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一场配方奶粉供应危机席卷美国。
起因是 4 名婴儿因食用疑似受污染的配方奶粉患病,其中两人死亡。在涉事工厂厂房多处检测到某种罕见但危险的细菌样本呈阳性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关闭工厂,涉事公司于 2 月 17 日宣布大规模召回数款配方奶粉。由此引致全美 " 奶粉荒 "。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以 " 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建立全球最严监管体系。
这是因为婴儿配方奶粉太特殊了——其质量安全关系婴幼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还关乎家庭的幸福和民族的未来。
也是因为 2008 年的 " 三聚氰胺事件 ",一度让中国乳业遭受严重打击。全行业痛定思痛,历时数年整改提升,将 " 质量 " 二字奉为圭臬,为婴幼儿配方奶粉筑牢安全底线。
今年 5 月发布的《市场监管总局关于 2021 年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的通告》显示,2021 年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抽检合格率为 99.88%,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抽检合格率为 100%,是 34 类抽检食品中合格率最高的。
由此可见,我国以 " 零容忍 " 态度打造的 " 全球最严 " 婴配粉监管体系,成就了 " 接近满分 " 的安全水平。
飞鹤研发实验室
配方注册制高筑准入门槛
经过长达 5 年的研究酝酿," 史上最严 " 的婴幼儿配方食品新国标于 2021 年 3 月发布,2 年过渡期后,将于 2023 年 2 月正式实施。
新国标凸显 " 更适合中国宝宝需求 ",字里行间体现出我国对婴幼儿配方食品行业的把控力和引导力。也为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二次配方注册立起了新的 " 风向标 " ——产品研发要 " 量体裁衣 ",这里的 " 体 " 就是中国宝宝体质。
以政策制度持续倒逼企业提升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中国一直不走寻常路。
奉质量为圭臬,在配方备案制和注册制之间,在追随 " 国际范儿 " 和打造 " 更适合 " 中做选择,我们选择了后者。
如在门槛设置方面。美国《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规定,取得生产许可的生产商如需推出婴幼儿食品新品,只需在上市销售前 90 天向 FDA 递交意向通知书,进行产品描述,解释为何定为新产,标注配方成分及变更情况、说明加工工艺变更内容等。
简言之,以有生产资质为前提,企业要 " 上新 " 或者 " 升级 ",通报主管部门即可。
2016 年,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发布,明确规定 " 婴幼儿配方乳粉将参照药品管理 ",要求企业不仅要保证配方安全、科学,还要确保原料、工艺、检验等安全,对企业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检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政策落地,一半杂牌被淘汰,我国婴幼儿奶粉品牌 " 杂乱多 " 现象得以改变。
随着新国标和二次配方注册的实施,必将开启新一轮的 " 淘汰赛 ",留下来的品牌都是研发能力出众,生产能力过硬、检测能力可靠。
工厂内技术人员讨论罐体改进
全面 " 体检 " 夯实过程监管
美国奶粉事件发酵的过程中,曾有媒体报道,2020 年以来,因新冠肺炎疫情严重,FDA 取消了数千项常规的工厂检查,而对涉事工厂的检查,时间跨度长达两年多,从 2019 年到 2021 年 7 月。
2021 年 7 月的检查中,FDA 发现这家工厂存在积水和卫生程序松懈的问题,但却没有发正式通知。
关停涉事工厂后,美国官方表示,FDA 知道停工会加剧奶粉供应危机," 但我们别无选择,因为那里的卫生条件差 "," 令人震惊 " 且 " 不可接受 "。
监管之殇带来的苦果,美国的消费者至今还在 " 埋单 "。
