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 · 新安画派三张》" 大红袍 " 不久前在北京与读者见面,受到了众多美术评论家及广大书画爱好者的一致好评。该书首次收录了享誉盛名的新安画派 " 三张 "(张翰飞、张君逸、张仲平)三位艺术大家的作品及评论文章。此书的出版,对于新安画派和中国画的现代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也为近现代徽州文化尤其是新安画派张氏家族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个案。
天都莲花两峰姿 张仲平 作 薛永年 题
公办学术性画集 " 大红袍 " 是《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和《中国当代名家画集》两套大型系列画集的业界美称,由庄重的 " 中国红 " 烫金为装帧风貌而得此雅名。作为特为在美术界享有崇高地位和艺术声望之大师级人物量身定制的一种高规格专题画集,实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重要文献丛书。凡是能够入选大红袍的作者无疑均属国宝级艺术家,其作品也必将成为一个时代永恒的经典。
据了解,《新安画派三张》于 2021 年初启动资料收集,收录了国内多位著名理论家撰写的关于张翰飞、张君逸、张仲平以及对新安画派的评论文章,刊出 25 幅张翰飞书画作品、58 幅张君逸书画作品、78 幅张仲平书画作品,是张氏三代艺术大家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其中部分作品为安徽省博物院藏品。
祖国山河多锦绣 张君逸 作
新安山水图 张翰飞 作
采石矶头帆影现 张仲平 作 溥杰 题
青绿山水处 靖衡门下张翰飞 作 袁立准 题
新安江烟雨 张君逸 作
载誉殊荣 实至名归
明末清初,以 " 新安四家 " 渐江、汪之瑞、孙逸、查士标为主要代表的 " 新安画派 " 崛起,新安画派以革新的画学风貌冲击了守成的画学壁垒,极大地影响了近代中国绘画发展。百余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安徽画家有序传承新安画派的笔墨精髓,承古开新,为推动中国画艺术的现代转型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 " 新安三张 "(张翰飞、张君逸、张仲平)是该画派中极少的一门几代同为著名山水画家之世族。张家百年薪火相传,怀着丹青报国之志,世代笔耕不倦,堪称中国画坛上一段砥砺前行的佳话。其精深的书画艺术成就,比肩业界令人瞩目的近现代艺术大家,部分作品为安徽省博物院和北京人民大会堂所珍藏,无愧于中国画坛最具学术性和权威性的 " 大红袍 " 系列。
新安画派之 " 新安三张 "
因家学渊源,新安张氏一家六代丹青,尤其是张翰飞、张君逸、张仲平三代都以丹青名世,成为新安画派现代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代表。
张翰飞(1884-1939),原名鹏翎,号新安居士,安徽歙县定潭村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与后来成为近现代著名学者的姐夫吴承仕(1884-1939)一道进京参加举贡会考,金榜题名。北洋政府时期,张翰飞曾在交通部总长叶恭绰属下任高级助理,亦曾任《新晨报》编辑、中华大学国文教授。张翰飞于 1920 年 5 月与金城、陈师曾、王梦白、周肇祥等名画家共同发起成立中国画学研究会;1930 年参与创办中华书画研究会,与王世澄、叶恭绰、陈师曾、溥心畲、王梦白等探究诗书画印诸学。1929 年,张翰飞获国民政府教育部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最优奖,享誉画坛,被推为 " 新安三雄 "(黄宾虹、张翰飞、汪采白)之首。他学识渊博,精通诗、书、画、印,雅好收藏。他擅长章草,出入碑帖,富有书卷气息;他深通画理,由倪、黄入手,上追董、巨、荆、关,对宋元以来南宗诸家研习弥深。其画风沉稳雄厚,章法严谨,笔墨凝重,独树一帜。他传承新安画派优秀传统,借古开今,是民国时期开风气之先的书画大家。
张翰飞
