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雯子现场作画《荷趣》
一幅幅画作铺开,白轩画室里传出了此起彼伏的交谈声。
" 荷花的位置可以再变化一下,更有相呼应的感觉。"
" 总体来说色彩不错,但这形态为什么是低垂的?"
" 也许是表示结了莲蓬,所以才低垂。"
" 但这样就少了积极向上的精气神的感觉。"
" 随性就好,尊重自由发挥,只是不可细究。"
……
一幅水墨清荷里有着许多的学问,色彩、笔墨、构图都是一幅画最重要的元素,这也是雯子跟随著名书画家许固令多年悟出的国画技艺。
画中的花与叶,与生活有关
" 色彩的运用可以大胆一点,大胆调色、落笔。" 雯子的画正如她所说,色彩搭配极为大胆却又恰到好处,受到许固令的影响,她对色彩的理解和感受更加强烈,水墨写意画与西方油彩相结合,她认为,花卉的色彩是鲜活的,直面色彩的真实、活力,才能在绘画中有一种潜能的发挥。一切美的花卉都在她的笔下开得张扬,画中有她简单生活的写照,也藏着她的心情和感受,那是一种对于美的追求。
但相比娇柔的花,雯子更喜着重描绘素雅的叶,例如她笔下以重彩画清淡的荷叶,或舒展、或翻转、或曲卷、或圆润,有枯叶沧桑萧瑟亦有嫩叶娇翠婉转,有圆叶厚润高擎亦有垂叶沉沉入水。"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 " 是一种生命的安顿,给人一种视觉冲击。她希望能够永葆初心,于繁闹中寻一份闲适与恬淡,于画中记一份清雅与诗意,于生活中守一份平和与美好。
■雯子 《荷塘清趣》 68X136cm
辗转半生,再归绘画之路
时间追溯到 2008 年,雯子正式成为许固令艺术工作室的助理,那时的她已从工艺美术学校毕业,从事服装设计行业多年,虽然有一定的绘画和写毛笔字的基础,但从未学习过国画。画家许固令从不曾特意教导她,雯子靠着细致入微观察和日复一日练习,在耳濡目染中开启了自己的绘画之路,她的工作很杂,有时候忙完已是晚上,她会在深夜来到工作室独自练习," 其实画画要不了多少时间,更多花费在构思上。" 她说,夜晚是安静的,她也能静下心来作画。
" 当我想把一幅画画好的时候可能反而画得不满意,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停下来,静下心、换个心情再画。" 雯子觉得心静很重要,画画的时候什么也不想,因为要想的要悟的要看的要请教的都在许固令的作画过程中、在许多画家的 " 比绘 " 中。主人热情好客,于是工作室内常常人来人往,画作鉴赏和点评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类似对雯子这幅荷花形态和意境的讨论属于常态,众人各抒己见、气氛热烈,作画之人亦有所受益。见识了百家之长,也不止是绘画技巧,画品如人品,雯子认为从中学习到许多做人的道理更为重要。
■雯子的日常练习作品
重拾画笔,重温少年之时
画是与一个人的人生经历相联系的,从雯子的众多画作中可以看出,荷花是她的偏爱,画中的荷花有时花哨,有时娇媚,皆悦于目。在娓娓道来的声音中随着她的思绪飘回很多年前很远的地方——她在湖北荆州洪湖附近的老家,门前是一大片荷花池,花开时远远望去像是红遍了半边天,儿时的她总会在家门口戏水、赏荷、摘莲蓬,一别经年不曾回到老家,那个从小就喜欢画画的女孩,终于在长大后,画出了那段陪她长大的记忆。
现在的雯子依旧喜欢养花,看见美的事物喜欢拍摄记录下来,再呈现于画中,她一直很喜欢分享自己的生活,不过在进入工作室的前几年很少分享自己的画,也许那一段日子正是在 " 扎根 " 夯实基础,从 2016 年后开始陆陆续续分享画作,到现在,工作室的墙上挂着她的画、绘画台下的抽屉里全是她的画,正如她所说,绘画经验四字足矣:多画多练。她也期待着自己能够画好一点、画得更好一点 ……
■雯子笔下多彩的荷花
" 画得很丰富,即使是牡丹,也不俗。"
" 叶子画得很好,造型很不错,上面几笔添的比较危险,最终呈现很自然,够胆量。"
" 雯子的画很不稳定啊,这幅倒是很符合大众审美。"
" 好画出自无意当中,花还有些局限,但叶子的这几笔属于水墨传统与西方画法的交融,虽不够老辣,还算可以。"
……
绘画与鉴赏,这就是白轩内的日常,新一轮的探讨又开始了,而雯子也会在这些夸奖与批评当中吸取养分,不断进步。
■上述鉴赏画作 《富贵凝香冠群芳》68X136cm
【名家点评】
著名书画家许固令:
成年人和小孩子学画不一样,更依靠悟性来决定适合画什么样的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所以我虽然作为雯子中国画的启蒙老师,但从没怎么教过她,全靠她自己悟,能悟到的就真正成为她自己的东西。当然在这其中实践也很重要,她在素描、水彩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对作品的构成、构图、造型、设计也有自己的理解,正是她一有空就努力作画,通过十多年潜移默化和勤奋自学已经成为了比较年轻的画家,未来希望她更加努力,慢慢走出自己的路来。
采写:新快报记者 林翠珍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