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3 日,南明区武装部发出倡议,号召全区民兵积极奉献、热诚投入、勇担责任,共同努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为响应支援花果园的号令,贵州华夏骨科医院迅速组织了一支 9 人的民兵志愿者队冲在了 " 疫 " 线。
冲上战场,当好疫情防控 " 服务兵 "
" 我没有当过兵,但我现在是一个兵。" 说这话时,许建飞才从睡梦中苏醒。
昨夜,突如其来的集合令,许建飞与他的同伴们又是连夜奋战。
" 昨晚主要是搬运石阡捐赠的物资,一些米面粮油,大概有 10 吨左右吧!" 从搬运物资到上门送菜送药,从维持核酸检测秩序到协助小区消毒消杀,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忙碌的身影。
支援花果园战 " 疫 ",许建飞与其他 8 位同事组成了民兵志愿者队,他们用行动诠释了 " 支援前线、英勇顽强 " 的民兵誓言。
" 到一线来,就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许建飞说,从加入战斗开始,他们就没有后退的准备。
" 刚到的时候,支援的救援力量还没抵达,我和战友前几晚都是在搬运中度过的。" 许建飞笑着回忆说,那是第一次自己知道米面的重量是压得疼肩膀的。
连续十天吃住在疫线,24 小时待命。疫情就是战情,号令就是命令。
许建飞说,穿上迷彩服站到一线的时候,自己真正体会到了奔赴 " 战场 ",上最前线、去最危险的地方是什么感觉。" 我们遇见的每一个人不是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就是奋战在一线的警察,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要完成任务,那一刻我和我身边的 " 战友 " 们都像打了鸡血一样。"
" 我相信很少有人能感受到差点被口罩闷坏的感觉,但是我们感受到了。" 谈起每一个搬运现场,许建飞直言,很多奋战的一线,顶着高温烈日,最难受的不是全身湿透,是被口罩闷到出不了气。
一天忙下来,虽然衣服鞋子湿透了、腿走的酸痛了、口干舌燥了,但是他们依然个个精神抖擞,激情高涨。
" 我觉得虽然很辛苦,但是很有意义。能出一份力,我觉得很骄傲、很自豪。" 许建飞说。
因为有他们,才能让我们知道何为平凡之中真英雄。
守护家园,做好疫情 " 守关人 "
花果园的夜从未这么静过。凌晨 12:00,尹怀葵和战友来接班了。
"3 班过来报到,你们辛苦了!今晚交给我们。" 说着,他们接过了队员移交过来的棉服。
进入九月以后,夜晚的贵阳天气渐渐变凉。" 一场秋雨一场寒,晚上不穿棉服都捱不过这股凉风。" 尹怀葵笑着说。
自贵阳疫情发生以来,为阻断疫情蔓延,贵阳严格执行临时静态管理区保障措施,坚守交通管制的各个路口、路段,最大限度遏制人员流动,坚决做到不漏一车、不落一人。
从 3 号开始,这已经是尹怀葵坚守卡口的第十天。
" 我是一个民兵,疫情就是命令!" 尹怀葵说,进入一线以来,遇到困难就要上是他的使命。
" 守好每一个卡口,要求我们逢进必扫、逢扫必验、不漏一人。" 尹怀葵简单的说着自己的防疫工作。
但只有站在一线,才会知道做一名优秀的民兵志愿者并不简单。集合令响,闻令而动,实行 24 小时轮班制,他们披着星月,守着方寸之地。
遇到过路群众不理解、不配合,每一位卡口民兵志愿者都要细致入微地做群众工作,解释检查必要,重复一个动作可以是千百遍。
工作中,有寒风呼啸的夜晚,广场上的风刮得呼呼地响,他们成为黑夜中的孤勇者;有烈日当空的白天,穿着防护服的他们,衣裤全湿却不敢喝水。
" 虽然到这里这么长时间,很苦很累,也很危险,但是守好一个卡点,保护好一方群众的安全,我觉得很光荣也很荣幸。" 尹怀葵说道。
世上没有英雄,只是无数人在同时发光。疫情一线,他们只是这场战 " 疫 " 中一个小小的缩影。
在一线,明知前面是风险,但他们更懂身后是责任。
万家灯火时,谢谢你们一直都在!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