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瑞)十年来,南京连续当选 "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近 3 年连续当选 " 中国最有安全感城市 ",走出了体现时代要求、彰显南京特色、符合人民期待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9 月 15 日上午,南京市召开 " 奋进新南京 建功新时代 "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社会治理专场,南京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应急管理局、栖霞区及六合区相关工作人员出席发布会,并就重点工作进行介绍。
群众安全感 2021 年达 99.19%
十年来,人民群众的 " 安全感 " 持续提升,公共安全指标位列全省首位,群众安全感同比提升 7 个百分点,2021 年达 99.19%,创历年新高。
发布会上,南京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李永才介绍,近年来南京深入开展 " 平安护民十项举措 ",完成平安护民举措项目 60 个。全面加强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持续深化 32 个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依法严打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枪爆拐等违法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共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 16 个,侦办恶势力犯罪集团 81 个,查扣涉案资产 32.07 亿元。
全面打击整治养老诈骗,打掉养老诈骗犯罪团伙 21 个,破获案件 163 起,查扣涉案资金 1.26 亿元。开展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和妇女儿童权益保障问题排查整治,建成社区心理服务室示范点 100 个。扎实推进以 " 七无双零 " 为目标的平安社区(村)建设,深入推进学校、医院、市场、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场所和行业领域平安建设活动,组建 50 余万平安志愿者队伍、1300 余个平安志愿组织。
全市三级矛调中心、信访接待中心、访调对接中心与非诉讼服务中心深度融合,建成各类调解组织 1500 余个,矛盾纠纷解决率达 85.1%,每年超 10 万余件。
挂牌成立国内首家环境资源法庭
十年来,南京先后获得全国首批 " 法治政府建设典范城市 "、第五届 " 中国法治政府奖 "、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等荣誉。出台全国首部社会治理地方性法规《南京市社会治理促进条例》,《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条例》《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等多部地方立法在全国全省领先。
同时,街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速推进,组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制定 531 项街镇相对集中处罚权基础清单,涉企免罚轻罚清单、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让市场主体感受到 " 有温度的执法 ",行政执法社会满意度达到 92%。
挂牌成立国内首家环境资源法庭,在全国率先提出对民营企业经营者等依法审慎适用羁押和财产强制措施,在全省首建企业破产处置府院协调联动常态化机制。成立紫金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建立国际商事调解、金陵民商事调解等中心,法治园区 " 两庭五院 + 公共法律服务 " 高端平台已现雏形。
此外,深入实施 " 七五 "" 八五 " 普法规划、" 法律六进 "" 法治惠民实事 "" 法律明白人 "" 法治副校长 "" 百名法官进百校 " 等工程,南京宪法广场成为城市打卡新地标," 聚焦长江 " 水法治宣传园地被命名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成 259 个法治文化示范点和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已达 12 个,公共法律服务进驻全市 16 个国家和省级园区。
" 网格化治理模式 " 走在全国前列
发布会上记者获悉,南京出台《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的十项举措》,并在全省率先制定《南京市社会治理网格划分规范》,全市 12 个板块全部建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联动处置平台," 网格吹哨,部门报到 " 工作机制日益完善," 接单—核单—派单—办单—交单—评单 " 工作模式更加高效,累计通过手持终端 " 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 " 向网格员推送各类事项约 900 余万条," 广覆盖、全要素、高智能、大联动 " 网格化治理南京模式获中央政法委肯定并推广。
构建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社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驻区单位 " 六位一体 " 协商议事机制,325 个社区落实重大事项决策 " 四议两公开 ",举行社区协商活动 20964 个。发挥群团优势和社会力量,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覆盖率达 100%,平安志愿服务组织数和活动数位居全省前列,在疫情防控、安保维稳、文明城市创建中发挥重要作用。创建南京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项目库,发现、遴选、培育、推广社会治理领域创新项目 300 余个。
创新 " 政法网格员 " 特色做法,发动全市 1.6 万名政法委干部、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会会员进网入格开展服务,累计解决各类问题 19 万余件。今年,南京还推出 " 精网微格 " 工程,将网格细分为 3.7 万个微网格,在每个微网格配备一名微网格员和多名志愿者,全面激活基层社会治理 " 微细胞 ",织就 " 最后一米 " 的幸福。
未来六大目标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
展望 " 十四五 ",围绕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的发展愿景,推动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达到新高度,让社会治理生动实践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南京未来有六大目标任务:
一是政府治理体系改革深化。加快推进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党和政府社会服务与城市管理工作重心下移、行政资源下沉。基本实现城市管理网、社会服务网、社会治安网 " 三网 " 融合、一体运行。
二是社会治理协同机制形成。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等各方面治理力量更加协调,形成政府治理更加精准有效,社会调节作用更大更强,居民自治积极性、主动性更高的社会治理新机制。
三是社会法治文明程度提高。坚持全面依法治市,基本建成新时代高水平的法治名城。提高普法教育质量,法治观念更加深入。推动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诚信行为更加普遍。
四是社会公共安全水平提升。社会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监管、紧急管理处置等管理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突发事件预防工作更加细致、主动,处置及时、效果明显。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有新的提升。
五是社会矛盾纠纷有效化解。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进一步畅通,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基本形成,专业性的矛盾化解组织、社会心理服务组织、社会工作专业机构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初步形成。
六是社会组织发展充满活力。社会组织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力量在治理中的作用不断增大,社区精英成为居民自治骨干,基层协商民主普遍展开,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更上一层楼,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编辑 张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