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日报 2022-09-16
话剧《塞罕长歌》荣获文华大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石家庄日报融媒体记者 刘迪

9 月 15 日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在雄安新区落下帷幕。闭幕式上公布了第十七届文华奖获奖名单,全国 15 部作品荣获文华大奖。喜讯传来,河北省创排的话剧《塞罕长歌》从众多参演剧目中脱颖而出,斩获这一殊荣。

三代人,半个多世纪,让沙地变林海,荒原变绿洲。大型史诗话剧《塞罕长歌》由河北演艺集团倾力打造,承德话剧团创排演出,讲述了塞罕坝建设者们在高寒荒漠地区创造出世界上最大人工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的深刻内涵,铸就 " 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 " 塞罕坝精神的故事。该剧创排至今已经演出 150 场,获得 2019 年中宣部 " 五个一工程 " 奖,入选文化和旅游部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中的 " 百年百部 " 创作计划重点扶持作品,并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

" 兴奋、高兴,也很欣慰。" 在石家庄的家中听闻喜讯,该剧编剧、剧作家孙德民心情激动。他认为,这部剧能获得观众的喜爱、专家的青睐,首先是因为题材好,他说:" 要感谢塞罕坝三代务林人,没有他们的鲜活事迹,也不会有今天的剧本。还要感谢各级领导,以及承德话剧团艺术家们的辛勤努力,这是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取得的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塞罕长歌》也是继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后,孙德民的作品再度荣获 " 文华大奖 "。他坦言,这次创作颇具挑战性,如何在舞台上诠释塞罕坝精神,讲好塞罕坝故事,还原三代务林人五十多年的坚守,都是难题。为此,从 2017 年开始创作《塞罕长歌》,孙德民和主创团队 20 多次走进塞罕坝,走遍所有分场、望海楼,同时,他们和四五十位务林人吃住在一起,聆听他们的心声。最终,呈现在舞台上的《塞罕长歌》通过佟家三代务林人薪火相传的壮美人生,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作了最好的艺术诠释。

据了解,本届艺术节主题为 "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文化和旅游部与京津冀三地联合举办的重大文化活动。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是文化和旅游部设立的国家舞台艺术政府奖,是我国舞台艺术领域的政府最高奖。

相关标签

林海 艺术 石家庄 承德 雄安新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