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
钱玺勇 哈尔滨日报记者 郝欣 / 文 / 视频制作
" 红辣椒丰收了 "" 我家今年 3 栋育秧棚都种上了辣椒 "" 咱这又要进钱 "……10 月 1 日上午,加信镇新建村种植基地,连成片的水稻育秧棚里,乡亲们一边采摘着辣椒,一边分享着丰收的喜悦。一簇簇火红的朝天椒,像一串串喜庆的 " 鞭炮 ",为国庆节和丰收季增添一抹绚丽的色彩。
瞄准辣椒产业培育壮大特色经济,今年加信镇以党建为引领,带动 9 个村近 600 名乡亲,在庭院、闲置的水稻育秧大棚种植了 700 亩小辣椒。如今辣椒已进入采摘季,很快火红的辣椒将跟着 " 大订单 ",从小镇一隅运往全国各地。
" 过去开春育完秧,大棚就闲下了来,今年,咱响应乡镇的号召,签下订单种了辣椒,没想到收成这么好!" 村民李延春尝到了育秧大棚二次利用的 " 甜头 "。今年,他家一栋育秧棚产出鲜椒 4500 斤。
" 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销售,订单种植让乡亲增收致富更有保障。" 新建村党总支书记李旭东告诉记者,在乡镇的支持下,村里和山东的一家出口企业签下订单,统一种植 " 红箭 99" 朝天椒。" 这个品种不但高产,而且抗病虫害能力强,特别适合在咱冰城黑土地上种植。" 李旭东掰着手指算了一笔账,鲜椒每斤 2 元、干椒每斤 8.5 元,按企业给乡亲提供的 " 保底价 " 计算,每亩纯收益可达 5000 余元。
加信镇地处张广才岭西麓,蚂蜒河与亮珠河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是我省水稻生产重点乡镇之一,远近闻名的 " 鱼米之乡 "。全镇有水稻育秧大棚 4500 余栋,每年水稻插秧结束后,大棚就成了闲置的土地资源。为推动育秧大棚二次 " 生金 ",带动农民增收,近两三年间,加信镇选中高辣型辣椒品种,发力把小辣椒种植产业培育成乡村振兴的致富新途径,力争打造省内最大庭院辣椒种植小镇。
产业兴旺,乡村才能振兴。加信镇党委书记高岩对记者说,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信镇发力推动辣椒种植产业落地生根,专门成立辣椒特色产业种植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镇党委书记和镇长担任双组长,各村党支部书记参与,作为 " 一村一品 ",推动育秧大棚再利用。
构建产业化发展格局,加信镇申报辣椒深加工产业项目,并协调 300 万元资金,去年在新建村旭东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建起高标准厂房车间,辣椒烘干塔及切段儿、磨末儿等加工设备一应俱全,产业化发展雏形初具。
" 各村都建立了线上辣椒种植群,专家团队、党员干部、普通农户、农技人员同在一个群,倡导科学种植,随时解决农户遇到的问题,提高辣椒的产量和品质。" 辣椒种植户说。年初开始,省农科院专家参与的技术培训一直没间断,乡亲种辣椒更有底气。
" 辣椒种得好,更要卖得好,才能做成立镇强县的大产业。" 高岩介绍,辣椒现在不愁销路,但是要卖上更高价格,不仅需要激发产业发展活力,还要摸清市场行情和需求。
今年年初,加信镇就开始在国内辣椒集散地山东、河南寻找合作伙伴,顺利拿下河南柘城辣椒集散市场采购大订单,农户种植积极性高涨。目前,由镇主要领导牵头,正积极与位于贵州省的国内最大辣椒交易集散地进行洽谈对接。凭借寒地黑土辣椒农残低、口感好的突出优势,加信镇的红辣椒有望拿到海外订单,拓展国际市场。
奔着好 " 钱 " 景,同奏 " 椒 " 响曲。高岩说,下一步,加信镇将聚焦打造省内最大庭院辣椒种植小镇目标,不断扩大产业优势,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叫响地域品牌,走出一条产业旺、农民富、农业强的乡村振兴路。
编辑 于赛楠
值班主编 寇青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