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都商潮:广州商贸发展纪实 2022-09-28
《商都商潮》|王老吉“中国第一罐”的秘密(上)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繁荣贸易了千年,被称为 "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它就是——广州。近年来,这座千年商都持续推动 " 四个出新出彩 ",努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近期面世的《商都商潮》一书就为我们讲述了广州改革开放以来商贸的发展脉络。

在岭南生根发展的凉茶始祖王老吉,而今已家喻户晓。其如何历经百年岁月,在竞争激烈的商业厮杀中站稳脚跟,成为 " 中国第一罐 " 呢?现在,《商都商潮》带你了解王老吉的百年发展历程,走近王老吉大健康公司董事长徐文流与公司共同奋斗的经历,感受王老吉的传奇生命力!

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文流

接下来字数 6k+ 信息量超大哦 ~

一碗又一碗冒着热气的凉茶,在广州十三行一间小小的凉茶铺,从掌柜王泽邦的手里,不断递给了前来求药祛火的人们。门口悬挂着的那个 " 王老吉 " 三个金字的大铜壶,在时间长河里,见证着人们对凉茶功效的推崇和喜爱,以及凉茶背后所代表的济世利人的精神。

岁月变迁、日新月异,在近 200 年后的今天,岭南大地的街头依然不缺水碗凉茶,而最初那家悬壶济世的凉茶铺,早已成为闻名遐迩的老字号,在时代的浪潮中以一股顽强之势不断成长。据第三方机构评估,王老吉商标评估价值 1080 亿元,是中国饮料第一品牌。王老吉,这个具有近 200 年历史的民族品牌饮料的崛起,令世人瞩目。中国 " 第一罐 ",名副其实。

到底是在什么时候,岭南地区的凉茶开始变身大众饮料风靡全国、家喻户晓?

" 让社会广泛地了解和认可产品的价值和品牌文化内涵,这样才能流传久远。一个品牌,必须把市场规模做大,否则,传承百年老字号也只是一句空话。" 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文流这样说。

" 中国第一罐 " 是怎样炼成的

凉茶这一颇具特色的药饮诞生于岭南,并且风靡甚久。

徐文流介绍,粤语方言中," 凉 " 既指体质虚寒,也指散热解暑。顾名思义,凉茶因其药性寒凉,故能起到清热降火的药效。它的形成与发展,与南粤大地独特的气候环境、饮食文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说起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草药治一方病。岭南地区多雨潮湿、夏热冬暖,湿热环境下多有山岚瘴气、瘴疠虫蛇侵袭,细菌病毒易于传播,在长期防病治病的过程中,中医药学家和岭南人民根据气候特征和人群体质,利用当地丰富的生草药资源,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独特药方。因而,岭南人喜凉茶、靓汤,解暑去燥,用以养生。王老吉凉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关于王老吉,还有着这样一个广为传颂的故事。相传,清朝道光八年(1828 年),广东鹤山县人王泽邦(小名 " 阿吉 ")一日命危,获得一位神秘道长搭救,并赠他一凉茶秘方。他拿着这个秘方来到广州十三行靖远街开铺售卖 " 吉叔 " 凉茶,生意渐旺。

1839 年,湖广总督林则徐奉旨南下禁烟,因舟车劳顿、瘴疠邪气缠身而上吐下泻、天干地漏,久医无果且每况愈下。随从忽闻十三行王泽邦治此顽疾有奇效,林则徐遂登门求医问药,药到病除。林则徐大喜,登门答谢王泽邦。被问及姓名与所用药名时,王泽邦回答说:" 我姓王,大家叫我‘阿吉’,用来为你治病的是几味不值钱的草药。" 林则徐感慨地说:" 药无分贵贱,不值钱的草药,贫苦百姓更能受益。如果能将药煮成茶,使人随到随饮,有病治病,无病防病,那就更是为大众造福无量啊!你姓王,名‘阿吉’,为人行医老老实实,药廉效佳,你的凉茶今后就叫‘王老吉’好了。" 不日,林则徐命随从给王泽邦送来一个刻有 " 王老吉 " 三个字的大铜葫芦壶。从那时起,王老吉凉茶便在岭南一带名声大振。

