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康养水城 2022-09-20
水城区:抓党建兴文化 提升乡村振兴“内生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水城区坚持以文化为 " 根基 ",以旅游为 " 载体 ",积极探索繁荣发展的文化生态,在发掘、保护已有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大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走出一条具有水城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近年来,借助海坪彝族火把节、陡箐苗族跳花节、米箩布依族文化节、龙场白族文化艺术节等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成功打造以海坪 " 千户彝寨 "、陡箐 " 苗族文化小镇 "、米箩 " 布依文化小镇 "、龙场 " 白族文化小镇 " 为代表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示范点,并不断探索创新,逐渐向产业化道路发展。

挖掘民族文化 打造文旅村居

花戛乡天门村坐落于北盘江大峡谷畔,是一个有着 600 多年历史的布依族古村落。

过去,交通不便,村民想要出村,得在绝壁上攀登一两公里石梯,途径一道只能看见一线天空的石门,这也是天门村名字的由来。

近年来,花戛乡党委在尊重布依文化和传承保护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采取 " 回迁安置 + 融合发展 " 模式,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奋力打造 " 文旅型 " 村居,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投入,积极发动村民在老村落南侧开展回迁安置工作,将具有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的 178 栋木瓦结构吊脚楼进行原貌修缮,组织天门村的民间艺人对布依文化爱好者开展教学活动 100 余场,把布依风情融入唢呐、木叶、笛子等乐器的演奏当中,培育布依文化传承人 40 余名,成功将丰富的民族文化、民俗体验、生态等资源转化成旅游资产,探索走出一条文旅融合发展道路。

近年来,花戛乡累计吸引游客 5.8 万人次,今年以来,吸引游客 7000 余人次,游客人数逐年增加,文旅品牌效益逐步显现,有效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同时,天门村还成功申报国家 2A 级景区,2014 年,天门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感悟红色文化 弘扬 " 三线精神 "

" 三线 " 文化是六盘水的 " 根 "," 三线 " 精神是六盘水的 " 魂 "," 三线 " 企业是六盘水的 " 本 "。

为了充分挖掘 " 三线文化 ",弘扬 " 三线精神 ",尖山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立足 " 三线建设 " 老矿区实际,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致力于打造水城区 " 时代记忆 " 三线文化体验园,建成水城区党员政治生活馆。

水城区党员政治生活馆前身是 1966 年修建的观音山矿破碎车间职工宿舍,经过合理改造和艺术修复而成,内设红色文化厅、" 三线 " 陈列厅、入党宣誓厅、政治体检厅、政治生日厅、组织生活厅等 6 个功能厅,集展示、教育、体验、交流、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供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参观学习、组织生活、党性体检、政治生日、示范教学等各类活动,是感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教育营地,是追忆 " 三线 " 建设、弘扬 " 三线 " 精神的实践基地,是增强组织建设、锤炼党员党性的活动阵地。

开馆以来,已有市交通运输局、区委办、区委组织部等 80 余家单位 6000 余人前来开展活动。

文化产业化 搬迁能致富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让困难群众不仅仅是换一个环境、得一套房子,更重要的是要拔掉穷根,让大家走上致富路。

近年来,陡箐镇党委借助 " 中国农民画之乡 " 美誉的东风,不断探索创新,大力发展农民画产业。结合传统农民画、挑花、刺绣、蜡染、剪纸等民间艺术,采取 " 文创基地 + 平台公司 " 模式,与区旅文投公司合作,把发展农民画作为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的特色文化产业来抓,实现传统文化多点开花,搬迁群众多面共赢。

目前,成功打造了东关社区锦绣坊文创基地。文创基地配备工作室 14 间,有文化展厅 300 平方米。同时,采取人才引进、本土招募和自发培育等方式吸纳储备专职画师 50 余名,引导 120 余名搬迁群众参与创造农民画。创作的作品由平台公司装帧销售或制作成水杯、抱枕、服装等文创产品进行销售,每年可为专职画师、创作者带来 2 万元以上收入,是名副其实的致富产业。

来源 水城区委组织部

编辑 段筠 /统筹 李梦秋 /签发 高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