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
哈尔滨日报记者 张堃雷 / 文 马刚 刘井楠 韩寿山 公旭昶 / 视频策划拍摄制作
8 月 25 日,早 6 点。如同近三个月以来的每一天,乌克兰姑娘、" 哈尔滨媳妇 " 达莎起床开始做鸭货。
" 这可能是最近一段时间最后一次做鸭货了。" 达莎笑着,面露不舍。因为房租到期和她的工作重心转移,在与老公和婆婆几经商量后,达莎还是有点不舍地决定关了这家经营了 3 个多月的鸭货店。" 反正这手艺我都会了,哪天想开就再开一家呗!"
在哈尔滨定居 13 年,达莎早就练成了 " 十级东北话 "。芭蕾舞老师、花滑小帅哥的妈妈、鸭货店老板娘 …… 这些年,达莎的头衔越来越多,可始终没变的却是她对哈尔滨——这座被她视作 " 第二故乡 " 城市的眷恋。
↑" 舞蹈老师 " 达莎
怕被老公再忽悠 她努力开始学中文
配料、下锅、煮鸭货 …… 看似简单的一锅鸭货,却是达莎要辛苦忙碌 4 个多小时的成果。" 今天是小店最后一次营业了,我得用点心让大家吃得开心。" 终于,在经过将近 5 个小时的忙碌后,十几种色泽饱满、味道浓郁的鸭货被达莎和爱人马传麒摆上了展示冰柜。
一天的售卖正式开始。
经过 3 个月的营业,周围的居民不再惊讶这家店的老板竟是个 " 洋美女 ",而是习惯了在午休或者下班前来这里买点鸭货回去当菜吃,顺便和达莎聊两句家常的情景。听说店要关门了,大家伙多少有些不舍。" 没事儿,咱不有微信吗,以后想吃了就告诉我,我再给你做。"
东北味儿浓郁的普通话,让很多人十分喜欢这位乌克兰姑娘,而她也早已熟悉了哈尔滨人之间独特的直爽、大气的交流方式。其实几年前,达莎还是一个基本不会说中国话的 " 老外 "。
从 " 洋美女 " 到中国通,达莎用了 6 年。
↑ 达莎亲手做的香喷喷的鸭货
2009 年,大学毕业的达莎和闺蜜在机缘巧合下来到中国,成为了哈尔滨莫斯科大剧院的芭蕾舞演员。她的身上戴着太多的光环——乌克兰现代舞大赛冠军、国际外交官舞蹈大赛冠军、乌克兰大剧院首席舞蹈演员、乌克兰电视台《舞动人生》冠军 …… 然而来到中国,一切等于从零开始。
" 我在深圳、合肥、芜湖好几个城市都呆过,最初几年身边都是我的同乡,还有翻译帮忙,我也不需要说中文。" 可没想到,达莎后来和哈尔滨小伙马传麒谈起了恋爱,走出了不用学中文的 " 舒适圈 "。
2012 年 7 月,当时还听不懂几句中文的达莎总能听到男友和未来的婆婆念叨着 "8 月 25 号 ",达莎就问他 8 月 25 号是什么大日子。" 咱俩的婚礼啊!" 听到男朋友给出这样的答案,达莎瞪大了眼睛:" 我同意跟你结婚了吗,你就要办婚礼?" 也正是从那开始,达莎坚定了学中文的决心:" 再不学连自己被卖了都不知道。"
↑ 与老公在哈尔滨结缘
努力当好 " 冰城媳妇 " 13 年养成 " 东北胃 "
" 开这个店就是因为自己喜欢吃鸭货,总觉得别的店做得不好吃,我就打算着自己开家店解解馋,也让大家尝尝我的手艺。" 说到开这家鸭货店的初衷,达莎毫不掩饰自己的 " 吃货 " 本质。
在哈尔滨生活了十几年,达莎早已养成了 " 东北胃 "。铁锅炖、火锅、烧烤,就没有她不爱吃的东北菜。没人会想到,这么一个 " 中国通 " 在刚嫁到哈尔滨的头几年,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没少和家人有 " 摩擦 "。
2013 年,达莎为了照顾还不满周岁的儿子马克西姆,成为了一名全职主妇,跟婆婆一起照顾一家五口的起居。" 我妈特别爱运动,没事儿就出门溜达锻炼。有一次连着两天没擦地,我儿子太小,我照顾他伸不出手,因为这个我就跟我妈发火了。" 达莎说,自己对母亲也这么直接,所以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但刚让婆婆去擦地,达莎就后悔了。
↑" 洋美女 " 成为 " 中国好媳妇 "
