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9 月 15 日,2022 年广州市全国科普日新闻通气会召开。会上透露,本周六(9 月 17 日),2022 年广州市全国科普日主会场活动暨第五届科普嘉年华将在华南国家植物园举行。主会场共设喜迎二十大 " 非凡十年 " 科技成就展、生态文明、湾区前沿等十大展区。新快报记者获悉,这是广州市全国科普日首次将主会场设置在华南国家植物园。
【活动概况】
主会场设置十大展区 143 个展位
2021 年资料图
主会场暨嘉年华活动于 17 日 9:00-17:30 举行,共设喜迎二十大 " 非凡十年 " 科技成就展、生态文明、湾区前沿、" 四深 " 探索、乡村振兴、文明印记、数字互融、健康医疗、食品安全、科普未来等十大展区 143 个展位,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以及科技成果在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上的成效。
各分会场科普日活动将持续到 9 月 21 日,其间,广州将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学会、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等 187 家单位和机构,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 218 场次。组织广州地区符合开放条件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各级科普基地、广州科普游项目承担单位、各成员单位和各区所属科普资源单位共 97 家,免费向市民开放。全市 11 个区同步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
同期还将举行 " 云上科普日 " 活动、直播主会场活动、" 线上云打卡 " 活动、" 云游 GO 科学 " 线上科普游等多场活动,打造融媒体科普大舞台,预计全市线上线下约 400 万人畅享科普盛宴。
【亮点抢先看】
非遗服装秀、科普微课堂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2 年广州市全国科普日主会场的舞台上,身穿香云纱服装、汉服的模特将优雅登场,向市民展示千年以前的服装 " 潮流 "。该环节通过走秀,配以科普讲解,用新方式 " 说非遗 ",让市民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而在接下来的科普微课堂环节中,众多 " 硬核 " 科普轮番上演:华南农业大学刘成明教授带来《我和脆蜜的故事》,为市民讲述世界上第一个龙眼和荔枝杂交的新品种 " 脆蜜 " 的前世今生:岭南人熟悉这两种水果如何合二为一?广东省脐血库专家带市民见证《神奇的液氮鱼复活》" 奇迹 "。除此以外还有航天育种、智能制造、外来物种、急救等科普话题。
2021 年资料图
《梦起深蓝》纪录片首发
广州市科协科学普及部部长何显平提到,我国最大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 " 中山大学号 " 于今年 6 月 22 日首航。其纪录片《梦起深蓝》拍摄记录的航行真实画面、点滴感人故事将在科普日主会场活动中进行首发,向大众传达 " 中山大学号 " 培养卓越海洋科学人才、打造高水平海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平台、积极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理念。
" 变形金刚 " 教你保护自己
科技助圆 " 主播梦 "。当下,数字科技已经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虚实互联、智能泛在的未来,不再只是科幻电影的场景。主办方透露," 元宇宙 " 炽手可热的今天,虚拟和现实正在融合,在科普日现场,市民朋友也能实现 " 主播梦 ",感受到科技的魅力。
活动现场还有 " 变形金刚 " 教你保护自己。科普日现场邀请到 " 变形金刚 " ——应急安全全民体验馆移动宣教车。它能变身为流动科普馆,通过形式多样的互动体验和情景模拟,即场开展应急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燃气安全等科普宣教活动,教市民如何应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应急安全全民体验馆移动宣教车
据透露,现场还将有科学实验秀上演,以及防护服穿脱体验。" 大象牙膏 "" 人体导电 " 等科学实验,将带领市民感受自然的奥妙。在防护服穿脱过程中,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微的操作都有讲究,都是守护健康防线的关键一环。在科普日主会场,市民可以体验全套防护服的穿脱,沉浸式体验 " 大白 " 的工作状态。
沉浸式体验启动仪式
今年广州市全国科普日首创嘉宾启动动作 + 动画特效 + 音效联动的启动方式,打造沉浸式全景体验效果。
何显平说,考虑到今年的活动主会场设立在华南国家植物园,为贴合其整体生态环境,启动仪式选取生物多样性主题作为背景,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传递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决心。
除了线下参与活动,新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的广州市全国科普日线下主会场活动和线上体验齐发力。在 " 科普广州 " 平台进行预热宣传及专题推送;在主会场现场针对线下展示环节进行现场直播、粉丝互动;主会场当天线上直播开设多个直播窗口,同时进行并联播放,未能到场的市民也可随意选择浏览主舞台活动、科普大讲坛、云游会场、科普视频展播等内容,共同品尝本次的科普盛宴。
【逛展秘籍】
十大展区主题各异
" 非凡十年 " 科技成就展按照时间脉络,主要展示 2012-2022 年这十年间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包括 " 神九 " 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完成首次载人交会对接、" 蛟龙 " 号第五次下潜创 7062 米新纪录、首次高效人工合成青蒿素等。
湾区前沿区展现 " 元宇宙 "" 芯片 ""6G"" 无人技术 "" 巨容电池 " 等大湾区前沿科技成果。
" 四深 " 探索区即向市民科普和展示 " 深海 "" 深空 "" 深蓝 "" 深地 " 等四大领域的知识。
在生态文明区,市民可以玩识花辨虫、天敌连连看、超强大脑等生态科普游戏,还能体验蝴蝶的一生立体拼图,以及压花书签制作。
在食品安全区,市民可以看到食品安全的真实案例,还能利用便携式农药残留测定仪,对果蔬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测定。
科普未来区邀请在青少年科技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在健康医疗区,市民可以看到急救情景剧,还能利用场地实施应急救护剧本杀。
文明印记区对广州地区的非遗文化和传统文化进行科普展示。时尚数字化服装有何特别?手工服装创作体验如何?市民可以一探究竟。
乡村振兴区设有缫丝体验。市民可以制作蚕茧工艺品,还能进行桑果花青素小实验。
数字互融区则将科普与数字化紧密联系起来," 让生活因信息化而更加不同 "。
【小贴士】
在微信公众号 " 科普广州 " 中,点击菜单栏—科普服务—科普日预约报名,进入报名系统。随后,进入报名链接,选择时间段(共 8 个时间段可供选择,每个时间段均限 100 人参与,先到先得)。选择时间段后请选好报名人数。活动全程免费,报名系统将在 9 月 16 日 15:00 关闭。
活动当天需要持 24 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入场。获得入场资格的市民在活动当天可凭报名信息从华南国家植物园正门或西门免费进入,并凭借报名信息在稀树草坪兑换科普日主会场门票。
文 / 图: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通讯员 穗科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