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晚报 2022-09-30
张婉君:一点天真守初心,万般清醒赴光明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如果说青光眼专业是张婉君萦绕心间的白月光,那屈光专业便是她眉间的那抹朱砂痣,不分先后,皆为心之所向。她想保住患者视野、稳定眼压,也希望每一位近视朋友,能拥有清晰视界,畅享无镜人生。

她以近乎纯粹的天真,跟随求学路上遇见的一盏盏 " 明灯 ",更加坚定作为眼科医生的初心,清醒又自律地奔赴自己钟情的 " 光明事业 "。

" 明灯 " 指路 结缘青光眼

高考失误,是张婉君顺风顺水的人生里的第一道坎:数学比平时低了近 50 分,与 211 大学失之交臂,就读于皖南医学院临床专业。可也正是这次挫折,成了张婉君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大一刚入学,就奔着成为中山大学医学院(后简称 " 中山医 ")研究生的目标大步迈进,为此她几乎没有任何的风花雪月,极度自律的习惯也是那时逐渐养成的。

张婉君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读研期间选择了当时热门的学科白内障,本以为自己会在白内障领域深耕下去,但世间总有巧合。学科轮岗时,轮转到青光眼专科,随着学习的深入与患者沟通的频繁,张婉君逐渐了解到:青光眼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症状,对于疾病的恐惧比一般人多得多。" 在他们漫长的人生路上,总有一把悬而未决的刀,高挂头顶,这种心情是复杂而绝望的。" 在成为青光眼医生的道路上,张婉君遇见了 " 光明事业 " 中的 " 第一盏明灯 "。

提及导师余敏斌教授,张婉君说," 他就像一道标杆,医德和医术真的很好。我当时因为崇拜他,关于青光眼的一切都学得特别认真,一心想成为他那样的医生 "。在张婉君的记忆中,余敏斌教授对患者始终细心备至。只要是他的病人,不论过了多少年来复查,他一眼就能说出对方做了什么手术,连当时的治疗方案都记忆犹新。在日常的耳濡目染与余教授细心的带教之下,她对于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有了更加全面、透彻的理解。

主攻屈光 治愈的竟是自己

2018 年,因为全飞秒与 EVO ICL 两种术式的热门,合肥普瑞眼科医院屈光门诊的患者人数越来越多,需要增加业务能力强的医生接诊与手术。为此,年轻能干的张婉君被院长调到了屈光手术专科,刚到屈光科室时,她并不适应。

与青光眼这种不及时救治,视力便会逐渐丧失,让人不得不求医问诊的病相比,屈光手术只是一种锦上添花的行为。大多数屈光患者眼底状况良好。他们想要摆脱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带来的困扰,才会萌生摘镜的念头。

" 掌舵 " 屈光手术专科,张婉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具备青光眼、角膜病、白内障等综合眼病的扎实功底,能在屈光手术术前检查、设计等环节,全方位系统的考虑患者的眼部情况,进而在为病人眼部条件诊断与近视手术方案定制时,更有把握。有时遇到一些角膜条件不大好,但手术意愿非常强烈的患者,在经过专业术前检查认真分析利弊后,婉君都是婉言拒绝。" 任何手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患者的安危。"

她对自己的要求是,通过自己熟悉眼科多学科知识的优势,帮助患者真正做到近视手术量眼定制,让他们轻松摘镜,畅享清晰。

读博深造双面态度 求学攻艰 " 反差萌 "

医生是一个需要不断进修的职业,既然定在了屈光手术专科,她就想要做得更好。张婉君选择了读博。刚开始承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全新方向、全新的领域,她毫无头绪,焦虑、抑郁到崩溃大哭,甚至开始频繁失眠。

那段时间,她几乎每天在做完实验回宿舍后,除了打游戏什么也不想干。有朋友关心她 " 状态不对 ",她只能无奈地回复 " 睡不着啊!"

好在,许多艰难之事,但凡不停地想办法,都有解决的可能。张婉君努力翻阅国内外各类文献、改良实验方式,绕路、搭桥 ..... 尝试了多种方法,最终有了突破性进展。

论文答辩期间,恰逢合肥瑶海普瑞眼科医院开业,做事情有条不紊的张婉君被任命为屈光手术专科主任。即便忙得焦头烂额,她依然很少抱怨,只是默默地做好自己,静候花开。

通讯员 叶娅婷 罗丹妮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