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自动化流水线作业、关键拧紧工序自动化定扭、智能化生产系统 …… 在徐工集团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的装配车间里,每一道工序都展现着 " 智能 " 的魅力。
" 山含情,水含笑,马庄旧颜换新貌 ……" 走进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村委大院,铿锵有韵味的快板声从文化礼堂飘来,村民们手打快板唱出村庄新变化,道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
△马庄村
2017 年 12 月 12 日至 13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徐州,深入企业、农村、革命纪念馆考察调研。这是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到地方考察调研。
5 年来,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壮大实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 以奋进姿态,以 " 赶考 " 状态,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变成美好现实。
推动 " 智改数转 "
徐工领跑行业 " 智造 " 水平
" 看一下这些数据,检测情况一目了然 ……" 在徐工集团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底盘装配车间,陈亮正和几名同事在智能大屏前查看底盘在线检测报告。
△陈亮(右)和同事在底盘装配车间忙碌
" 这几年,我们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提升,装配调试效率提升 1 倍,装配过程全面实现数字化在线检测,产品下线 100% 合格。" 陈亮,是徐工重型工艺技术部一名工程师,主要负责底盘装配线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2017 年 12 月 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工集团考察时,负责向总书记介绍起重机底盘车桥智能拧紧系统的正是他。
" 当时,只是车桥拧紧这一个点实现了智能化改造,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整条线的智能化提升。" 陈亮自豪地说,如今在这条数字化底盘装配检测线上,车架、车桥智能行车全面实现无人看守自动上下料;装配过程关键拧紧参数、真空加注参数和系统性能检测数据集成应用,自动形成质量在线检测报告,装配质量一致性达到 4.5σ 水平,这点在国内徐工是第一家实现的。
△全球首条起重机转台智能生产线 徐工供图
5 年时间,陈亮和同事们作为徐工快速发展的亲历者,真切感受到了企业从制造向 " 智造 " 的跨越式发展。近年来,徐工通过智能 4.0 工厂的建设,通过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不断刷新 " 徐工颜值 ",一步步向 " 珠峰登顶 " 迈进。
2022 年 8 月,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联合公示 "2022 年度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名单 ",徐工入选工程机械智能工厂标准应用试点,标志着徐工已领跑行业 " 智造 " 水平。
2017 年 12 月 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徐工集团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时指出:" 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
这 5 年来,徐工深入践行总书记嘱托,用闪亮的成绩单 " 答卷 "。在全球工程机械 50 强榜单中,徐工从 2017 年的世界第七,到如今全球前三,再到全系列起重机械强势登顶全球第一,这 " 三级跳 " 正是徐工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的精彩缩影。
△徐工登顶全球起重机排行榜第一名活动现场 徐工供图
通过坚持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可靠性、大吨位 " 三高一大 " 产品创新战略,徐工赢得国家工信部授予的 6 个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与产品;超级移动起重机创新工程赢得第二座中国工业大奖;" 神州第一挖 "700 吨挖掘机打破外资垄断,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德国、日本、美国后,第 4 个具备超大型矿山研发制造能力的国家;全球最大旋挖钻机、全球最大塔式起重机、首台锂电定向钻、亚洲最高云梯消防车等 " 三高一大 " 产品竞相迸发 …… 未来,徐工还将交出更耀眼的 " 成绩单 "。
" 煤城 " 变 " 美城 "
生态转型让贾汪变 " 真旺 "
