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09-17
五千年中华文明再添实证!4项重要考古成果公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9 月 16 日,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 " 考古中国 " 重大项目重要进展。此次会议聚焦史前文明化进程与夏商文化研究,通报了内蒙古呼和浩特清水河县后城咀石城遗址、山西兴县碧村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郑州商都书院街商代墓地等 4 项重要考古成果。

(会议现场。人民网 韦衍行摄)

内蒙古呼和浩特后城咀石城遗址:河套地区聚落形态演进的生动实物例证

后城咀石城遗址是内蒙古中南部地区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城遗址。遗址面积约 138 万平方米,结构布局保存较为完整,由内城、外城、瓮城以及外瓮城组成。

(后城咀石城全景)

2021 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重点对瓮城外侧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外环壕、外瓮城等重要遗迹。外环壕位于外瓮城内侧,东西两端与自然冲沟连接,外瓮城南侧为城门入口,城门外部两侧建有马面,外瓮城城墙西侧连接一处方形台基。外瓮城下发现 2 条地下通道,其中一条由城外经外瓮城城墙、外环壕底部进入外瓮城内部,另一条由外瓮城中部向瓮城延伸与内环壕连接,具体走向、性质还需考古勘探发掘予以确认。

(石城出土器物)

连续多年对后城咀石城瓮城、城门区域的系统发掘,基本明确了后城咀石城有着龙山时代最为复杂、完备的三重防御体系,即由外瓮城城墙、马面、台基以及外环壕沟构成的第一道防御体系,由瓮城城墙、瓮城城墙上布置的台基、墩台以及内环壕构成的第二重防御体系,由主城墙、主城门以及在主城门两侧设置两座马面构成的第三重防御体系,是河套地区聚落形态的生动实物例证。

山西兴县碧村遗址:控制晋陕高原交通要道的重要战略位置

碧村遗址年代距今 4000 年至 3700 年,是山西境内黄河沿岸地区首个确认的龙山时代大型石城聚落。遗址面积约 75 万平方米,自西向东依次为小玉梁、石门墕、城墙圪垛三处遗址点。

(碧村遗址地理位置)

小玉梁地点为遗址核心建筑区,边缘砌筑护坡,中心建造大型五连间排房建筑,排房建筑前面为中央广场。石门墕地点初步发现大型墩台与城墙围合的城防设施遗迹,具体形制尚不清楚。城墙圪垛地点发现了遗址东城墙与城门,城门由东、南、北三个 " 品 " 字型布局的大墩台构成,东墩台为半圆形直径 21.5 米,南、北墩台均为方形,边长约 25 米,规模宏大。

(小玉梁石砌建筑发掘现场)

碧村遗址是河套地区黄河支流河口处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城址,是蔚汾河流域龙山时代晚期的中心聚落遗址。遗址的东城门保存完整、结构严密、形制规整,显示了河套地区石城遗址一类独特的城门形制。同时,碧村遗址控扼黄河两岸的突出战略位置,城址布局呈现出处处设卡、重重把关的多重防御体系,强烈指向其应是龙山时代黄河岸畔的一座关口城市,掌控着西部与中原之间的关键要道,是揭示晋陕高原龙山时代社会和政治关系的重要支点。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进一步揭示多网格式的结构布局

" 十三五 " 以来,在聚落考古理念的指导下,考古工作逐步揭开了二里头遗址的多网格式布局。在此基础上,2021 年以来陆续揭露了多处城市道路和道路两侧夯土墙,包括宫城北侧道路上的门道、宫城西部围墙,并发现宫城西侧道路夯土墙向北延伸 200 余米,据此推测已知作坊区、宫殿区、祭祀区以西至少各存在一个分区。

(遗址西北部新发现较多外表、断茬带有红漆的陶片)

遗址北缘中部首次发现较为丰富的制陶遗存,出土陶窑、存泥坑、泥坯、烧土、炉渣、变形陶器、大量碎陶片以及陶垫、修整工具等。宫城西南角发现了近百平方米的骨、角器加工作坊,出土大量骨、角质遗物,其中部分存在砸击、切割、磨制的痕迹,表现了骨角器加工的各个环节。制陶和骨角器加工遗址是二里头遗址手工业考古的重要突破。祭祀区以西,发现有大型二里头文化居址,居址院落内出土有铜、玉礼器的高规格墓葬。

(制骨作坊)

二里头遗址考古新发现进一步揭示了多网格式的结构布局,是探讨早期国家都城制度、手工业与社会经济、礼仪与丧葬制度等问题的重要线索。

郑州商都书院街商代墓地:有力拓展商代考古研究的空间

郑州商都书院街是一处商代中期白家庄期的高等级贵族墓地。墓地南北两侧发现两条壕沟,壕沟东西走向,间距约 130 米。墓葬主要分布于两条壕沟之间的区域,共发现 25 座,其中 3 座墓葬出土青铜器,6 座疑似祭祀坑,其余 16 座推测为陪葬墓,均无棺椁葬具和陪葬器物。

(书院街贵族墓葬区示意图)

据介绍,2 号墓(M2)是郑州商城考古发现等级最高的墓葬,墓口长 2.93 米,墓葬中间发现疑似朱砂的红褐色遗迹现象,墓内出土各类器物 200 余件,其中青铜礼器、兵器 20 件,玉器 11 件、金器 5 件,另有贝币 123 枚、绿松石管珠、镶嵌绿松石的牌饰等,充分彰显了墓主人的高等级贵族身份。

(金覆面)

郑州商都书院街商代墓地进一步丰富了商代中期文化的内容,是郑州商城遗址功能演变、历史沿革的重要证据。高等级贵族墓葬出土多件黄金用品的现象较为少见,反映了商时期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密切联系。新发现将有力拓展商代考古研究的空间。

此次通报的 4 项重要成果,展现了中国史前文明化与早期国家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实证。国家文物局将持续推进 " 考古中国 " 重大项目,不断深化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推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逐步还原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为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除特别署名外,本文其余图片均由国家文物局提供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来源丨人民网

相关标签

黄河 防御体系 内蒙古 山西 呼和浩特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