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
张杰 哈尔滨日报记者 康福柱
金秋十月,田野里处处是丰收的场景。稻乡五常的水稻喜获丰收,乡亲们忙着收割收储,保障珍贵的粮食颗粒归仓。
10 月 1 日,在卫国乡卫国村的一处稻田地里,收割机正在作业,割下来的水稻脱粒后直接输送到等候在地头的拖拉机车斗里,一会儿工夫,就装满了一车。新打下的稻子要先运到指定场所烘干,再拉回仓库里储存,这才算把丰收实实在在握在了手里。" 我们合作社今年种了 2400 亩水稻,从 9 月 26 日开始收割,8 台收割机同时作业,每台收割机每天能收约 50 亩地,今天就能全部收割完。" 互助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学说。
近两年,五常市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合作社将原有的稻田全部改成五亩一池的方形田,更加便于机械化作业,收效显著。李学介绍,以前的稻田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不适宜机械作业,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人工收割,人工费用远比机械作业价高,效率却不高。现在,全部使用机械作业,仅收割一项就节省了很大一笔费用。
李学说,今年水稻增产了,前几天经过测产,每亩比去年约增产近 50 斤。除了雨水调和、没有自然灾害外,科技种田发挥了很大作用。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做到了早扣棚、早育苗、早插秧。秧苗在育秧棚里时就开始精细化管理,培育出来的都是壮苗。翻地前,在稻田里撒了秸秆腐熟沤成的肥料,能起到培肥地力、促进水稻生长的作用。田间管理更加精细,农技人员全程技术指导,撒返青肥和叶面肥的时间把握得更加精准,能保障水稻及时获得养分,也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稻田采用暗灌设施,安装了自动给水设施,这些都为秋天的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春天播种前,合作社就和一家大型企业签订了水稻回收合同,这家企业将以高出市场价每斤一角钱的价格回收,近 200 户乡亲受益,真正实现了增产增收。
编辑 于赛楠
值班主编 寇青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