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有多大 物有多博?
江苏为何叫鱼米之乡?
为什么总说吃饱了就是福?
满地金黄、稻谷飘香,又到一年秋收季。
2022 年 9 月 23 日,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9 月 21 日,在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夕,江苏文脉大讲堂推出 " 中国农民丰收节 " 特辑。本次讲堂将走进南京农业大学,以《" 苏湖熟,天下足 " 背后的江苏密码》为主题,讲述江苏物产背后的故事。
《江苏文库 · 方志编》主编、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旧志整理中心主任张乃格,以江南农业发展史为脉络,告诉你江苏人如何用双手 " 刨 " 出鱼米乡;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字人文研究中心负责人包平,从大数据的角度讲解 " 江苏 " 二字的农业含义。
江苏文脉大讲堂第五讲 " 中国农民丰收节 " 特辑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现代快报社和南京农业大学共同承办。
△张乃格
江苏省志办旧志整理中心主任、《江苏历代方志全书》主编,省 "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 " 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江苏文库 · 方志编》主编,省政府办公厅《江苏省志 · 政府志》首席特聘专家。主要从事新方志编纂,同时从事旧地方志整理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江苏地域文化,著有《江苏民性研究》《江苏区域文化研究》《徐文化研究》《江苏古代人文史纲》等。
△包平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字人文研究中心负责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等科研项目 20 余项;获部省级教学科研奖励 7 项,出版学术著作 7 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 6 项;现任中国科技史学会数字人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物产、一方物产养育一方人。你知道吗?8000 多年前,江苏泗洪就有了水稻田,江苏人的 " 口福 " 从此开始。本期大讲堂,主讲人张乃格将从历史、文献、文学的角度,来阐释江苏从 " 苏湖熟,天下足 " 到 "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的转变。
" 四大发明古国 " 为什么只有中国历史没有断过?江苏物产能有多丰富?从宋代开始统计,江苏有 10 万多条物产信息。大讲堂上,主讲人包平将通过介绍《方志物产》中的特色江苏物产的历史、趣闻,讲述物产记载的由来、江苏物产记载的概况(种类、分布、时空变迁),探讨大江大河与鱼米之乡绵延千年的文化基因。
大讲堂之前,我们还将带着现场观众和线上观众,走进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南京农业大学校内博物馆),感受灿烂的中华农业文明。
形式:线下讲座 + 云上直播
主题
" 苏湖熟,天下足 " 背后的江苏密码
——江苏文脉大讲堂 " 中国农民丰收节 " 特辑
主讲嘉宾
张乃格 |《江苏文库 · 方志编》主编、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旧志整理中心主任
包平 |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字人文研究中心负责人
时间
2022 年 9 月 21 日(周三)
上午 9:00 — 11:30
线下地址
南京农业大学演播厅
云上直播渠道
因现场坐席有限
您也可通过下列直播矩阵观看
江苏文脉视频号
中国大运河视频号
ZAKER 南京
文 | 现代快报 + 记者 胡玉梅 王卫 宋经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