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济区沿黄生态廊道草木的种类超过了 200 种,植物资源较为丰富。
惠济区沿黄生态廊道的骑行道
惠济区沿黄生态廊道的护坡草
□大河报 · 豫视频记者刘瑞朝文图
在邙山的引导下,黄河由西向东,在郑州市域北部穿行,逐渐摆脱邙山的束缚,冲入平坦阔大的平原。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工程,郑州市沿黄生态廊道也不是寻常的一条绿色廊道而已。
郑州市沿黄生态廊道,将打造成全省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工程、" 自然风光 + 黄河文化 + 慢生活 " 生态休闲体验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廊。
【示范】1.2 公里的沿黄生态廊道示范段草木种类超过了 200 种
"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秋天开启,风轻云淡。大河水黄,晴日天蓝,位于惠济区八堡村北侧的郑州市惠济区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区示范段,即将上演一场草木色彩的渐变。
2020 年 3 月,河南省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工程集中开工暨全省春季义务植树活动便是在这里举办的。黄河大堤南侧,八堡村北侧,东西全长 1.2 公里的区间内,率先启动了沿黄生态廊道的建设。
春季花开,秋季叶变,一年四季,各有景致。惠济区林业和园林局相关人士介绍说,示范段工程西起六堡村,东到凌庄,面积约 26.6 公顷。草木的种类超过了 200 种,植物资源较为丰富。
通过 " 堆丘、理水、植林、通廊、融文 " 的造景手法,他们将该段生态廊道打造成以绿色为底蕴,以花径为纽带,以休闲慢生活为主题,以 " 色叶片林、疏林草地、通幽花径 " 为特色的生态廊道。据介绍,廊道内设置了两条东西延续、蜿蜒曲折的白蜡骑行道、樱花步行道。
【廊道】自然风光 + 黄河文化 + 慢生活惠济区有个沿黄 " 休闲体验区 "
示范段,体系成熟。而郑州市沿黄生态廊道惠济段,也基本建设完成。以黄河大堤为界,沿黄生态廊道主要位于南侧。
9 月 6 日中午," 秋老虎 " 露出面目,天空无云,阳光曝晒,稍显干热,但是,走在生态廊道之内,乔木洒下荫凉,时不时能看到在里面休息的市民。
惠济区林业和园林局上述人士说,郑州沿黄生态廊道(惠济段)建设项目,西起江山路,东至金水交界,全长约 26 公里,黄河大堤部分沿黄绿道 15.2 公里、连接 S312 慢行道路约 10.8 公里。
沿黄生态廊道整体以城市生态景观和田园生态景观为规划重点,布局堤北亲水观河风光带、淤背堤生态休闲体验带和延展区森林生态屏障带。结合道路交叉口、人文历史遗址,打造不同规模层次具有黄河文化、休闲服务功能的休闲广场、服务驿站等生态景观节点。
在建设时,他们尊重场地现状,对部分区域进行从新组织路网和绿化景观的提升,打造了一个 " 自然风光 + 黄河文化 + 慢生活 " 的休闲体验区。
根据介绍,沿黄生态廊道全线贯通 6 米自行车道和 3 米人行步道,设置景观节点 3 处、驿站 2 处、卫生间 3 处,停车场 3 处,配套约 1400 个停车位。
【布局】黄河大堤生态廊道、S312 生态廊道双道并行
当春风又绿河两岸,沿黄生态廊道,将成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一部分。而作为省会城市的郑州,沿黄生态廊道建设,还应该充分考虑市民休闲游憩的需求。
根据河南省林业局制定的《沿黄生态廊道标准》,城市郊区及重要河流入口、重要干渠出口、重要生态部位和省级以上道路交叉口等重要节点处,实行公园化、景观化、特色化,坚持 " 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加深文化内涵,体现地方特色,突出植物造景和休闲游憩的功能,以植物造景为主。
而按照相关规划,郑州市沿黄生态廊道将打造成全省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工程、" 自然风光 + 黄河文化 + 慢生活 " 生态休闲体验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廊。
大河报 · 豫视频记者了解到,郑州市沿黄生态廊道项目西起惠济区江山路以西 200 米(千里黄河大堤南侧起点处),东至与开封市交界处,北至黄河大堤以北 100 米,南到黄河大堤以南 500 米,全长 76.5 公里,区域面积 46 平方公里。其中,惠济区段约 26 公里,金水区段约 9 公里,郑东新区段约 9 公里,中牟县段约 32.5 公里。
郑州市沿黄生态廊道将着力建设 " 两脉 "" 三带 "" 四区 "" 多节点 "。" 两脉 " 即黄河大堤生态廊道、S312 生态廊道;" 三带 " 即堤北亲水观河风光带、淤背堤生态休闲体验带、延展区森林生态屏障带;" 四区 " 即依惠济区、金水区、郑东新区与中牟县行政区形成的四个不同特点生态景观区;" 多节点 " 即结合道路交叉口、人文历史遗址、休闲广场、服务驿站等,打造不同层次、规模的生态景观、文化展示、休闲服务等景观节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