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辛娜
本周是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古树名木是大自然和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重要的物种资源、景观资源和生态资源,它承载着传统文化,记载着历史变迁,是 " 活文物 "" 活化石 "" 活档案 ",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科研价值。记者从省有关部门获悉,据普查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共有古树名木 4322 株。
什么是古树名木?
古树,是指树龄在 100 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观赏与科学价值或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古树名木的分级和标准。根据年龄鉴定结果确定古树等级,树龄达到 500 年以上的树木定为一级古树,树龄在 300 -499 年的树木定为二级古树,树龄在 100 -299 年的树木定为三级古树。名木不受年龄限制、不分级。
为什么要进行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
保护古树名木,就是保护重要物种资源,提升改善生态环境,传承弘扬历史文化,更为了留住乡愁记忆、共建美好家园。
我国古树植株多数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衰弱,许多处于衰弱、濒危状态,亟需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201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 " 切实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及自然生境 "。2019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森林法》,将保护古树名木作为专门条款,成为国家依法保护古树名木的里程碑。
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原则
坚持全面保护:做好全面普查,摸清资源状况,逐步将所有古树名木资源都纳入保护范围。
坚持依法保护: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立法,健全法规制度体系,依法保护,严格执法,提升法治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绿化委员会组织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广泛参与的保护管理机制。
坚持属地管理:县级以上绿化委员会统一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县级以上林业、城市绿化等主管部门分工负责。
坚持原地保护:严禁违法砍伐或者移植古树名木。严格保护好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设立保护标志,完善保护设施。
坚持科学管护: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科学研究,推广先进养护技术,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提高管护科技水平。
我国及我省的古树名木现状
据普查结果显示(国有原始林区和自然保护区内的古树名木不纳入本次普查范围),我国普查范围内现有古树名木 508.19 万株,其中,散生在广大城乡的有 122.13 万株,以古树群形式分布的有 386.06 万株。它们是自然与文化的共同遗存,是有生命的文物。
我省共有古树名木 4322 株,分布在乡村的占 66.5%,分布在城区的占 33.5%,其中,一级古树 3 株,二级古树 27 株,三级古树 4292 株。古树群 4 个,内含古树 2283 株。
怎样开展古树名木保护?
在开展生长调查、土壤调查和根系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古树衰弱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复壮养护措施。古树名木复壮养护,主要是通过提高其自身生理机能、抗逆能力,使古树不受或尽量少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达到古树真正复壮的目的。
分为地上部分复壮养护、地下部分复壮养护、养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四部分。
地上部分复壮养护:保护设施设置、外伤修复、树洞修补。
地下部分复壮养护:营养坑法、复壮沟法、树盘埋条、松土换土、打孔透气、根系处理、施激活剂等。
养护管理:浇水、施肥、修剪、树干注液、恢复植被、防冻防害、疏花疏果。
病虫害防治:喷施法、浇灌法、埋施法、毒孔法。
保护古树名木,我们能做些什么?
各级绿化委员会统一组织指导,各级林草、城市绿化等主管部门分工负责,强化古树名木普查认定及档案更新工作,准确涵盖需保护对象。落实属地管护责任,实施养护复壮措施。加强保护古树的宣传。
社会公众应提高爱护、保护古树意识,提高相关法律认识,每个人都应尽一份力,积极参与到古树名木保护中来,形成全社会合力。
保护古树名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携手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让一株株郁郁葱葱的古树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
编辑 王剑青
值班主编 张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