中国近年则建立了全面的监督检查体系,有效确保监管常在线。其中,体系检查是一项对企业的生产许可条件保持情况、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检验能力的全面 " 体检 "。
2014 年,针对国内所有婴幼儿乳粉生产企业的体系检查启动。3 年内,国内 108 家婴配粉生产企业全部接受了检查。
这是新一轮的大浪淘沙。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18 年 7 月,有 19 家企业被责令停产整改,后续经过整改后已恢复生产;有 10 家企业被立案查处;有 2 两家企业被吊销生产许可证;有 4 家企业主动注销生产许可证。
如果说配方注册考验的是企业的能力,而体系检查则是检验企业的 " 良心 "。经此一役,仍能留下来的企业,便是既有能力,又能坚守初心者。
研究院进行样本检测
月月抽检守牢 " 出口关 "
此外,我国监管体系中的另一个 " 全球唯一 " 是 " 月月抽 " 的抽检制度。
2016 年 2 月,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品的监管、抽样检验,从季度抽样检验改成 " 月月抽检、月月公开 "。抽检不合格,就会被全国通报,一年之内出现两次不合格将被吊销配方注册证书。
目前,我国对婴配粉的抽检已经实现了 " 双覆盖 ",即对所有法规要求的项目进行全覆盖,对所有婴配粉企业进行全覆盖。这最大程度的杜绝了行业内生产经营不合规等情况的发生。
与此同时,信息公开化逐步提高。自 2015 年开始," 负面清单 " 会详细报告不合格婴配粉的厂家、批次、指标、超标程度、处理办法并附上参考标准及说明。
研究员进行样本检测
对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也在不断加强。2021 年 5 月,多款进口品牌的 1 段奶粉(0-6 月龄)被检出香兰素超标,被罚款数百万元,最高的近千万。
最严监管,换来的是最好的安全水平。数据显示,2014~2021 年,国家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抽检合格率从 98.3% 提升到了 99.88%。
企业加码:要把空气也 " 管 " 起来
国家 " 最严监管 " 之下,中国婴配粉企业亦不断加码质量安全,筑牢安全底线。
飞鹤智能化工厂,机械臂在装箱
以飞鹤为例。作为行业领先企业,飞鹤一直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线,在 60 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 " 质量不能为任何事让路 " 的质量管理理念,并以此为指导,以高标准、好做法建立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
" 奶粉的质量控制非常复杂,涉及到各种原辅料、配方、工艺、生产的各个环节,我们以 ISO9001 和 FSSC22000 为基础,融合了全球各个行业优秀的理念和做法,形成了飞鹤国际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飞鹤质量管理部高级总监罗华蓉介绍道。
比如在微生物控制方面,飞鹤就借鉴了制药行业的做法,以 " 制药级 " 标准进行生产环境的管理。" 制药行业的微生物控制起步早,已经形成了成熟、系统的管理方法和控制体系,尤其是预防为主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飞鹤中心实验室负责人刘英涛说。
飞鹤工厂员工操作加工流程
环境管理中,通常国家只要求对环境中的沉降菌、浮游菌进行监控," 而我们要求把空气也管起来,对所有与产品接触的压缩空气及其他气体,都进行监控。" 飞鹤甘南工厂的生产经理李楠解释道。具体来说,就是采用高效空气过滤系统,有效阻隔 0.5 微米以上的各种微粒和细菌。
对于肠杆菌科的检测,一般指导性文件都是用定量方法去评判环境是否受到污染,但飞鹤则采用定性的方法去衡量生产环境,这在行业内是对环境质量从未有过的严格标准。
" 打个比方,家庭装修要检测甲醛,定量方法就是要求甲醛不能超过一定的标准值,但采用定性方法就是要求不能检测出甲醛。" 刘英涛解释道。
近日,在飞鹤组织的奶粉新国标专家研讨会上,其首席科学家蒋士龙表示," 就如同刚才各种专家提到的国标是门槛,飞鹤要‘进门槛上台阶’,以更高标的标准要求自己。" 以飞鹤为代表的中国婴幼儿奶粉头部企业对品质的求索之路,从未停止。
从 " 史上最严 " 新国标和 " 世上最严 " 监管体系起步,国产奶粉向上之路,高不封顶。
来源:环球时报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