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70 多年前,一支由 12 人组成的电话班,在枪林弹雨中将一道道作战命令准确传递给参战部队,成为西北野战军忠诚可靠的 " 传令兵 "。
70 多年后的今天,西部战区陆军某旅话务连赓续红色基因,把电脑耳机当做武器,电波千里传送,指令下达三军,用忠诚书写话务女兵的胜战荣光。
( 女兵进行课目演示 )
用忠诚书写担当
近日,记者走进西部战区陆军某旅话务连荣誉室展厅,通过一张张老照片、一段段文字,可以清晰地感受话务连 70 多年的发展历程。1947 年,西北野战军司令部直属电话班成立,在设备极其简单的情况下,官兵顺利保障了羊马河、沙家店、黄龙、延清等战役战斗。后来,官兵们鏖战陕甘宁、转战大西北,从保障西部解放到 " 两弹一星 " 发射,从支援抢险救灾到重大演习保障,用 " 忠诚可靠、指令必达 " 战绩,书写 " 胜由信息通 " 的胜战传奇。
巾帼心向党,忠诚传军令。现在,只需走进通信机房、坐上话务机台,每个话务女兵在一次次的电话接转中完成通信保障任务。连队指导员张琪说,一次简单的电话接转,其背后可能是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一道紧急战斗命令。这就要求官兵们做到绝对忠诚可靠。一个夏日正午,话务员杨馥睿正在带班值勤,有个陌生号码突然打了进来,对方自称是一位机关领导,需要查询某位 " 一号台 " 重保用户的电话号码,并伺机套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相关信息。
凭借强烈的政治敏锐和 " 听音知人 " 的功夫,杨馥睿立刻意识到对方可能并非本人,她婉言挂断电话后,迅速配合保卫和地方公安部门,妥善处置了这起假冒用户诈骗事件,及时避免了重要军事信息泄露。连长姜慧说:" 信息不出机房、业务不进宿舍,严格恪守这一条‘铁律’。"" 我是‘巾帼建功模范连’的一员,连兴我荣,连衰我耻 …… 永做党忠诚可靠的传令兵。" 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的上等兵晁欣彤依然记得,在入连仪式上,她和战友们将入连誓词喊得震天响。
如今,天资不算出众的她通过不懈努力,在同年兵中第一个取得值勤工号,不到半年时间就进入 " 一号台 " 独立值勤,在她看来," 军事过硬、能打胜仗,就是军人对党最大的忠诚 "。
历经风和雨,日月鉴丹心。无论体制编制如何调整、职能使命如何拓展、技术装备如何换代、官兵成分如何变化,一代代话务女兵始终保持处理各类电话数百万件 " 零差错 ",始终保持着失泄密和违反政治纪律 " 零记录 "。
(女兵进行盲打训练)
把平凡力求极致
在话务连,荣誉工号代表着业务 " 最高段位 ",也是话务员的 " 至高荣誉 "。工号牌分为灰、红、金三色,金色所代表的荣誉工号对话务员综合能力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荣誉挑战面前,浙江籍军士蒋夏第一个发起 " 问鼎之战 "。面对口音较重的困扰,蒋夏暗自对着镜子练口型、独自放声练朗读、咬着筷子练发声,最终考取全国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无数个夜晚,她忍着膝盖术后恢复期的剧痛苦练体能。最终,蒋夏以体能综合成绩优秀、接转电话 4000 余次零差错、现场考核第一的优异成绩,走上了全旅荣誉工号颁奖台。
" 一号台 " 金牌话务员兰天凤坦言,为了克服自身发音不准、录入不快、紧张易错等不足,她曾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但她始终坚持 " 项项练最难、科科冲极限 "。如今,她和战友蒋夏一起,斩获了全旅仅有的 2 个荣誉工号,并连续 3 年担任连队业务集训 " 金牌教练 ",所带新兵 92% 以上都已取得值勤工号。
在话务训练机房,总会看到女兵小臂缠着沙袋练习手腕耐力,通过盲打快录练习打字速度,在许多混杂的声音中练习抗干扰听辨声音。现在她们一分钟可以输入 180 个汉字、敲出 400 多个数字、答出 70 多个电话号码 …… 她们还能在半小时背记 100 组陌生电话号码,3 秒听音识人。
不仅如此,女兵们更苛刻要求自己,电话用户说声 " 喂 ",就立刻要听出对方是谁,同时还要掌握多种方言,并根据语气、语调辨别对方身份和心情;同时,每天反复大声读报纸,对照《新闻联播》训练普通话。
改革以来,连队先后有 6 人荣立三等功,6 人保送或提干,32 人考入军校,50 人实现学历升级,80% 以上官兵考取到一门以上技能证书,她们坚信 " 成就军旅成才梦,就是在捍卫强军梦 "。
(话务员正在上机值勤)
三尺机台当战场
机台虽小,传递 " 三军号令 ";电脑虽轻,联通 " 指挥神经 "。
在连队荣誉墙上,有这样一张老照片,上世纪后期,时任 " 一号台 " 话务员张炳玲奉命奔赴战场,加入前线 " 八姐妹话务班 ",她和战友在硝烟炮火间来回穿梭,累计传达命令、传递情报上万次,处置重大险情 30 余次,快速准确无一差错,有效保证了部队指挥通信畅通。
连长姜慧说,通联畅通关系指挥顺畅,更关乎战场打赢,要把岗位当战场,把值勤当战斗。
话务员作为上传下达的 " 中枢 ",必须做到 " 脑功活、耳功灵、手功巧、口功清 "。为此,她们坚持把打仗忧患紧到极致,把胜战本领练到极致,把保通效能提到极致。连队人人都练就了 " 脑中熟记信息、耳可听音识人、手能迅速接转、口能清晰表述 " 的 " 绝技 ",值机员全部做到 1 秒快速上线,3 秒听音识人,6 秒查询号码,9 秒完成转接,日均接线 1100 余次保持 " 零中断、零申告、零差错 "。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连队话务员康光华奉命前出保障,她强忍高原反应,在 2 天时间里强行背记救灾部队 2000 多个临时电话号码和上百个救援点信息,连续 30 多天吃住在不足 4 平方米的通信车上,准确无误查询并接转电话 1.4 万余次。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连队率先建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对原来 7 大通信要素进行优化整合,并引接地方公共信息资源,通过提供统一的保障电话 "1081",便可实现号码查询、电话接转、故障申告、业务咨询和信息共享 5 大功能 " 一站式 " 服务,保障效率大幅度提升。
近年来,连队大胆探索 " 固定 + 机动 " 通信保障模式,官兵们迅速展开新装备学研攻关和 " 一专多能 " 强化训练,短短一周就熟练掌握新装备操作规程,并完成电源、传输和程控等通信业务学习运用,话务台站初步具备野战指挥所通信保障能力,让话务员从机房走向 " 战场 ",实现了 " 进机房可值勤,上前线能打仗 "。
现在,每当入连宣誓,女兵们总会喊出 " 忠诚无限、传令无误、拼搏无畏、青春无悔 "" 银线为枪、机台建功、保通至上、指令必达 " 这样两句话,在绿色军营奋力绽放自己的梦想。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谯喜龙
通讯员 王建英 魏宁邦 文 / 图
责任编辑丨安娜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