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 快看,江豚又来了!" 近日,在南通市五山地区滨江片区梵音广场外的江面上,两头江豚正交替浮出水面摆尾,逐浪嬉戏,悠闲自得。沿着江边散步的市民看到后,兴奋地掏出手机,拍下这欢快的一幕," 江豚已经成了我们的‘邻居’,时不时就能遇到它们来‘串门’。"
△ 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
南通是一座缘水而生的城市,狼山、军山、剑山、黄泥山、马鞍山临江而立,五山及滨江地区占地面积近 17 平方公里,拥有沿江岸线 14 公里。2020 年 11 月 12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听取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保护、实施长江水域禁捕退捕等情况介绍,对南通构建生态绿色廊道的做法表示肯定。
近年来,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从生产型岸线转向生活型岸线,沿江 1 公里园区外化工生产企业已实现全部 " 清零 "。五山地区基本形成了具有鲜明四季变化特色,林地、自然保留地、湿地、水体层次互生的生态体系。
产业迎转型
港口腾退复绿焕 " 新生 "
岸边青山如黛,江上万舸竞发。南通因港而兴,港口一直是这座滨江临海城市的发展引擎。1904 年,著名民族实业家张謇在江边兴建两座码头,拉开了南通港发展的序幕。一百多年来,南通主城区沿着江岸线,按下码头港口建设 " 快进键 "。改革开放后,大大小小的码头沿江林立,为南通经济腾飞提供强大动力。
△ 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
港兴而城市兴,南通主城区以港口为龙头,大批造船、化工等产业沿江聚集。但随着硫磺码头、水泥厂等企业而来的高污染与高能耗,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小景区、老港区、破厂区、旧小区,在南通江边相互交织,让 " 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 " 成了城市发展窘境。
临港产业不搬,沿江就难以发展。以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工作为切入口,一场重点区域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响。2017 年以来,船舶污染、非法码头和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等 20 多项专项整治行动先后实施。危化品码头、硫磺码头、集装箱码头全部退出,调整沿线港口货运功能,修复沿江岸线 …… 一系列 " 壮士断腕 " 的整治举措,让南通沿江地区 " 洗尽铅华 " 焕新生。如今,斑驳的油库已变成生态盎然的 " 绿库 ",生态绿色的滨江廊道成为南通的城市新地标、市民打卡新去处。
△ 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
2020 年 11 月 12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市五山地区滨江片区,沿江边步行察看滨江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江水辽阔,波光粼粼,水运繁忙,总书记深有感慨地对在场的干部群众说,我在 1978 年来过五山地区,对壮阔的长江印象特别深刻。这次我来调研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门来看看这里的环境整治情况,过去脏乱差的地方已经变成现在公园的绿化带,确实是沧桑巨变啊!这样的幸福生活是你们亲手建设出来的,是大家一起奋斗出来的。
水质变澄澈
江豚成了 " 常住民 "
长江江豚被认为是长江生态的 " 晴雨表 "。如今,江豚已成为南通的 " 常住民 "。" 今年以来,我们已观测记录到江豚在南通出现 60 余次,累计 180 余头次。江豚对水质和生活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它们的频繁出现,也说明了我们长江的水生态环境有向好趋势。" 江苏省南通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 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
如今,南通市长江段中弘水质整体上达到Ⅱ类。据数据显示,自 2019 年底首次观测到江豚以来,长江南通段江豚观测次数逐年攀升,今年 2 月达 91 头次,刷新单月纪录。
五山及沿江地区是长江南通段重要的生态腹地,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水源地。建造在江边的狼山水厂,日供水 140 万吨,是南通市区主要的水源供应厂。源源不断的长江水,就从狼山脚下流入千家万户,泽润着这一方土地。
△ 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
为打好重点区域污染防治攻坚战,南通先后组织实施船舶污染、非法码头和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等多个专项整治行动,从源头上治理,全力清除入江污染。生态修复工作启动以来,五山地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共关停并转 " 散乱污 " 企业 203 家,清理 " 小杂船 "162 条(户),拆除河道周边各类违建 6.5 万平方米,截堵污水直排口 5 处,实施 20 大类近 200 个工程项目,腾出修复沿江岸线 7 公里,新增森林面积超 6 平方公里。
借助长江潮汐动力,南通将江水引入城市内部,实现江河联动、内外循环,让河流恢复生命。与此同时,南通全面打开并集中统一调度城区百余座涵闸等水利工程设施,实现了河道与河道之间、水系与水系之间的互连互通。让一泓清水,从南通的 " 毛细血管 " 中流向长江。
△ 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
与此同时,南通采用 " 生态水利工程 + 湿地公园 " 的方式,恢复水域植被,建设生态河岸和湿地,让河流水体重现自然风貌。在五山地区滨江片区,南通对这片区域进行了湿地化、海绵化、森林化改造,使该区域范围内生态河道、海绵城市和湿地保护恢复的有机结合,大幅度提高了水体自然净化能力。
生活更幸福
家门口建成 " 生态氧吧 "
2020 年 11 月 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边考察时,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卫正带着学生在江边写生。如今回想起当时见到总书记的场景,张卫仍心潮澎湃:" 总书记不仅回顾了南通滨江生态向好的沧桑巨变,还点赞了通城人民为幸福而奋斗的广阔情怀,这也让身为南通人的我倍感自豪。" 张卫说。
△ 张卫在江边指导学生写生
多年来,滨江岸边一直是南通大学的艺术写生基地。在这里,张卫不仅见证了学生们艺术技能、审美素养的逐步提升,也感受了滨江地区还山以林、还江于民的美好变迁,一幅幅山水相映、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美好图景,生动诠释了通城 " 城市客厅 " 的生态定位。
近年来,南通市委、市政府围绕 " 既要建好黄金水道、黄金水岸,也要打造绿色走廊、彰显大江风光,推动五山及沿江地区更高质量发展 " 的目标,全力将五山及沿江地区整体打造为集森林公园、时尚休闲、滨江旅游为一体动静相宜的高品质公共活动空间。
随着军山森林公园、南通植物园等生态修复工程陆续建成,五山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 80% 以上,市民们在家门口就能看四季花团锦簇、享满目葱茏苍翠,闲庭信步于森林氧吧,赏一江春水碧波荡漾。生态修复完成区内,超过三分之二的区域免费向市民和游客开放,沙滩、足球场、滑板场和慢行步道等功能配套同步到位,市民和游客可以随时随地走进森林氧吧,欣赏长江碧波。
对于五山来说,生态修复还有着更为深刻的文化意蕴。西山村庐、林溪精舍 …… 一系列历史古迹得到保护修复,穿越历史长河焕发新生,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参观,为五山及沿江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推进,南通沿江吹来一阵绿色新风。这也让市民吴湛感叹,儿时美丽的长江又回来了。如今,他还经常骑着自行车,行驶在最美江岸线上,当起了护江志愿者。" 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每个人都是长江生态修复的见证者和受益者,也应该是长江的守护人。希望大家都能携起手来,共同让长江变得更美丽。" 吴湛说。
现代快报 + 记者 陈莹 严君臣 花宇
(许丛军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