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蓥 / 文 王建国 / 图
一场两千多年前石家庄先民的服装秀即将上线!今年国庆节期间," 赋活文物时代新生 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河北博物院‘战国中山国服饰复原设计’项目成果展播 " 将在河博官方微博等上线,为您展示战国时期石家庄先民的生活风貌,展现战国中山国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激荡人心的文化力量。
河北,古来燕赵之地,但如今石家庄的大部分区域在战国时曾属于一个名为 " 中山 " 的神秘国度。中山国号称战国 " 第八雄 ",几度立国,强盛一时。由于中山国历史短暂,史载缺略,遗迹湮没于地下,两千多年来鲜为人知,故称 " 神秘王国 "。上世纪 70 年代,河北平山三汲乡,一座被称为 " 一号墓 "(王墓)如金字塔般的大土丘露出真容。王墓共出土大量珍贵器物,多件被列为国宝。" 四龙四凤铜方案座 "" 错银铜双翼神兽 "" 十五连盏铜灯 "" 山字形礼器 "…… 还有上千个秀美的中山篆书铭文字,诉说了迷失的中山历史。如今河北博物院的南区二层的《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展厅,汇聚 1400 件(套)精美文物,集中展示了战国中山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 我中山女子,骑马狩猎,百步穿杨 ",这是位女狩猎人;" 这桑叶油绿,蚕儿白胖,丰收之兆啊 ",这是位采桑女;" 今日厝王大宴功臣,召我殿上舞蛇,快快去取我的华服来 ",这是位耍蛇艺人 …… 近日记者在河博看到,一位位身穿战国中山国服饰的河博工作人员先后登场,瞬间把人带回了两千多年以前的神秘王国,他们正在为即将上线的河博 " 战国中山国服饰复原设计 " 项目成果展播积极排练。
据了解,该项目是对战国中山国的典型性、代表性服饰文化元素进行研究与创新性阐释。此次线上展播将综合利用多种手段,以情景演绎、T 台秀、朗诵等方式,以展示战国中山国服饰文化为线,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逐渐勾勒出 2000 多年前战国中山国的历史概貌。值得一提的是,展播中出土文物 " 小玉人 " 的 3D 人物复原形象将穿越时空,实现古今 " 中山 " 的对话,进而展现文物文化的永恒魅力与时代活力。项目所选取的小玉人、银首人俑铜灯、狩猎宴乐图铜盖豆等文物的图像信息极为丰富,辅以中山三器、错金银铜板兆域图等代表性文物的文本信息,加之展厅实景和视频短片等,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出战国中山的国史、政治、军事、农桑、宴饮、礼乐、文化。
" 这些成果是河北博物院与河北科技大学服装学院近两年来的心血结晶,对战国中山国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对中山国的服饰进行了创新性的复原。" 河博社会教育部主任刘卫华介绍说,此次集中展示了八九套战国中山国服饰,包括战国中山典型的民族服饰、贵族服饰、平民女性服饰、宫廷艺人演出服饰等,主要借鉴和参考了小玉人、银首人俑铜灯、狩猎宴乐图铜盖豆等文物。其中,小玉人的牛角状发型与束腰窄袖的斜格形花纹服饰,反映出中山国人特有的民族风情与文化气息。银首人俑铜灯的人俑发型精致,胡须微翘,着云纹右衽宽袖锦袍,腰间系有带钩,广袖低垂,风度潇洒。" 狩猎宴乐图铜盖豆凸铸七组图案,共计 90 个人物,有饮酒的贵族、演奏钟磬的乐伎,还有射雁的猎手,信息非常丰富。" 同时,展播中还有 3D 虚拟人物形象口述中山国史、情景短剧《寻梦中山》以及朗诵等。" 就是希望通过综合性的手段,向大众展现战国中山国的历史文化、人文风貌等。比如战国中山人喜乐舞、喜狩猎,崇尚勇武。再比如战国中山国的女子享有较大的自由和权利,她们采桑养蚕、纺织布帛、饲养家禽和抚养子女,还有可能跟男子一样参加狩猎、从军。"
值得一提的是,像这样以馆藏文物为蓝本复原古代服饰的做法在国内博物馆尚不多见," 这也是让文物活起来的又一个尝试和探索,展播中的演职人员也以馆内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为主,希望带给大众新的体验,也期待大家的反馈。" 刘卫华如是说。
记者同时获悉,河博还将推出 " 重阳敬老日浓情送祝福 " 重阳节主题活动。主题活动的作品征集令已于日前在河博官方微信发布,将具体征集符合重阳节主题的原创绘画作品及相关视频,优秀作品将在河博微信平台进行展播。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