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09-18
大河奔腾看甘肃丨“石羊”凿空祁连雪,凉州沃土生态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奔腾的石羊河,在甘肃版图上如一条横贯南北的轴线,出祁连山,纳股股涓流,跨峻岭沙漠,连结起锦绣壮美的武威绿洲,孕育着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

在民勤县红崖山水库远眺,大河千百年的汹涌与干涸、人与自然几十年的共生与共荣、新时代的新理念与新气象,都在绵延 200 多公里的石羊河留下了印记。

(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冷龙岭。)

党的十八大以来,地处祁连山东端的武威市,立足生态地位特殊重要、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基本市情,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大力保护石羊河流域生态,河湖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河湖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当苍莽的群山、壮阔的河流交相辉映时,新的石羊河故事翻开了篇章。

虽然时令已经入秋,但王钰霞还是习惯每天早晨带着孩子来到位于凉州区北面的海藏湿地公园游玩。

(武威市凉州区海藏湿地公园内河水清浅、绿满堤岸、廊道相连,成为凉州人们健身、休闲、游憩的好去处。)

在她眼里,自己从小生活过的地方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里过去很荒芜,现在有水有树,已经成为大家休闲娱乐的乐园。"

海藏河水系生态综合治理完成于 2021 年 7 月,建成后,城市水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提高。过去狭窄杂乱的排水沟已经变为芦苇荡漾的生态园林,人民群众成为生态环境改变最大的受益者。

湖净水清的背后,是武威生态环境的特殊性。

武威处于全国生态格局中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区域和北方防沙带的中心地带,是全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屏障,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生态地位极其重要。

这意味着,武威有水就是绿洲,无水就是荒漠。

9 月上旬,记者来到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这距离发源于冷龙岭的石羊河源头仅有 80 公里,每年有 3.7 亿立方米地表径流通过水管河、宁昌河两条河汇入西营水库。

(景电二期延伸工程从 160 公里外向民勤调水、凉州区西营水库直接输水、祁连山河道自然来水流经蔡旗断面汇入石羊河主河道。)

初秋的西营水畔,绿树成荫,风光怡人。近水一望,河水清澈,水底砂石尽收眼底。

而在过去,西营河两岸并不完美。一座又一座养殖场沿河而建,近在咫尺的河道成为养殖户顺手处理生产垃圾的集中地,久而久之,河道变成了垃圾场。

2017 年 3 月,凉州区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凉州区落实河长制实施方案》,纵向完善区镇村三级河湖长责任体系,横向配强联席部门、河湖检察长、河湖警长等协同力量,河长主导,落实 " 面 " 上管理责任;强化联动,推进部门 " 点 " 的监管;严格巡查,实现水务全 " 线 " 监管," 点线面 " 相结合的网格化监管体系,全面落实了对区内河流、湖库和山洪沟道的齐抓共管、联动施治,形成河湖长制落实的 " 凉州特色 "。

(西营水库不仅风景秀丽,更承担着重要的蓄水调节作用。)

几年来,凉州区分类处置各类污染物、废弃物 2.86 余万吨,拆除涉河厕所、彩钢房、养殖场、废弃电力基座等违建 2.74 万余平方米,取缔入河排污口 10 个。通过持续整治,金塔河白疙瘩桥段、石羊河干流高楼湖段违法建设,沙沟河土塔村段乱堆等河湖 " 久治不愈 " 的 " 顽疾 " 得到彻底有效整治。

出武威市,沿着民武路向北一路看去,道路沿线被茂密的植被 " 庇护 ",透过树丛的缝隙可以看到不远处丰收的玉米地。通过无人机俯瞰民勤,她犹如一条绿色的丝带,牢牢镶嵌在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之间。

然而,半个多世纪前,别说成片的树木,就连公路时常都会被移动的沙丘掩埋。

石羊河,民勤绿洲赖以生存维系的源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上游水资源需求量成倍增加,造成位于石羊河下游的民勤来水减少、土地日益沙化。《民勤县志》这样描述:新中国成立前,有 26 万亩农田受风沙灾害,60 多个村庄被沙压,每年约 2.3 万人迁徙他乡。

(石羊河流经武威民勤,形成沙漠绿洲奇观。)

半个多世纪以来,民勤将水资源的渴望放大到了极致—— 90% 的国土面积处于荒漠沙漠,不但如此,年降雨量 113.2 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 2675 毫米,灌木赖以生存的地下水位最深时达到 40 米,在外界看来,这里曾是生态文明建设无法逾越的鸿沟。

(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2007 年 12 月国家发改委、水利部批复了《甘肃省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武威市前后关闭农业灌溉机井 3318 眼,压减农田灌溉配水面积 66.3 万亩,累计改建干支渠道 1085 公里,配套田间节水面积 234 万亩,安装地下水智能化计量设施 1.64 万套。该规划确定的蔡旗断面过水量、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两大约束性目标和北部湖区出现旱区湿地的生态治理目标分别提前 8 年、6 年实现,蔡旗断面过水量逐年增加。

