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
范君浩正在聚精会神地制作一把壶。
冷冽的鳑鲏刀刮过温润的紫泥,传来轻微的 " 沙沙 " 声。已经到了修型的紧要关头,他要用刀将壶身修得饱满舒展、匀称润雅,这把壶才能不负 " 西施 " 的美名。通过拼多多的店铺直播屏幕,这个过程正被观众仔细观察,他们对无影灯前的紫砂壶评点欣赏,也有人注意到了背景里正在制壶的范君浩。
▲正在制作紫砂壶的范君浩。
许多宜兴人,或者身在宜兴的紫砂从业者,都身处这两重氛围之中。向内,他们不断构建和强化自己对紫砂壶的认识;向外,他们穿透那一方小小的屏幕,寻求外界对紫砂壶的价格和价值的认同。
殊途
16 岁学打铁,22 岁跑三轮车运货,24 岁做壶,27 岁开家庭作坊,39 岁经营紫砂店,44 岁考取紫砂工艺师职称,54 岁直播卖壶。王洪星的履历,是宜兴紫砂从业者的典型写照。
改革开放之后,紫砂壶热销广东和港、台地区以及日、韩、泰等邻国,产量不足。王洪星丢下一年收入过万的三轮车,开始一心做壶。那时候王洪星的壶只卖三五元钱,最贵的一把 25 元。做壶第一年,除去开支,他发现有 2 万多元结余;有一年甚至赚了 7 万多元。
▲王洪星时常拿出自己以前做的紫砂壶,端详曾经的技艺。
范君浩也是从这个时期走过来的。与半路出家的王洪星不同,范君浩是坐在泥凳上长大的,其父范乃芝是 " 紫砂七大家 " 蒋蓉的弟子。做壶这件事,范君浩从小就耳濡目染。到了 18 岁,他进入宜兴市紫砂二厂,成为制壶艺人。
美的启发,有时只需一瞬。20 岁时,范君浩的制壶师父做了一把梅桩壶,让他拿去烧。他至今还记得那把壶的气韵——梅枝冰肌铁骨,梅花暗香浮动。接过壶的那一刻,他心里忽然一动:我什么时候才能做出一把这么好的壶?
▲成型后的紫砂壶需要进入高温窑内烘烤后才能定型。
做一把茶壶并不难,难的是做一把好壶。范君浩一个泥条一个泥条地拍,一个壶嘴一个壶嘴地挖,一篦一篦地刮,一刀一刀地修 …… 做了 20 年,终于有一把壶具备了当年师父那把梅桩壶的神韵。
野心
一把壶一把壶地做,这个过程对庞红亮来说,并不是理想之选。他 15 岁做茶杯销售,19 岁认为 " 得学学制壶手艺 ",再后来又觉得 " 两只手干不过四只手,四只手干不过一群人 ",决定自己开店。
用庞红亮的话说,创业过程是 " 九死一生 "。他一开始做组合茶具(即茶壶加茶杯),后来觉得赚钱太慢,又尝试过做紫砂办公杯、品茗杯、茶叶罐。五年里,庞红亮把紫砂的赛道都跑了一遍,只剩下茶壶这条赛道了。" 再做不成,就不干紫砂了。"
2016 年,庞红亮开始全力做紫砂壶。第一年,他单凭卖几十元一把的壶,一口气赚了二三十万元。他的经验是:" 同时有 6 款产品,你只要把其中一款产品的性价比做强,跟别人有鲜明的对比,那些经销商、批发商自然就找你了。"
▲庞红亮在自家仓库检查每一把紫砂壶的品质。
回想起来,庞红亮觉得,这种思路,跟拼多多这种电商平台的 " 爆款引流 " 策略颇为相似。
超前的营销思维和想要出人头地的野心,让庞红亮的紫砂生意大有起色。短短两年时间,他开了 5 家分店,年销售额突破 3000 万元。但他觉得,要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赚到钱,才有兴奋的感觉。而这个不熟悉的领域,就是互联网。
2018 年下半年,庞红亮决定,进军互联网。他在网上反复摸索、尝试,转战了多个平台。2020 年,他在拼多多上开了三家店,做起了直播,效果之好,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他回忆:" 有些东西 9 块 9 都没人买,但是我们的壶,两三千元一把都能卖出去。东西好,人家自然抢着要。"
庞红亮开始发力。他招揽了近 20 位主播,与上百位紫砂手艺人达成合作,将他们和他们的壶推进拼多多的直播间。短短两年,庞红亮的创壶陶坊就成为拼多多平台最具知名度的紫砂品牌之一,全平台紫砂壶销量第一名。今天,他的拼多多网店综合业绩已经过亿,直播间里最多时有 3000 余人的自然流量同时在线观看。
" 想想看,同一个时间里,你跟 3000 个人做生意!" 庞红亮说,他喜欢这种刺激的感觉。
▲庞红亮对主播要求严格,每天都要复盘一天的直播效果,总结得失。
突围
如果说庞红亮是靠敢闯敢试的冲劲获胜,那么,安徽人陶阳阳则是靠前瞻性的眼光,在紫砂江湖里打开一片天地。
陶阳阳年纪不大,却是互联网资深玩家。2009 年,他就开始在互联网上摸索经营之道,倒腾各种商品。2014 年,他注意到网上缺乏紫砂壶的推广,一试水,惊喜地发现 " 利润是真的大 "。于是,他开始转向紫砂经营,在各个平台开网店。2020 年 3 月,陶阳阳在拼多多上了直播,成为该平台的第一家紫砂壶店。
