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梅书华 文 / 摄)江苏省新获批药品 132 个品规、第三类医疗器械 262 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批准第二类医疗器械 1313 件,居全国第二。9 月 29 日上午,江苏省药监局针对《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生物医药产业提速畅通的若干措施》开展了解读会,会上晒出了药品监管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的 " 成绩单 ",同样也针对工作中的堵点难点,制定若干措施,为企业发展持续 " 输血补气 "。
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生物医药产业提速畅通
据悉,今年以来,省药监局深入推进审评审批提速畅通工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力助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二类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时限压缩 37.5%,药品注册检验平均周期压缩 38.8%。同一集团企业境内已注册第二类医疗器械来苏申报的,压缩至 5 个工作日完成技术审评,通用电气、罗氏诊断等 8 家企业 18 个产品快速落地江苏。
省药监局分设省药监局审评中心、审核查验中心,苏州、无锡、徐州、常州、连云港、泰州 6 家审评核查分中心挂牌成立并赋权运行,审评核查高淳工作站、省医疗器械检验所高淳检验室正式揭牌,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省医疗器械检验所 10 个检验室建设进展顺利。
省药监局还打造了 " 面对面 " 对接服务品牌,深入医药园区、企业开展服务,上线运行 " 苏药 e 家 " 企业诉求收集服务平台,今年以来组织对接服务 13 场,解决园区、企业诉求 346 件。实施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工作集中攻坚行动,集中力量,利用 1 个月时间完成产品审评 998 件,有效减少审评审批存量,加快产品上市。落实助企纾困、减负降费政策措施,今年以来累计减免药械化企业有关费用 5979 万元,惠及企业 985 家。
发布措施,疏通解决堵点难点
江苏省药监局副局长姜伟介绍,《若干措施》主要包括 5 个方面 20 条措施,一体推进药品监管领域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 " 五个环境 " 建设,着力打造 " 办事效率最快、政策效果最优、服务效能最强 " 的国内一流医药产业发展环境。
针对当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堵点难点,《若干措施》从四个方面推动工作。
一是突出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若干措施》聚焦当前企业发展的诉求,对标找差,进一步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在落实 " 六减 " 工作要求方面,明确药品上市后生产场地变更、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等事项办理中免于提交部分材料,进一步减少企业申报材料;明确要求综合运用书面检查、远程非现场检查等多种手段,进一步减少企业现场检查频次,等等。
二是突出政策衔接与深化。《若干措施》紧密衔接江苏省已出台的促进医药产业发展相关政策,进一步深挖潜能,细化措施。比如,在压缩时限方面,明确提出第二类医疗器械延续注册审评、生产许可证延续的办理时限,在原有基础上分别再压减 10 个工作日,新增有源类、无源类医疗器械检验时限压缩目标,分别在原有基础上再压减 10 和 15 个工作日;在技术分支机构建设方面,在完成《行动方案》中建成运行 6 家审评核查分中心任务的基础上,明确 2024 年底前对能力达标的 6 个审评核查分中心完成第三类事项赋权。
三是突出监管与服务并重。《若干措施》在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同时,着重强调加强监管执法、守牢药品安全底线。比如,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方面,明确要落实药品安全 " 四个最严 " 要求,强化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集中打击整治危害药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净化市场环境;在法治建设方面,明确提出做好《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开展贴近监管实际的普法宣传,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
四是突出数字化转型与赋能。应用数字技术,深化 " 互联网 + 政务 ",推动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推进数据互联共享,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中之重。《若干措施》明确推行企业申报资料标准化、模板化,在 " 全省药品智慧监管综合平台 " 嵌入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强制性标准,方便企业对照申报;探索运用 OCR、RPA 等技术智能甄别产品风险点、创新点和关键点,提升审评审批效率;归集许可监管及稽查办案等数据,加强风险信用监管。
(编辑 谢静姝)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