伴随着缓缓流淌的石羊河,记者在民勤县蔡旗镇沿着河顺流而上,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中短暂停留。民勤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这里就是石羊河流入民勤盆地后,唯一由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形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处于中亚和东亚—澳大利亚二条鸟类迁徙线路之上,是鸟类迁徙线路上重要的停歇地。

在这片 6000 多公顷的湿地里,生活着超过 12 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成为当地生态好转最有力的见证。

石羊河的末端是青土湖。

一位民勤诗人曾深情写道:" 别忘了,三千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古海,三百年前这里还波光粼粼 ……" 由石羊河供给的青土湖曾是民勤境内最大的湖泊,然而,随着绿洲内地表水急剧减少,地下水位大幅下降,青土湖于上世纪 50 年代末完全干涸沙化,上世纪 70 年代的全国地形图上,干涸了的青土湖已不复存在。

2010 年,为进一步改善青土湖区域生态,红崖山水库首次向青土湖注入生态水量 1290 万立方米,使干涸 51 年之久的青土湖首次形成 3 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2010 年以来按每年不少于 3000 万方标准,逐年增加生态配水,连续 11 年向青土湖下泄生态用水,至 2021 年底累计下泄 3.4 亿立方米,青土湖水域面积从 2010 年的 3 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 26.7 平方公里,形成了地下水位埋深小于 3 米的旱区湿地 106 平方公里。

(经过十余年民勤人民的呵护治理,青土湖重现生机。)

记者驱车来到青土湖时,艳阳高照,风吹芦苇吟秋声,一望无际的湖面上不时飞起野鸭。民勤县水务局相关负责同志自豪地告诉记者,这片沙漠过去植被覆盖度只有 5% 到 20%,现在已经达到 40% 以上,近五年来沙尘暴天数明显减少,形成了牢固的生态屏障,牢牢阻隔了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合拢。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党的十八大以来,武威市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底线性任务,把 " 生态 " 鲜明写在城市发展的名片上,全力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向纵深推进。石羊河已经创建为全省唯一的全国第一批示范河湖,石羊河(武威段)成功入选全国首批、西北诸河唯一美丽河湖提名案例。

同样因石羊河而变得 " 幸福 " 的,还有在民勤县重兴镇红旗村村民余瑞山。

(红旗村村民余瑞山为农家乐菜园浇水。)

记者见到 59 岁的余瑞山时,他正在给自家院子里的辣椒浇水。他说:" 干了一辈子农活了,闲不住,开了农家乐后种了很多菜,每天都要打理。"

红旗村坐落于红崖山水库东南部不到一公里的地方,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好转,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到红崖山水库观光旅游,带动着当地经济发展。

(9 月初,红崖山水库碧波荡漾,飞鸟翱翔其间。)

2018 年余瑞山将自家庭院改造成农家乐,精雕细琢的门楼,古色古香的院落,同时在院子周围配套种植了茄子、西红柿、辣椒等蔬菜,养殖了 100 多只鸡,几十只羊。

余瑞山说:" 以前家里就种了 10 亩地,加上养殖,每年只能挣四五万块钱。"

幸运的是,这种生活已经成为过去,如今的余瑞山,把家里的 10 亩地以每年 7000 元的价格流转了出去,每天穿着整洁的衬衣,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打理菜园," 游客看到我们院子里干净才会进来。" 靠着农家乐,余瑞山现在每年有着十几万元的收入。余瑞山脸上一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热情地倒上茶水,递上刚采摘的新鲜水果。余瑞山说:" 赚上钱了,心里高兴得很。"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是每条河流发展中都会遇到的必答题。

多年来在水权改革基础上,石羊河流域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种植低耗水、高效益的作物,发展养羊、蜜瓜、人参果、蔬菜等产业,实现了节水增收双赢。数据显示,武威市特色种植作物面积 2020 年增长 6%,农业配水比重却下降到了 64.8%。

" 今年我流转土地种植娃娃菜,为节省成本采用了滴灌设施,与大水漫灌相比,亩均至少节水 60 至 100 立方米,一亩地可省两三百元。" 古浪县永丰滩镇六墩村村民袁程玺说," 采用滴灌,一个工人可以管理二三百亩土地,而漫灌的话一个工人只能管二三十亩土地。用滴灌不仅能节水、节肥,更能增收。"

(近年来,武威市民勤县治沙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8 月 23 日,武威市签署第 6 号总河长令,在已有基础上,武威市将以提升河湖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目标,统筹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各要素,统筹 " 治、建、管 " 各项措施,做好赋魂、赋文、赋美、赋能、赋制文章,推动河湖长制实现 " 两个转变 ",打造全域美丽幸福河湖。

武威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河湖管理工作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武威市要认真践行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理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的重要指示和嘱托,切实担负起河湖管理保护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大力弘扬新时代武威精神,全面提升河湖治理水平,努力创建内陆河美丽幸福河湖典型样板。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来源丨新甘肃 · 每日甘肃网

记者 万及敏 王昱钧 见习记者 刘彦辰

相关标签

生态环境 奔腾 甘肃 湿地公园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