▲早期试水过很多其它产品的陶阳阳,最终选择了紫砂壶这条 " 赛道 "。
一天,直播间一位客户问:" 有没有好一点的壶?" 陶阳阳翻出一把报价 1700 元的壶," 我觉得他肯定不会买 ",没想到,对方直接拍了下来。第二天,他又拿出一把 1500 元的壶,依然有人一口价买下。
这之后,陶阳阳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客户,直播间里逐渐开始出现售价一两千元、七八千元,甚至上万元的精品壶。2020 年 5 月,陶阳阳想进一步尝试,他策划了一个 " 国工专场 ",在拼多多平台上为知名紫砂手艺人的产品开专场直播。
直播开始不久,陶阳阳拿出自己天天泡茶的那把壶,报价 2600 元," 直播间里 26 个人同时下单,我都惊呆了!" 这一场,陶阳阳卖掉了 80 多把壶,销售额达 20 多万元。第二天,就有紫砂手艺人找到陶阳阳寻求合作,其中不乏业内知名大师级人物。至今,他已签下十几位知名紫砂手艺人。
▲陶阳阳坚持自己高频率上直播讲解紫砂壶,他说 " 已经习惯了跟壶友们隔着屏幕聊壶的感觉 "。
这是一步出其不意的棋,但陶阳阳走稳了。他的 " 御壶茗香茶具官方旗舰店 " 成为拼多多平台的品牌黑标店铺,这是对其质量、信誉、效益的多重肯定,更是他品牌化升级、全面转型高端紫砂壶市场的关键一步。
今年 7 月底,拼多多正式启动了 "2022 多多新匠造 " 行动,全面推动各地乡村好物实力出圈。前不久," 多多新匠造 " 的专项团队也来到了宜兴,与紫砂壶的商家们探讨品牌化道路的可能性,这也让陶阳阳和手艺人更有底气了——他们希望借助互联网,借助类似 " 多多新匠造 " 的产品打造计划,输出好的紫砂作品,去谋求紫砂产业互联网化的新出路。陶阳阳说,在自己的拼多多直播间里卖过价格最高的一把壶是 16 万元,第二贵的 8 万元。对他这样的商家来说,找到一个良好的营销模式,那种获得感和喜悦感也会让人上瘾。
同归
说到紫砂壶带来的喜悦,范君浩的感受更为具体。
这两年,范君浩受很多直播间邀请,希望他讲讲壶的鉴赏和制作。直播间里,他冷静地跟观众娓娓道来:" 不要觉得紫砂壶水深。只要你懂一些相关的知识,水一点都不深。" 他耐心地讲解紫砂壶的泥料、器型、装饰,分析技与艺,也在不经意间回顾着自己的制壶人生。
直播,给范君浩带来了崭新而愉悦的体验,也给他的紫砂壶带来了价值和价格上的认同。2020 年以来,他做的紫砂壶的价格上涨了两三倍。2021 年,他的紫砂壶线下销售额有 20 多万元,线上则有近 100 万元。
▲范君浩是陶阳阳长期合作的手艺人之一," 亦友亦合作伙伴 " 的关系是他们最恰到好处的相处模式。
这种感受,同为制壶手艺人的王洪星也深有体会。他除了自己做壶,还经营着一家紫砂店铺,有 5 位合作的手艺人。他记得,2020 年 10 月 28 日,他用微微颤抖的手把壶捧到手机镜头前,开始了直播生涯。这个看似规模不大的作坊,第二年就完成了数百万元的销售额。
▲取得了 " 紫砂工艺师职称 " 的王洪星每天坚持做壶和直播,并在每个作品里 " 复盘 " 自己。
基于互联网的电商平台,推动着紫砂行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据统计,2021 年,宜兴陶瓷企业经济总量为 171 亿元,涉及电商的交易额就有近百亿元,全年有 1546 万件紫砂作品从宜兴发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巨大的潜力,正通过拼多多等电商平台逐渐释放。
今年,拼多多的 " 多多新匠造 " 行动,将持续投入以十亿计的流量资源和补贴,扶持地方传统手工业品牌升级,扶持更多手工艺人触网,上直播;培育更多商家实现数字化升级,助力县域和乡村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 ……
▲位于陶都宜兴丁蜀镇的东南部的西望村 , 毗邻太湖西岸 , 制陶历史悠久 , 是全国著名的紫砂特色村。
在数字化浪潮和移动互联时代的背景下,江苏宜兴紫砂,接续了拥有 7300 多年历史的制壶工艺,在当地形成 10 多万从业者的传统产业,正迎向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
本文图片均为 大尾 摄
编辑 王剑青
值班主编 张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