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4 日,省公安厅发布一周典型电诈案件预警,提醒广大市民防范虚假征信、冒充熟人等类诈骗。班主任应强化日常工作群管理,启动入群验证功能,并实行实名制,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班级群。
虚假征信类诈骗
近日,H 女士接到一陌生来电,对方称自己是政府工作人员,告知其在大学期间开通了某消费信贷产品业务影响征信,现需配合将其贷款账户清零。之后 H 女士按照指示在某网上银行贷款 3 万余元转入对方账户,意识到被骗,遂报警。省反诈中心提示:如若接到类似冒充国家征信系统工作人员的电话,称要取消某些业务或者修复征信的,一律都是骗子。如遇诈骗,请拨打 96110 报警。
冒充熟人类诈骗
近日,有诈骗分子通过扫码进入学校家长群后,将头像和昵称更换成 " 班主任 " 身份在群内发布收取学习资料费进行诈骗,个别细心家长发现该情况向班主任电话核实后报警。省反诈中心提示:班主任应强化日常工作群管理,启动入群验证功能,并实行实名制,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班级群。群内出现收缴学杂费、资料费等信息,家长可先在群内搜索全部群成员,查看是否有相同头像图片的两个班主任账号,如有两个账号,则需要进一步核对。先通过电话、短信或视频等方式与老师本人进行核实,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操作。如发现被骗,请立即拨打 96110 报警。
非接触性诈骗
近日,G 学生添加陌生人为好友后,对方称其经营一家化妆品店,并时常与其进行聊天。数日后,对方称其化妆品店收款码存在问题,要求 G 学生扫码付款 50 元,查询能否到账。G 学生按要求扫码转账后,对方称未到账,便又央求 G 学生转账 1 万元,G 学生再次进行转账,对方依然称无法收款。G 学生家人看到该消息后,意识到被骗,遂报警。省反诈中心提示:学校可通过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提高学生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家长应关注孩子言行和情绪精神状况,预防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学生应该牢记,不要轻易添加陌生人,更不能轻易向陌生人进行转账汇款。如遇诈骗,请立即拨打 96110 报警。
刷单刷信誉类诈骗
近日,J 女士收到一条内容为其获得某平台试吃员资格信息,并附有一条全城抽派链接。J 女士点击链接并下载 APP 后,平台 " 客服 " 称参加三次接单活动后即可全城免费试吃。J 女士按要求下单一笔 55 元订单后,收到 120 元的退款。随后,其下单一笔 8000 元订单,但迟迟没有收到退款,联系 " 客服 " 后,对方称 J 女士频繁操作导致账户被冻结,需充值 2.6 万元解冻,J 女士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省反诈中心提示:刷单本就是违法行为,不要看到一点的获利便被蒙蔽双眼,轻易参与刷单或给他人转账。发现被骗,请立即拨打 96110 报警。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伊晓明
编辑丨孙悦
责任编辑丨安娜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