依靠着凉茶的实用功效和感人的历史美谈,王老吉冲破了岁月的桎梏,不断有着新的发展。" 凉茶粉、凉茶包、凉茶颗粒 …… 这些方便携带和饮用的产品类型,随着人们的消费需求不断演变,形成了王老吉对时代需求的积极回应。" 徐文流在介绍王老吉的发展历程时强调,而事实上,顺应时代需求锐意创新,这也是王老吉作为老字号长盛不衰的原因。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活力被大大激活,带来了大量机遇,也伴随着重重挑战。国外品牌大量涌入,国内新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在这场向现代化转型的大考中,不少老字号因市场意识不够,跟不上时代变化,悄然落幕;而立足于广州这一改革开放 " 试验田 " 的王老吉,连同与它共进退的员工们,却都没有放下思考和进步的冲劲。

20 世纪 90 年代初,王老吉品牌所在的羊城药厂,厂长梁志坚就不断琢磨着技术革新的方法。从 15 岁在王老吉当杂工开始,一步一步从技工、技术员、部门负责人到企业负责人,他参与了药厂搬迁、新厂房的基建乃至设备安装的全过程。1984 年,梁志坚开始出任羊城药厂厂长,使企业从年产值仅 1000 多万元,发展到产值近亿元、利润超千万元的较大型企业,并实现了股份制改造。

这样锐意创新的精神,也运用到了产品方面。他意识到,当前的凉茶产品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煮凉茶、冲凉茶的饮用方法很局限。

" 一定要有能让人们随时喝到的王老吉!" 梁志坚力排众议,坚持进行技术革新,运用现代饮料的配制和包装技术,研制推出了第一盒王老吉凉茶植物饮料。紧接着,第一个罐装王老吉问世了,标志着王老吉凉茶饮料洞开了国饮市场的大门。

就此,王老吉凉茶摇身一变,从 " 粗苦黑 " 的中药颗粒化身为现代化的饮品。在当时,这一小小的包装变革可不容小觑,不仅解决了传统大碗茶、凉茶颗粒质量保障、运输储存等局限,更是让凉茶具备了进行大规模产业化走向全国市场的基础。这成为王老吉发展史上第一次飞跃。

王老吉凉茶走向全国,大约在 2003 年 " 非典 " 时期,彼时,国人的健康意识被大为激发,人们意识到,像王老吉凉茶这样脱胎于岭南中医药养生文化的饮料,恰恰有着其他饮品不可替代的健康价值。也就是在这个阶段,王老吉打出 " 怕上火,喝王老吉 " 的广告语,并迅速走向全国市场。

守正创新不畏难谋长远

时间来到 2012 年,王老吉品牌回归广药集团,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对于王老吉来说,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命运节点。

当时,徐文流等几个广药员工临危受命,摆在他们面前的是 " 无产能,无渠道,无团队 " 的 " 三无 " 困境。然而,经过 180 多年的发展,王老吉这块金字招牌早已成为国人心中凉茶的代名词。

这就是破局的关键。快消品行业,营销就是品牌的命脉。当时担任公司总经理的徐文流,将全部心思放到了营销上。他迅速组建营销团队,开拓销售渠道。团队发挥 "5+2"" 白 + 黑 "" 雨 + 晴 " 的奋斗精神,吃住均在销售一线,完成了品牌回归初期的产品铺市工作。

有着多年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徐文流发现,当时广阔的县级和农村市场,恰恰是竞争对手所忽略的,而一二线城市则竞争激烈,销售成本很高。因此,他带领团队,从农村包围城市," 杀出一条血路 "。第一年,王老吉在市场重新站稳脚跟;第二年实现提货额近百亿;不出 3 年,王老吉再次回到了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上。到今天,王老吉已牢牢占据七成凉茶市场份额,产品远销欧美。

