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户外认识水杉。蔡燕秋 摄
水杉树。
水杉在 1983 年被定为武汉市树,在迎接即将到来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之际,由桂建芳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策划的第三季自然通识课,于 9 月 25 日邀请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环境学院生物系教授葛继稳担任主讲人,解读这种从白垩纪生存至今的 " 植物活化石 "、与水密切相关的湿地植物。
曾被植物学家宣布灭绝
81 年前在中国被发现
从已发现的化石来看,水杉属在恐龙出没的中生代白垩纪和地质新生代,几乎遍布北半球。然而,在历经漫长的多个冰河期和第四纪冰川后,活体水杉在世界大部分地方绝迹了,一度被世界各国植物学家认为早已灭绝。
直到 1941 年,国立中央大学林学家干铎教授在四川万县磨刀溪(今湖北利川市谋道溪)发现了一株没见过的树,树型庞大的它,被当地人奉为神木,唤做 " 水桫 "。出于专业直觉,干铎教授立刻觉得这棵树不一般,并告知当地的万县农业学校杨龙兴先生,一定要好好保护这棵树。
转眼即到 1943 年,农林部中央林业实验所的王战先生,由重庆赴湖北恩施接洽有关神农架考察事宜时,路过万县,又从杨龙兴先生口中得知 " 神树 " 的存在,于是辗转到磨刀溪并采得标本。回到重庆后,该标本被鉴定为 " 水松 "。
这一标本在 1945 年被送到了国立中央大学森林系教授郑万钧先生手里,又被确定并非 " 水松 ",可能是一个新物种。1946 年,郑万钧派其研究生薛纪如前往磨刀溪采集标本,后经植物分类学奠基人、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所长胡先骕教授比对水杉化石后,最终鉴定为水杉,推翻了 " 水杉早已灭绝 " 的定论。
这一发现引起了全球学术界的震动和关注,纷纷向中国寻求水杉标本。1947 年,郑万钧将标本寄给哈佛大学的亚洲植物专家麦瑞尔,麦瑞尔又将种子分发给了丹麦哥本哈根、荷兰阿姆斯特丹等植物园。1948 年 5 月 15 日,胡先骕和郑万钧先生的 " 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种 " 一文发表,对水杉进行了正式描述。
" 植物国礼 " 水杉
搭起中国与世界的友谊桥梁
据葛继稳介绍,此后的半个多世纪,先后有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植物学家亲赴利川考察,并向中国引种。水杉树就像大熊猫一样,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传播友谊的 " 物种使者 "。1972 年,中国将 2 公斤水杉种子赠送给朝鲜,表达中朝友好情谊。同年,尼克松以美国总统身份首次访华后,把自己心爱的游艇命名为 " 水杉号 ",以此纪念中美关系友好的开端。
水杉为什么能引起各国兴趣,当得起 " 国礼 "?葛继稳解释:" 水杉在遥远的地质年代虽曾遍布北半球,但人们重新发现它时,它只幸存于中国,成为了中国特有物种。因为它是从白垩纪时代就有的植物活化石,对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和地质学、裸子植物系统发育等等领域的研究,均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水杉还是开展国际科学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载体。"
水杉还可能是北美红杉属和巨杉属植物的祖先。葛继稳介绍,杉科有许多属种,水杉是其中之一,学术界有观点认为,在系统进化上,中国比外国在发现杉科化石的地层时期更早,这意味着,其他杉科可能都起源于水杉,美国红杉保护联盟还曾派专家到湖北省利川市谋道溪 " 寻根 " 水杉。
因为这些特质,水杉自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后,从未被降级。
尽管目前水杉的引种,在各个国家之间已经很普遍了,但来自中国的赠送仍然最特别,因为 " 我们赠送的水杉,都来源于原生母树。"
它代表着湿地名片
象征着刚毅坚强
课堂还设置了户外探索环节。走进解放公园湿地区,参加自然通识课的孩子们立刻打开了话匣子:水杉和池杉有什么区别、水杉的果实能吃吗 …… 葛继稳解答," 最简单的区分方法是看叶片,水杉是中国特有树种,叶片呈羽毛状、交互对生;而池杉原产于美国,叶片喜欢‘凌乱美’,且一般不会张开。至于果实,不可食用,可在特定条件下入药。"
1983 年 2 月,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时为武汉市园林局)请示武汉市人民政府,提出以群众投票评选的方式选出市树。候选树木共 10 种,包括:水杉、银杏、柳树、樟树、朴树、悬铃木、池杉、白玉兰、广玉兰、枫香。在规定的 40 天内,共收选票 12750 张,其中水杉有 5817 票,居 10 个树种之首,从而被推选为武汉市市树。
市民们认为,这一古老树种首次发现于湖北省,具有地缘特色,它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存故事,代表着刚毅坚强、刚直不阿的特质,这也十分契合武汉精神。
而今,水杉已遍植于武汉的公园、街道,成为靓丽的城市风景。春季翠绿、夏季挺拔、秋季染为红棕,东湖绿道、解放公园的水杉林,年年都是出片佳境。武汉素以 " 水 " 闻名,不久前又被授予了 " 国际湿地城市 " 称号。葛继稳说,生长阶段与水密不可分的水杉,是典型的湿地植物,仍旧与新时代的武汉城市形象相得益彰。
记者黄亚婷 郭可滢 通讯员赵慧娟
(来源:长江日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