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问天的智慧。
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春耕、夏耘、秋收和冬藏,科学巧妙地结合,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
人与自然、人与万物和谐共处,这是中国人独特的时间美学,也是最朴素的中国式浪漫。
"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作为秋季的第三个节气,白露随着越来越浓的凉意来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白露时节,天气逐渐转凉,空气中的气态水达到饱和,便会凝结成为液态水。
白露节气不仅名字美,时节更美。此时,送走高温酷暑,气温逐渐下降,迎来了气候宜人的收获季节。要说起收获,白露时节,金城秋雨绵绵,丹霞披绿,此其一;瓜果成熟,处处飘香,此其二;秋高气爽,中秋团圆,此其三。
白露,更是一个诗意的节气。有最为绝美的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有最伤感的 " 叶下和秋吹,惊看两鬓毛 ",有最为思念的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清新优美的 "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还有最婉约的 " 凭栏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
白露有三候。
一候 " 鸿雁来 "。鸿雁是古代物候观测史上重要生物标识。白露时节,大雁自漠北而来,途中已然霜雪。
二候 " 玄鸟归 "。燕子南飞避寒,向越冬地飞去。春暖 " 玄鸟至 ",来时是 " 比翼双飞 " 而来;秋凉 " 玄鸟归 ",去时是 " 拖家带口 " 而去。
三候 " 群鸟养羞 "。群鸟趁着秋果丰硕、秋虫肥美之时大快朵颐,养得羽翼丰满,以此御寒。同时积攒和储藏美食,备足过冬 " 粮草 "。
二十四节气即是古人问天的智慧,那么,在博物馆里也有很多和节气相关的 " 宝贝 "。
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 " 白露 "。以此来说,金属铸造的钱币也属金。在兰州市博物馆珍藏着宋徽宗时期的崇宁通宝。
崇宁通宝是北宋徽宗赵佶崇宁年间始铸,年号钱。有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和崇宁元宝三种。崇宁通宝,方孔圆形,狭缘,广穿,大字,有好郭,背有四决纹。面文 " 崇宁通宝 ",瘦金体,旋读,折十。
崇宁通宝当十型,钱文为徽宗亲书瘦金体,所以又名为御书钱。崇宁通宝制作多精好,存世较多。崇宁通宝钱文作为瘦金体,铁划银钩,深具骨秀格清之气韵,书法超妙绝伦,堪称币文书法之颠峰。世人评此为 " 宋代第一泉 ",宋徽宗与王莽并称中国钱法 " 二圣 ",崇宁通宝版式多变,尚有铁钱。
凉秋而至,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美。每一滴熠熠生辉的凝结,都写满了万物对四时爱得浓烈。秋天的丰腴,也会带来一个收获的时节。
总策划 刘世才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言文 文 / 视频
图片由兰州市博物馆提供
责任编辑丨安娜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