医院也都进行反复检查、入院治疗,但是都治标不治本,一直无法明确病因。
看着日渐消瘦的李先生,家人都万分焦急。经过推荐,李先生及家人慕名来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疑难病诊治多学科联合门诊就诊。
李先生挂号后,中大医院疑难病诊治多学科联合门诊的秘书就提前联系了他,收集病史及外院的相关检查资料,系统化整理后发至由中大医院内分泌科、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血液科、感染性疾病科、风湿免疫科、肾内科、影像科等多个科室组成专家团队联络群中。经医院专家的初步探讨,根据李先生的特殊情况,针对性地邀请血液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感染性疾病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等科室专家共同进行多学科会诊。
会诊当天,血液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感染性疾病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等多学科专家与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在仔细问诊、体格检查以及详细查阅既往检查后,细致讨论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病因达成一致意见:考虑为某种少见的淋巴瘤或病毒感染,并建议李先生完善 PET/CT 检查、皮病变处活检,收入血液科病房检查进一步治疗。
中大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宋慧慧介绍,在多学科会诊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缠绕李先生许久的怪病终于有了答案。病理提示,一切都是血管内淋巴瘤惹的祸,结合分子检测结果倾向为血管内 NK/T 细胞淋巴瘤。确诊后,血液科医护团队为李先生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两周后,李先生体温恢复正常,全身皮疹消退。
中大医院大内科主任、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孙子林介绍,不少疾病本身较为复杂,常累及多个器官及系统,或者患者患有多种疾病,在治疗上存在矛盾的情况。这时候往往就需要疑难病诊治多学科联合门诊,病人可以通过提前预约,由多个科室专家组成疑难病诊疗团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展开讨论,共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诊疗方案。这也有利于优化就医流程,提高诊疗效率,缩短诊疗时间,提升门诊患者的就医体验。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