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
哈尔滨日报记者 刘菊
王女士今年 57 岁,是一位直肠癌术后患者,6 年前进行过直肠癌根治术 ( Miles 术 ) ,同时行乙状结肠造瘘、留置永久人工肛门。手术很成功,术后恢复良好。
然而 1 年前,王女士却发现自己腹部造瘘口旁出现一个突起肿物。因为没有疼痛不适,也没有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所以起初她并没有放在心上。但近 6 个月来,该肿物逐渐增大,王女士的排便次数也减少了,同时出现了腹胀、腹痛的症状,严重地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 会不会是肿瘤转移到我的‘肚皮’上了?" 王女士开始担心起来,为了明确诊治,9 月下旬,王女士及家人来到哈医大四院普外科慕名找到李国东教授就诊。
入院后,李国东首先对王女士进行了体格检查,发现她腹部造瘘口旁半圆形肿物,直径达到约 18 厘米,肿物平卧时减小,直立突出。
进一步检查后,李国东诊断她为造瘘口旁疝,肠造瘘口明显松弛。这是一种肠造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肥胖本身是肠造口术后造口旁疝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有些患者由于病情需要,长期或永久利用造瘘口排便。久而久之,伴随着患者腹腔内压力增加、腹壁薄弱等原因,就会出现腹腔内其他肠管从造瘘的肠管周围钻出去的一类病症。王女士属于Ⅲ型造口旁疝,疝环直径高达 18 厘米,手术难度极高。
结合情况,在专家团队默契配合下,李国东为王女士实施了腹腔镜粘连松解、远端乙状结肠部分切除 + 肠造瘘口旁疝修补 + 造瘘口原位重建术(Lap-re-Do Sugarbaker 术),一次解决两个问题。术中出血不到 5 毫升,王女士术后恢复良好。
李国东提醒广大市民,造瘘口旁疝患者可以表现为毫无症状的肠造口周围肿物膨出,有时患者可能在站立位时出现腹部牵拉感或疼痛。当造瘘口疝发展较大时会出现造瘘口护理困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少数会出现肠梗阻、嵌顿、瘘管形成、皮肤损害或坏死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当结肠或回肠造瘘口术后患者如果出现上述症状,需警惕造瘘口旁疝的可能,并应及时前往医院找专业医生进行诊治,以免耽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
编辑 李洪霜
值班主编 王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