这些了不起的成就,正是王老吉人凭着不畏艰难、敢拼敢闯的精神打下来的。

做品牌,既需要开疆扩土的勇气和敏锐的市场触觉,也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老黄牛精神。从 1994 年入职广药集团以来,徐文流就没有休过一天年假。如今,50 多岁的他每年有大半时间都在出差,深入市场一线,脚印遍布全国大城市和小乡镇,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多年来,他不断走市场、调查市场、洞察消费需求,了解全局情况,以此更好地做出市场决策。这种以身作则和拼搏的精神,充分激发了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春节是王老吉最重要的销售旺季。每年大年初二,徐文流都要去市场一线出差,看着路上车水马龙,人们提着大大小小的年货欢喜地走亲访友,他对今年春节的销售情况就心中有数了。对他来说,这既是考察市场销售情况,也看望了春节期间仍在坚持上班的营销团队和食品店、小卖部客户。2020 年春节,正是新冠疫情暴发的时候,徐文流也是没有丝毫犹豫,仍然保持了春节出差走访市场这个雷打不动的习惯。

这种实干笃行的工作作风,极大地激励了公司的营销团队,春节期间,全国人民都在放假,在坚守岗位的人群中,必有王老吉营销团队的身影。而夏季,也是饮料的销售旺季。有位销售老员工回忆,以前他们跟着公司负责华南区域的销售总监徐有富去铺货时,徐有富就坐在三轮车后面,肩上扛着梯子,跟兄弟们一起挂横幅,贴海报。夏天烈日炎炎,汗水湿了一身,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王老吉在夏季即饮市场也做得非常出色,在大大小小的餐饮店、火锅店,王老吉成为消费者必点的饮品。

上下一心,王老吉打造出一支纪律性强、战斗力强的铁军队伍。从 2012 年到 2019 年,王老吉大健康公司营收复合增长率 27%,净利润复合增长率 71%,相当于 4 年销售额就翻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 3 年增加 2 倍,这在业内也是凤毛麟角。

拼搏实干是发展必不可少的推力,而老字号品牌能够做大做强做久的关键,更离不开这两个方面的发力——产品和文化。

在快消领域深耕多年,徐文流观察到,饮料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年轻人,40 岁以上的人喝饮料的并不多。年轻人一代一代出来,大概 10 年为一代,从以前的 80 后、90 后到现在的 00 后、甚至细分到 05 后,消费者口味喜好变得快,品牌就要充分挖掘年轻人需求,做好产品年轻化。

" 单品多元化 品类多元化 " 的发展战略,便是这个时候提出来的。可以看到,除了罐装、瓶装、无糖凉茶、黑凉茶等王老吉新品的创新,王老吉也持续打造大健康植物饮品,相继推出大寨核桃露、椰柔椰汁、刺柠吉高维 C 饮料等新品类,形成了丰富的产品阵营。对于一个老字号来说,这正是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体现。

渠道和产品建设好了,接下来要解决的是品牌文化问题——如何让产品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于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吉祥文化进入了王老吉的视野。

新春大吉、乔迁大吉、开张大吉、新婚大吉 …… 中国人凡事追求一个好意头的理念,贯穿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吉祥文化。这也让徐文流产生了新的想法:" 何不把吉祥文化与品牌有机结合起来,让王老吉成为吉文化的载体?"

事实上,春节之所以成为王老吉最重要的销售节点,也是徐文流洞察和一手带动的。在公司刚成立那两年跑市场的时候,徐文流发现在广阔的县城、乡村,人们拜年有送饮料的习惯,但很多饮料都是杂牌,没什么大品牌。王老吉团队从中窥得商机,将产品、传统文化与消费场景结合起来,并打出 " 过吉祥年,喝王老吉 " 的广告语,在每年春节期间进行央视、一二线卫视的大范围宣传推广。同时,营销团队在各大县级和乡镇市场进行春节氛围布建,将红火吉祥的场景与王老吉凉茶充分结合起来,让王老吉成为人们春节的年货和送礼首选。

