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璐,请到服务台来一下!" 对讲机中传来客运值班员张杰的声音。顾不上多想,春运青年志愿者王璐便一路小跑,朝候车室方向赶去。来到服务台前,领班向她递过了一面写有 " 关注客户 服务客户 " 的锦旗,这是前不久在列车上遗落重要物品的陈先生委托朋友专门送来的。
" 服务好每一名旅客是我的职责,旅客的赞许便是我今后改进和提升的不竭动力。" 在王璐经历的 5 年春运中,她所在的客运丙班,先后为旅客提供信息咨询 18000 余次,服务 3500 名重点旅客,收到 26 面锦旗、280 封感谢信。
为了万家团圆,为了铁路安全,5 年来,近万名兰铁青年志愿者参与到兰州局集团公司团委组织的春运 " 暖冬行动 " 志愿服务中。他们不停奔忙于站台车厢,每天穿梭在春运 " 返乡大军 " 队伍中,用 9 万多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为 20 余万名旅客提供方便、温馨、热情、精准的优质服务。
一趟火车,从陇西开往张家川,全程 252 公里、21 站,运行时间近 6 小时,最低票价 1 元,最高票价 14.5 元 …… 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坐高铁感受 " 中国速度 " 带来便捷、舒适的今天,陇原大地上,有辆绿皮车却依然备受沿途百姓青睐,开行以来,始终坚持提质不提价,成为了乡亲们的出行首选。这就是全国一星级 " 青年文明号 " —— 7504/3 次 " 富民号 " 旅客列车。
列车长程寅,也是 " 青年文明号 " 号长,已经在 7503/4 次列车上度过了 6 年时光。利用列车广播,他常常会为车厢内售卖的农副产品进行宣传。不一会儿,渭南镇果农侯进福的 40 斤樱桃和菜农陈应珍满满两大筐的韭菜就被抢购一空。陈应珍跟周围旅客开心地算起了账:" 每天两筐韭菜大概四、五十斤,目前每斤最便宜都能卖 3 块钱,小慢车票价很低,这些年轻的列车员还帮我上下车拎东西、帮忙叫卖呢,经常不到站点我的韭菜就卖得差不多了。"
随着国家 " 一带一路 " 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目前 " 富民号 " 列车日均运送旅客达 1100 人次,它用缓慢的速度为无数群众打通与外界沟通的渠道,成为沿线群众走亲访友、求学就医、赶集卖货、外出务工的 " 便民车 "" 幸福车 " 和 " 致富车 "。
被业内专家誉为 " 大断面城市地铁 " 的渭河隧道全长 10016 米,为保障隧道的安全可靠,在设计时,设置了 2 号竖井,用以监测隧道水文变化、排出地下渗水、进行隧道通风和应急救援。竖井中,常年活跃着一群 "90 后 " 铁路青年的身影,他们在这里轮流值守,每天按时下井检查井底抽水设备运行情况,巡视井内供电设备和线路,排查排水口是否通畅。
27 岁的姜海阳就是其中一员,是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派驻到此的值守人员。回想起第一次下井巡视的场景,姜海阳仍历历在目。跟随工长走下 372 级台阶,刚下到距地面 57 米阴冷潮湿的井下,就已浑身湿透,两腿发软。伴随脚步声、口令声、呼吸声,不到 20 分钟他的衣服和身体便黏在了一起。" 别说干活,就是站那不动都浑身难受。" 姜海洋回忆道。
井下 " 煎熬 " 度过了 40 多分钟后,终于返回地面。然而零下十几度的低温让他不禁打起寒战,本想可以回到宿舍暖和一会儿,但工长指着天南高速公路右侧的山坡说," 最后一项,检查排水口是否结冰。" 他便径直向高速公路对面半坡方向走去。无数次与井下 " 伙伴们 " 的朝夕相处,使恐惧已变成了亲切感,下井巡视也成了一种习惯,只有每天按点下去给井下设备把把脉,姜海阳心里才觉得踏实。
为了更好带动广大青年在新线建设管理中立足岗位、奋勇担当、建功立业,从 2019 年开始,兰铁局集团公司团委开展了以 " 个人争先进、集体树标杆、设备创优质 " 为主要内容的 " 新线争章 " 立功竞赛。在敦格铁路、银西高铁、银中高铁、中兰铁路建设运营过程中,由 800 多名团员青年组建的 63 支青年突击队尽锐出击,他们常年把 " 家 " 安到蜿蜒的铁轨旁和狭长的隧道里,战严寒、斗酷暑,用脚步丈量线路,用心为设备 " 问诊把脉 ",用矢志不渝地坚守和奉献,为新线优质开通运营、安全生产管理、运输组织提供最坚实保障。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唐瑞
共青团甘肃省委供图
编辑丨孙悦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