在徐州市东北部,初秋的潘安湖,湖水碧波荡漾,空气中飘来青草芬芳,湖面上飞鸟蹁跹,烟波袅袅,美得让人心动。而曾经,"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 是贾汪区潘安湖所在地周边百姓的真实生活写照。
△潘安湖 贾汪区委宣传部供图
2011 年,贾汪区被列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在江苏省和徐州市的支持下,贾汪提出 " 打造绿色贾汪,建设生态家园 ",对全区境内 13.23 万亩的 " 地球伤疤 " 进行复垦,实施生态再造工程。
先后实施潘安湖、小南湖、月亮湖等塌陷地治理工程 82 个、治理面积 6.92 万亩,让潘安湖这处全市最大的采煤塌陷区摇身一变,成为 " 湖阔景美、绿林成荫、游人如织 " 的生态公园。百年煤城走出生态之困,焕然一番清秀之色。
△潘安湖 贾汪区委宣传部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贾汪区潘安湖采煤塌陷区整治工程神农码头考察时,夸赞贾汪转型实践做得好,现在是 " 真旺 " 了。他表示,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实践证明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关键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潘安湖采煤塌陷区整治工程的实施,使煤城贾汪华丽涅槃,湿地公园风光旖旎,形成了 " 南有云龙湖,北有潘安湖 " 的生态格局,打造了全国生态环境修复再造的典范,同时也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使如今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让 " 文化兴村 " 更出圈
打造乡村振兴马庄样板
" 山含情,水含笑,马庄旧颜换新貌。百姓安康生活好,离不开党的好领导 ……" 走进潘安湖畔的马庄村村委大院,铿锵有韵味的快板声从文化礼堂飘来,村民们着红色服装,练习着新创作的《喜迎二十大》快板,唱出村庄新变化,道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马庄村村民在说快板
" 总书记鼓励我们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多作贡献,我们要用更多新节目好节目,引领群众维护和谐乡风、建好精神家园,让大家富口袋、更富脑袋。" 马庄村农民乐团团长孟辉一边说着,一边在舞台上帮村民们排队形。
2017 年 12 月 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庄村考察时,观看了村民们表演的快板,称赞他们节目编得好、演得好。总书记的点赞,让村民们心潮澎湃,也更加激发了农民乐团的创作激情。
" 总书记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这也给我们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马庄村党委书记毛飞介绍说,马庄村的农民乐团,是一支具有传奇色彩的农民铜管乐队,从 1988 年成立至今,农民们用拿过镰刀锄头的手,拨弄着西洋乐器,把好节目从田间地头演奏到了世界各地,不仅吹出了农民的精气神,也奏响了新时代农民的致富乐章。
" 乐团获得多项国际奖项,多次登上央视舞台。乐团有了名气,每年商业演出不断,也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看。" 毛飞称,村里不光有乐团,还有民俗表演团,精神文化搞起来了,村民也跟着享红利。
" 游客们,我们往这边走,这里就是香包制作区 ……" 走进马庄村香包文化大院,阵阵中草药香味扑鼻而来,厉慧卿正带领着游客团队在制作区参观。村民们细心地缝着香包,一针一线缝出了大伙儿的致富故事,也织就出满满的幸福。
△村民在香包文化大院缝制香包
2018 年,马庄村将 2000 多平方米的旧厂房改造成香包文化大院,院内设有产品研发区、制作区、体验区、销售区等多个区域,将香包生产推向了一体化。"2017 年总书记自己花钱买下了村民王秀英制作的中药香包,笑着说‘我也要捧捧场’,后来我们就扩大香包文化产业,带动周边就业人数 3000 余人。游客多了,我们吃上了‘旅游饭’,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3.5 万元。" 香包文化大院负责人厉慧卿高兴地说。
近几年,马庄村建起了香包青创大院、香包文化大院,注册了商标、开发了新款式,大力发展 " 香包、文旅、农旅 " 产业,推进香包产业专业化运营,香包年收入突破了 800 万元,真正把小香包变成了百姓致富的 " 金荷包 "。
△香包文化大院迎来众多游客
结合潘安湖旅游发展,马庄村还科学规划了美丽乡村建设方案,大力开展村庄基础设施提升、综合环境整治,实现 " 水系、药香园、生态草坪、生态停车场 " 全村环抱,并将大地艺术、特色种植等充分融合进旅游线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 我们还制定了研学线路,大力培育研学游产业,让村民参与进来,大家一起富,走出一条具有马庄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毛飞说。
现代快报 + 记者 张晓培 文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