在团队对吉文化消费场景的打造和对市场的精心培育下,春节档两个月的销售贡献了王老吉全年销售的重要占比。在国内许多省份,人们喜欢用包装红火、寓意吉利吉祥的王老吉来送礼,寓意 " 送吉 "。

人口大省河南,春节期间也成为了迁徙大省,乡镇上往往车水马龙,一派热闹。一箱箱王老吉从超市、食品批发市场和小卖部售出,迅速卖完又补货。对很多人来说,家中堆放几箱红红火火的王老吉,是年味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除了春节,王老吉更是将吉文化的触角延伸到了有着丰富民俗和节日的云贵、川渝等少数民族聚居区,进一步丰富产品的应用场景。

在云南不少地方,有一个独特的民俗叫 " 杀猪宴 "。每到岁末,结束了一年的劳动,人们开始犒劳自己。各个村寨的村民纷纷开始张罗着选个好日子宰年猪,摆下宴席,邀请邻居、亲戚好友来到自家小院,叙叙家常,热热闹闹地吃上一顿丰盛的杀猪宴。整个冬天,一家一家相互邀约、轮流设宴。王老吉看准这一民俗盛事,把产品推广到宴席上。现如今,在不少杀猪宴中可以看到:摆满好肉好菜的桌上,错落地放着一罐罐红色的王老吉。

" 过吉祥年,喝王老吉 ",这就是中国人的 " 吉文化 ",王老吉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中国吉文化最好的载体。

" 大家喜欢,就是我们品牌价值魅力的最好体现。" 谈到这里,徐文流流露出自豪的神情。就这样,王老吉开创了中国饮料礼品市场的先河。其礼品概念也从春节逐渐延伸到更多节庆和民俗场景,公司的销售规模因此扩大了一倍。

伴随着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的年青一代,是消费的主力军,也对国货有着特殊的喜好。因此,王老吉也格外注重结合时代语境,以吉文化为核心,做好品牌年轻化建设。

其中一个破圈的例子,王老吉与热门游戏 " 大 IP"《和平精英》展开跨界合作,将《和平精英》的主张 "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 ",巧妙地与品牌结合起来,推出合作新口号—— " 大吉大利,今晚王老吉 ",由此进行一系列内容融合。游戏里,正在进行攻防的年轻人们走到饮料机旁,拿到一罐 " 王老吉 ",就能补充一次血量—— " 没想到王老吉这么会玩 ",这成功刷新了年轻人对老字号品牌的认知。

可以说,这个带着近 200 年底蕴向我们走来的王老吉,每走一步,都年轻了那么一点,笃定而自信。

肩负时代使命让世界更吉祥

对于一个饮料来说,保持盛行不衰,是在便利店、小卖部里无数个打开冰柜被拿下来的那一刻决定的——赢下了明争暗斗的激烈竞争,被消费者选择。

常胜将军不常有,而王老吉依旧在。它之所以能跨越时间长河不停发展,究其根本,除了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求变的 " 传统 ",还离不开其济世利人的情怀和不断反哺社会的品牌价值观。这也是被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选择和喜爱的关键。

某种意义上,一个企业的成长与社会发展是互相成就的。当下,扫除中国贫困的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战役,便是最受关注的、凝聚全国奋斗力量的战场。脱贫攻坚,不仅仅是一项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国有企业应有的责任担当。

2018 年 11 月,在东西部协作背景下,广药集团接到广东省委省政府、广州市委市政府对口帮扶贵州刺梨产业的指示后,马上组建工作组,尽锐出战,第二天一早就赶往贵州实地调研。

王老吉是广药集团大健康产业核心的企业,而王老吉大健康董事长徐文流就是这个工作组的重要成员。工作组抵达贵州后,马不停蹄地来到刺梨种植的主要地区——毕节、六盘水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不停地走山路、尝刺梨、访专家,对产业进行全方位的调研。

工作组调研发现,贵州刺梨富含维 C、维生素 P、SOD 等多种营养元素,其中维生素 C 含量更是极为丰富,有 " 维 C 之王 " 的美誉;虽然优点众多,但刺梨发展也存在不少难题,如开发程度不高、产业规模小、大众认知度低等。

