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2-09-30
从社区矫正对象到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让他们找到“心”的救赎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近日,6 名优秀社区矫正志愿者获黄埔区司法局和黄埔区志愿者协会的共同表彰。这 6 名获奖者其实有着 " 双重身份 ",其中一个身份是来自广州市黄埔区 " 金不换 " 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

经过逾三年的社区矫正志愿服务探索和发展后,黄埔区司法局通过制定 " 一人一志愿服务计划 "、借力 " 公益时间银行 " 平台、组建 " 金不换 " 志愿服务队、发掘聚合 " 生命教练 " 影响力等多元化途径,推出 " 四维一体 " 精准帮扶教育模式,以志愿服务为媒介,层层深化开展社区矫正专业服务。

打造个性服务

" 起初我也常常因自己社区矫正对象的身份,对参加社会服务望而却步。但我现在的志愿服务时长已经快要达到 400 小时了,这都多亏了‘一人一志愿服务计划’。" 荣获本次表彰的社区矫正对象张某表示,当文冲司法所和司法社工得知他的顾虑后,为他分析了其具备的良好沟通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鼓励他发挥自身所长为社区防疫抗疫出力,更让他荣获了社区 " 优秀抗疫志愿者 " 称号," 帮助他人所得到的肯定和鼓励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及责任感,让我能够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遵纪守法,积极改造。"

2019 年 9 月,由黄埔区司法局出资购买、普爱社会工作服务社承接运营的司法社工服务项目正式启动,形成 " 司法局 + 司法所 + 司法社工 " 三位一体的社区矫正新机制。其中有针对性地为社区矫正对象量身定做 " 一人一志愿服务计划 ",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减少社区矫正对象的再犯罪率。据了解,黄埔区司法局已累计制定个性化 " 一人一志愿服务计划 "447 份,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对象 3082 人次。

对接公益平台

在 " 一人一志愿服务计划 " 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精准帮扶教育,黄埔区司法局通过搭建 " 社区矫正 + 公益时间银行 " 资源平台,积极引导黄埔区在册的 400 余名社区矫正对象有制度指引、有组织、有平台、自主自由地参加公益活动,体会助人的快乐并从中受益。

今年 28 岁的邱某因自小父母双亡,年仅 14 岁便外出打工,后因犯危险驾驶罪于今年 6 月到云埔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自怜自艾的邱某经常情绪低落,认为自己 " 一事无成 ",还是一名 " 犯人 ",入矫初期的他因多次不配合社区矫正受到了处罚,日夜颠倒的生活和负面情绪把他拉进了内心的黑暗深渊。

经过多次的面谈和观察,工作人员和社工发现,其实邱某并不抗拒参加社会服务,反而因自幼父母双亡更渴望与别人建立 " 情感连接 ",于是及时为他进行心理疏导,鼓励他加入 " 公益时间银行 " 平台,引导他从志愿服务中提升自信,实现自我价值。短短两个月,邱某就主动通过 " 公益时间银行 " 平台持续志愿服务 43.46 小时。邱某说," 现在上班更积极了,作息也规律了,烟酒都很少碰,有空就报名当志愿者,或者去工厂健身房运动,我喜欢这样充实的生活。"

普爱社会工作服务社理事长吴娟表示,经过司法社工多年的需求调研和专业服务积累发现,社区矫正对象容易因 " 特殊身份 " 产生自卑、自闭甚至自暴自弃等负面情绪和行为,组建广州市黄埔区 " 金不换 " 志愿服务队,能够让社区矫正对象从互帮互助的关系中获得正向肯定和鼓励,找到自身的价值和生活的信心,增强社会归属感,最终帮助他们顺利融入社会。

采写:新快报记者 麦婉诗 通讯员 沈晓馨

相关标签

志愿服务 志愿者 司法所 统筹 公益活动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