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灿的稻田里,只见一台台收割机来回穿梭。收割、脱粒、装袋 ……" 有了这些机器的助力,秋收的速度和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 高峰镇龙宝村村民胡勇红指着田间的收割机欣慰地说。
龙宝村地势平坦,有集中连片的良田近 3000 亩。今年以来,为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提升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贵阳贵安在龙宝村推行党政领导领办示范责任田,面积 1100 亩,涉及农户 213 户。责任田选用宜香优 2115 为主导品种,以文何农机专业合作社为纽带,采取 " 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 联耕联营、托管的方式统一耕种经营。又为了加大现代农业的科技含量,早在水稻种植之初,省农科院就派出了 16 人的技术服务团队下沉到龙宝村开展技术指导。
忙碌了一季,正当大家在迫切等待品尝秋收的喜悦时,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脚步。
为不耽误农时,高峰镇积极整合辖区 3 台农机资源,并紧急购入 2 台大型收割机,从省外及其他相邻地区协调到 10 台收割机进驻支援。眼下,高峰镇将 15 台收割机和 15 名农机手集中安置在高峰镇活龙村,严格落实 " 两点一线 " 闭环管理,通过零接触方式逐步开展收割。
" 疫情期间,为减轻农户的负担,在镇政府的协调下,每台收割机仅以 70 元每亩的收割价开展收割工作,往年的收割价是 120 元每亩。" 高峰镇副镇长何显强告诉记者,眼下,在 15 台收割机的联合作业下,已完成全镇 2000 亩水稻收割工作。
高峰镇被誉为 " 黔中粮仓 ",全镇共种植水稻 2.75 万亩,主要出产 " 贡皇米 "" 福寿米 " 等,深受群众喜爱。近几年,为延伸产业链和进一步打通销售渠道,高峰镇通过招商引资和政策扶持,吸引建设了高峰镇华章米业、高峰贵元米业和高峰粮管所 3 个大米加工企业。其中,华章米业通过订单农业等方式发展订单大米上万亩,年实际加工量达 6000 余吨,年产值约 1600 万元。
来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