当时,承担这一任务的王老吉没有采取大包大揽的方式进行简单帮扶。徐文流说:" 扶贫必须有载体,没有载体,那就变成简单的给钱。我们要做造血式的产业扶贫。"

近年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健康消费呈上升趋势,植物饮料、果蔬汁等健康饮料市场份额正在不断扩大。几经研讨之后,王老吉决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刺梨的高维生素 C 含量作为卖点,开发时尚健康产品,以创新促进产业变革。

" 刺梨含量一定要高,要保证产品中的维 C 含量,同时口感也要好。要扶贫就要真扶贫,要把我们在贵州的刺梨采购量真真正正地提上去。" 在研发阶段,徐文流再三要求团队。

最后,研发团队以 98 天高效研发出 " 刺柠吉 " 系列产品,并于 2019 年 3 月推出市场。

此后,发扬攻坚拔寨的冲刺精神,王老吉花大力气推动刺柠吉进入市场,将刺梨这种 " 藏在深山少人识 " 的野果推广到全国人民面前。加入央视品牌强国计划、全员营销带货、向社会发放消费券,连钟南山院士也走进直播间为刺柠吉消费扶贫助阵 …… 这些工作对所有王老吉员工来说,充满了忙碌、新鲜和紧张,毕竟肩上都是刺梨果农们走上小康沉甸甸的期盼。

付出总有回报—— 2019 年上市不到一年,刺柠吉销售额便突破 1 亿元,2020 年在疫情大考之下,更是突破 5 个亿,也带动贵州刺梨生产加工企业销售业绩节节攀升。

品牌的知名度上去了,整个产业也被激活了,果子旺销,果农们的生活因此越过越好。在贵州最早人工种植刺梨的地方——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茶香村,该村村民文国学早年因工伤患有腿疾,因为种植刺梨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他就是凭着那 40 多亩刺梨,脱贫致富,新建了将近 1000 平方米的楼房,给儿子娶上了媳妇,添置了 60 英寸的大彩电。如今,贵州刺梨种植面积超过 200 万亩,刺梨种植受益农户超 21.7 万人,户均增收突破 7000 元。贵州省也将刺梨产业的发展写入了 " 十四五 " 发展规划,一个百亿级的富民产业正在崛起。

" 肩负社会责任不是一句空话,首先要求企业能赚到钱才能回报社会;再就是尽社会责任要有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眼光,要形成长效机制。刺柠吉就是一个造血扶贫、带动贵州刺梨产业革命的载体。" 徐文流表示。

近年来,这种产业帮扶的模式,也在四川雅安、广东梅州、甘肃兰州等地相继落实。结合地区特色和企业优势,王老吉以 " 输血 + 造血 " 的方式,为帮扶地区注入可持续发展动能。

除了产业扶贫,王老吉更是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之中,连续多年开展 " 让爱吉时回家 " 春运公益行动,帮助了数万名在外务工人员和大学生春节 " 吉时回家 ";连续二十年开展 " 烈日英雄 " 高温关爱行动,为高温工作者送清凉;成立王老吉 " 未来菁英 " 奖学金,支持教育事业和高校人才培养。

从王老吉到王老吉大健康,从 " 济世利人 " 的初心到 " 让世界更吉祥 " 的企业使命,王老吉秉承着高度的责任感,走向下一个百年。

2021 年,广药集团荣获 "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 称号,王老吉大健康公司也获得了 2021 年 "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 的荣誉,这代表着国家与社会对广药集团、王老吉扶贫事业的高度肯定。

" 济世利人 " 初心的传承、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守正创新的理念、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 …… 正是这些,成就了王老吉 " 中国第一罐 "。新时代,王老吉的故事仍在奋力书写着,百年国货的传奇还在继续。

文章来源:《商都商潮:广州商贸发展纪实》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王老吉 岭南 广州 始祖 丝绸之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