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家庄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晓娟
襁褓遭遇满门抄斩,晚年又被牵连赐死 …… 北魏历史上,如果有倒霉排行榜,北魏骠骑大将军、定州刺史李宪绝对能高居榜单。这位北魏后期重要的历史人物,乃赵郡李氏第八世子孙,祖上累世在朝为官,李牧、李左车、李龟年皆为其先祖。清同治年间,赵县高村乡村民挖井时,发现了李宪墓志,方确定眼前的土丘乃李宪之墓。
初秋雨后,细风微凉,野花残存的花瓣,孤零零地在风中摇曳。当地百姓介绍,眼前这片土丘荆棘丛生,洞穴沟壑颇多,以前常有狼和狐狸等野兽出没 ,也被称为 " 狼疙瘩 "。现在墓丘封土高约 3 米,占地约 200 平方米。而在 20 世纪 80 年代,墓丘南北长 35 米,东西宽 27 米,高约 5 米,占地面积约 958 平方米。纵使如此,也不及原墓丘占地的三分之二。据说,李宪墓周围原有多座墓丘,后被夷平,专家推断这里可能为赵郡李氏家族墓地。
翻阅史料可知,李宪,字仲轨,北魏赵郡平棘(今赵县)人,父亲李式曾任东兖州刺史、濮阳侯,因受同族牵连被诛。那时的李宪刚满月,父亲不忍他一起受刑,便问堂下门客:" 今日还有程婴、杵臼那样的侠义之人吗?" 门客汲固答:" 古今岂殊?" 汲固潜回州署内室,抱出襁褓中的李宪藏匿。他们隐姓埋名,直至获赦,方才归来。
家族昭雪,李宪受到重用," 年十有二,为秘书内小 ",出入公卿之门,立于朝堂之上。他本人 " 清粹善风仪,好学有器度 ",十七岁继立为濮阳侯," 雅为高祖所赏 ",历经升迁。李宪为官也颇有政声。" 外家贵臣,旧难为治 "," 曾未期月,风化有成 ",受到民众称赞。
时间来到孝昌元年(525 年),徐州刺史元法僧反叛,李宪等率兵平息叛乱,意气风发。孝昌二年,命运的天平开始倾斜,南朝梁国以倾国之兵攻伐北魏寿春,战况惨烈。时值北魏朝中内乱,自顾不暇,根本无力救援。驻守寿春的李宪在儿子李长钧被俘后,仍坚守城池,最终城破 …… 之后,他虽被梁军放回,但仍被兵败降贼之罪下狱扣押。孝昌三年秋,李宪因女婿安乐王鉴叛乱,再受牵连被赐死,年仅五十八岁。志文写道:" 祸从地出,知与不知,莫不衔涕 ……"
时光流转,转瞬千年。村民无意间发现李宪墓志,几经辗转,被定为国家二级(珍贵)文物,由赵县文保所妥善保管。李宪墓志青石质地,长 0.91 米 、宽 0.93 米,左下角残破。志文 47 行,行 47 字不等,全文 1885 字。墓志记载其生平等,书法朴茂严谨、方整毓秀,反映了魏碑体发展的成熟阶段。近代著名学者、书法家康有为曾在其《广艺舟双楫》书中称李宪墓志铭书法为 " 能品 "。专家学者亦表示,墓志对研究赵郡李氏家族极具参考价值。
回望墓丘,荒草漫坡。想李宪一生,为人所累,命运多舛,可他坚守了古代文人的最高政治理想和人生境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官受百姓爱戴,为国忠义两全,逆境、顺境皆清醒自持 …… 读懂李宪,或可观照自身。人生路远,变数甚多,转过曲径通幽,便有柳暗花明;守过风雨如晦,必将云开雾散。
编辑:力洪
责编:杨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