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贵阳贵安正围绕全面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发起总攻,加快核酸检测进度,提高核酸检测质效,尽快把所有潜在感染者筛出来。在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场,10 余个移动式方舱检测实验室同时工作,日监测能力达到 10 万管。9 月 9 日,记者走进这个昼夜不停运转的 " 战疫 " 前沿进行探访。
9 月 9 日下午 5 时许,记者来到花溪区方舱实验室(大学城)看到,宽敞的足球场被划分为 " 标本检测区 "" 医务工作物资区 "" 后勤服务区 " 等区域,17 个 " 移动方舱 " 在标本检测区并列排开,两三名换班的医务人员结束工作后有序 " 出舱 ",向服务区走来,有 " 大白 " 在部分区域认真开展消杀。
走进 " 后勤服务区 ",物资保障组、数据统计组、志愿者服务工作者各司其职,各组人员马不停蹄开展保障服务," 我们需要三个 N95 口罩 "" 矿泉水要一桶 "" 晚餐已经在路上 "…… 一切具体的需求都在短时间内得到响应。在物资保障处,方便面,蛋糕饼干、衣物鞋袜分门别类摆放,提供医务人员的生活保障。
核酸检测效能是应对疫情的关键一环,方舱实验室是高质量开展核酸检测的重要功能阵地。
9 月 1 日,在省、市专家指导下,花溪区方舱实验室(大学城)完成选点;9 月 2 日,各区规划布局、动线设计、水电安装一系列工作迅速推进,17 台 " 移动方舱 " 陆续进场搭建布置,医务人员、属地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 " 火力全开 ",3 日凌晨,实验室顺利启用。
与病毒赛跑,连日来,贵阳贵安已开展多轮全员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样本送抵实验室后,到实验结果出炉,是个怎样的过程?记者采访了前来支援的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技师向家林。
" 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工作,需要紧密、高效的各环节配合。从收标本到‘上机’大约 30 分钟,接收样本后,到配制试剂、加样、提取、分析结果,再到信息推送,各环节环环相扣,是一个整体‘流水线’,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 向家林介绍,方舱内 24 小时昼夜不停,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操作细节都要做到百分百严密,医务人员一进舱就是 6 小时,不吃不喝不能上厕所。
" 刚刚来的前三天,大家两班倒、三班倒、火力全开,就是为了提升速度,尽快帮助疫情防控‘打捞’病毒。" 向家林说,此次遵义医科大附属医院抽调了 23 个人,来自检验科、输血科、细胞工程室、病理科等各条战线,派出的 3 台方舱车也多次参加过 " 战斗 "。在基地指挥部的安排统筹下,17 台方舱车被分为 A、B 两个组,其中 A 组 9 台车、7 支队伍就整合成 "1 支核酸检测队 ",统一排班、管理,集中统筹标本前处理、接收、分配等,让这个团队达到最高效的状态,充分加快检测速度,提高检测质效。
" 在实验室的每一天,都被大家感动着,医务人员、志愿者、属地保障人员,每个人都在默默坚守岗位,不怕苦不怕累,这么多人和团队在一起,一切行动听指挥,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向家林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游红 /文 石照昌/ 图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