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年坚守三尺讲台,培育出了满园芬芳桃李,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郭桥小学教师万绘甘当教育扶贫探索者,她扎根在乡村之隅,奔走在田间地头,数千次穿梭于困难儿童家中,只为帮他们撑起一片天空。不经意间,万绘成为了宝应这块土地上农村娃娃们的 " 头号守护者 "。近日,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教育厅授予万绘 " 最美教师 " 称号。
△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教育厅授予万绘 " 最美教师 " 称号
扎根村小,她是乡村教育的坚守者
从 " 万姐姐 " 到 " 万妈妈 " 再到 " 万奶奶 ",变化的是学生对万绘的称呼,不变的是万绘 13000 多个日夜的坚守。
第一次走进村小时的情形,万绘历历在目。" 当时是父亲开着拖拉机载我去的,那天下着大雨,20 多里的路都是泥泞小路,非常颠簸。" 万绘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在去的路上,心里就已经打起了 " 退堂鼓 "。
到了校门口的那一刹那,万绘的心陡然一颤。" 老校长站在校门口,看到我之后,举着旧伞,夹着塑料布,在大雨中快步向我迎来。他殷切的目光触动了我,我突然意识到,这里需要我。" 万绘说。
37 年来,万绘扎根农村,教书育人。" 村小以前师资力量薄弱,一个人要干几个人的活。" 万绘说,除了语文之外,自己还主动承担起了数学教学任务,最多的时候一周要上近 30 节课。
在工作之余,万绘写下了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专业论文和教学设计,30 余篇在国家、省、市级评选中获奖。在她的悉心教导下,乡村小学飞出了一只只 " 金凤凰 ",有的还飞向哈佛、北大、南大。
△万绘和孩子们在一起
悉心育人,她是留守儿童的守护者
在万绘任教的村小中,留守儿童占比达到 70%。" 这里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爱。" 多年来,万绘坚持为特困学生买四季衣服,为留守女童准备好 " 特殊的百宝箱 ",帮学生理发、剪手指甲,为孩子们纾解困惑 …… 对众多留守儿童来说,万绘就像一束光,温暖每一个孤单的身影,陪伴他们成长。
在万绘的桌子抽屉里有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串用黄豆和青豆串起来的手链,上面还刻着 " 万老师我爱你 " 六个小字。这是身患小儿麻痹症的学生小飞送给万绘的。
" 当时我家里很贫困,生活也不方便。" 小飞告诉记者," 因为身体原因,我手使不上劲,万老师把‘写作业’改成了‘说作业’,遇到学校活动还会背我上下楼。即使毕业离开学校,万老师还经常关心我的学业、生活,为我加油鼓劲。" 如今,小飞在苏州昆山一家电子企业有了一份稳定工作。
" 我怎么也想不出一个连写字都吃力的孩子,是怎么将一粒粒又小又滑的黄豆、青豆钻孔、穿线,还在上面刻上了字。" 万绘感动地说," 这就是做老师最大的幸福。"
用爱接力,她是希望火炬的传递者
37 年来,万绘数不清多少次踏进困难儿童的家中。她先后帮助 13 名失学女童重返校园,个人资助 109 名孩子读书上学,累计助学助困捐款近 52 万元。
在帮扶困难学生的过程中,万绘越来越感受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带动更多人加入其中。
2014 年,万绘创办了 " 万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室 "。同年 9 月,她又牵头成立了 " 宝应县龙之情爱心协会 ",至今累计组织爱心人士帮扶全县 820 多名困难家庭孩子,捐助 260 多万元,为乡村学校捐赠 53 万元教学设备。
这些年,身为省人大代表的万绘,积极履职,为农村娃发声。疫情期间,万绘在几次 " 自学 + 线上 " 的教学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缺少家长陪伴监督,接受网络教学的效果不佳。于是,她利用课后时间,调研各乡镇村小,询问学生对 " 网络课堂 " 的感受。随后," 特殊时期农村学校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应运而生,并被提交至省人代会。
" 在扬州、在宝应,还有许许多多像我一样的乡村教师,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无私奉献。" 万绘说,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乡村、走进乡村、接力耕耘。
(万绘、杨轩供图 现代快报 + 记者 顾潇 编辑 高淼)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