" 我母亲从小就告诉我,对长辈要有礼貌。我妈(婆婆)心可大了,我说完了以后她就把地擦干净了,我心里就特别不得劲儿。" 那天晚上,达莎和老公马传麒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多说了一遍,老公一直安慰她没关系,可达莎心里却一直过不去这个坎儿。第二天一早,达莎做好了全家人的早餐," 妈,我脾气急,昨天的事儿你别生气。" 婆婆笑了笑,告诉她在中国,一家人不用说这么客气的话。娘俩在那之后越来越默契,处得跟母女一样。
达莎说,自己一直在努力地做一个合格的 " 冰城媳妇 "。在哈尔滨的这几年,她学会了柿子炒鸡蛋、炝菜花、炒蒜薹、麻酱豆腐等好几样东北菜,也慢慢适应了东方人内敛、含蓄的表达方式。
如今,靠着自己的努力在群力开了这么一间鸭货店,还受到了周围居民的一致点赞,达莎特别开心。可最终,在尝试了 3 个月后却因为主业的原因不得不放弃,达莎心里难免不舍。
↑ 练就一手好厨艺
把哈尔滨当 " 第二故乡 " 老公的家就是她的家
" 知道你们喜欢吃豆角,今天最后一天开业了,就特意多做了一点儿。" 最后半斤豆角被老顾客买走,店里的所有商品都已经卖光。在收拾完货架上的东西,搬家公司把所有的物品拉走后,达莎像往常一样,关好灯,准备锁门。只是这一次,她把钥匙留在了房间内,等着房东把它取走。
在离开小店的途中,达莎不自觉地回头看了好几次。她说,虽然这家店才开了三个多月,她就已经被多个美食节和啤酒广场邀请去卖自己的商品。要不是实在忙不开,她相信小店会越来越火。
把副业干得这么有声有色,达莎的主业也足够精彩。作为一位专业的芭蕾舞老师,在哈尔滨的舞蹈圈,没人不知道达莎老师的厉害。" 我对学生的要求特别严格,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成为我的学生。" 凭借着过硬的专业水准和教学水平,达莎不仅是所在培训机构的 " 门面 ",更是各类比赛组委会钦点的专业评委。她和爱人马传麒也成为了哈尔滨舞蹈圈里名副其实的 " 明星夫妻 "。
↑ 幸福的一家三口
事业做得风生水起,达莎把自己的家庭也照顾得妥妥当当。儿子马克西姆在她的培养下,已经成为了黑龙江省花滑队的一员,小家伙的未来也被不少业内人士看好;婆婆在达莎的照顾下,对这位 " 洋儿媳 " 赞赏有加。要说唯一的缺憾,达莎说,或许就是自己的主业做得太出色了,让她没有时间去忙活副业:" 以后有时间,我一定会再开一家店。我这么好的手艺,不开店不就浪费了吗?" 达莎打趣道。
在中国 13 年,达莎坦言,这段并不算短的光景里,她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哈尔滨度过的。" 这是我老公的家,也就是我的家。" 达莎说,在这里有她和爱人相识、相知、相许的甜蜜,也有家人、朋友陪伴在身边的温馨。" 当时也有不少城市的舞蹈教学机构想挖我俩去,可是在哈尔滨的很多东西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咱们都管哈尔滨叫‘东方小巴黎’,这里的文化和我小时候接受的文化背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我不会离开哈尔滨,因为我喜欢这里,喜欢没事儿的时候跟朋友们唠唠嗑,吃吃饭,这里就是我现在的家。"
达莎说,按照中国生肖属相的说法,这已经是自己在哈尔滨生活的 " 第二轮 " 了。在第一轮里,她在哈尔滨找到了自己的爱情,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养成了 " 中国胃 " 和 " 中国思维 ";希望在这之后的更多轮中,她能在自己的 " 第二故乡 " 哈尔滨遇见更好的一群人和更好的自己 ……
↑ 与儿子马克西姆
图片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编辑 张堃雷
值班主编 李溪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