张君逸(1905-1969),张翰飞之子,自幼受父影响,即显露出绘画天赋,曾随黄宾虹、王梦白学画,从许承尧、袁励准学诗,与过旭初、吴镜汀、徐燕孙、王雪涛、汪慎生、张大千、启功等名家交往甚密。他毕业于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获双学士学位,长期就职于《新晨报》,为中国画学研究会会员、中华书画研究会会员,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闻名于北平画坛。他学养深厚,对新安画派画学研习精深,善于吸取众家之长,创造自己风格,画风峭拔秀逸,笔力恣纵,墨法精妙,山水、花鸟俱佳。他还是著名的民主爱国人士,抗日战争期间投笔从戎,不惜流血保家卫国,战后以教育兴国的方式报效国家,1945 年至 1946 年间于屯溪、上海举办画展,所得经费用于开办学堂和资助共产党游击队对敌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长期担任安徽省艺术学院教席,当今诸多书画名家出自君逸门下。" 文革 " 初期因所谓 " 历史问题 " 被革除教职,遣送至徽州老家,忧郁而亡,生前将所珍藏的 17 件古玩字画无偿捐赠歙县博物馆。
张君逸
张仲平,君逸之子,1939 年生于北京,笔名梦松,号黄山人。自幼秉承家学,酷爱书画。在青少年时代,他通过临摹父亲和古人的作品,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不仅取法渐江、石涛、查士标诸家,同时上追宋元,广泛吸收古代文人画艺术营养。1979 年就职于合肥工艺美术厂,成为专职美术工作者,曾画诸多仿古画送国外交流。20 世纪 90 年代多次赴日本、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他传承新安画派优秀传统,师法古人而不泥古,并师法造化,走进黄山白岳,积累 " 胸中丘壑 "。其画法不拘定法,随情而化,别具一格,尤其是黄山画作品,画风奔放豪迈,笔墨酣畅,意境高远。
张仲平
张仲平以强烈的家国情怀,致力于传承和弘扬新安画派。他对新安画派的继承与发展作出过卓著的贡献,数十年探索和实践其 " 水乳交融 " 山水皴法,形成新安张氏一脉的山水画艺术,其笔下的黄山风骨苍劲,气势磅礴,在当今画坛形成广泛的影响力。著名画家侯北人称之为 " 清湘后又一人也 "。2011 年 11 月 4 日安徽省博物院为新安张氏三代举办书画收藏展,收藏了张仲平五十六幅作品并出版收藏专集。其艺术传略入编《歙县地方志》《黄山市地方志》《新安画派》《徽州人物》《中国现代美术家名人大辞典》等数十类书画辞书。2013 年 7 月,张仲平被授予 " 薪火相传——第六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 " 称号。其巨幅作品《黄山迎客松》于 2013 年 10 月 21 日被中南海收藏。
翰逸神飞画展上原安徽省文联主席、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吴雪致辞
翰逸神飞画展上中央美院教授、著名美术史论家薛永年致辞
安徽省博物院授予新安张氏三代 130 幅书画收藏证
拨开历史的尘埃——新安张氏三代在书画捐赠展发言
艺术地位和历史意义
《新安画派三张》" 大红袍 " 画集的出版,对张氏三代书画面貌进行了综合性的巡礼:从民国张翰飞以去粕存精之传统古典主义技法对家乡自然景胜的写实、到现代张君逸由墨笔造型脱变于抽象豪放中见精微的新时代现实主义课稿、乃至当代张仲平将中西元素相结合、令水墨与色彩相融互映而兼具高逸诗情境界的浪漫主义情怀。尤其是业界对张仲平 70 年来艺术成就的高度肯定。 这既是中国美术界之盛事,更是安徽画坛的喜报。
张氏三代画展学术研讨会现场
图书揭幕
昔日,新安张氏三代凭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怀和对安徽地域美术前瞻性的笔墨担当,发扬光大了新安画派 " 敢言天地是吾师 " 之艺术理念、用崭新的视角呈现出本地画坛以 " 学人画 " 标识为传承体系的演变脉络。新安三张书画作为集结时代艺术元素的代表,不仅对于研究新安画派群落和中国画传承与发展具有跨时代的重要文物价值,也给研究徽州家族文化史提供了有价值的现实范例。
今天,张仲平先生接过前辈手中新安画派的烈烈大旗并发扬了新安画派 " 家国天下 " 的高尚人文精神,将家藏 130 余件三代书画精品无偿捐献给国家之后,又在耄耋之年壮游神州各地,笔墨变法求精突进,丹青讴歌大好河山。于建党 100 周年之际,以全国独有的一门三代形态加入现代 " 大红袍 " 系列,作为对祖国最崇高的献礼,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提升新安画派的历史地位亦是功不可没。
安徽博物院研究员 张飞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