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
哈尔滨日报记者 张堃雷 文 / 摄
" 手机记者 " 刘国栋 摄
初秋的哈尔滨,金风送爽,天高云淡。不少哈尔滨市民趁着这个秋高气爽的 " 十一 " 假期,在全国上下喜迎新中国成立 73 周年之际走上街头,用各种方式为祖国母亲的生日献礼。
" 手机记者 " 刘国栋 摄
" 手机记者 " 门奎 摄
10 月 1 日晚,百年滨洲铁路桥上人头攒动。在哈尔滨日报社、中共道里区委宣传部的联合创意、策划和实施下,百年滨洲铁路桥变身 " 国旗桥 ",在 600 面国旗和 128 个节庆红灯笼的点缀下焕然一新。不少市民在国庆节的喜庆气氛中或全家出动,或与好友相邀,在百年滨洲铁路桥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并传递着哈尔滨——这座北国冰城对伟大祖国最真挚、最美好的生日祝福。在这其中,哈尔滨的年轻人成为了主力军。一张张青春的面孔在灯光的映衬下,展现出哈尔滨青年一代爱国爱党爱家乡的精神风貌。
" 手机记者 " 门奎 摄
" 手机记者 " 顾玉驷 摄
"95 后 " 高校工作者
要将爱国主义精神发扬传承
傍晚 17 时许,随着夜幕降临,国旗桥上的灯光次第亮起。"95 后 " 的小童看到节庆红灯笼被依次点亮,兴奋地带着妈妈和姑姑登上 " 国旗桥 ",留下了一张幸福的合影。小童说,自己今年刚刚研究生毕业,现在在哈尔滨的一所高校工作。作为一名地道的哈尔滨小伙,他每年都要登上滨洲铁路桥几次。
" 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的时候,我都和家人一起登上过这座桥。但前几次都是在白天来的,在晚间来到被灯光点亮的国旗桥上还是第一次。" 小童说,作为哈尔滨的地标性建筑,近几年的大型节庆时刻,百年滨洲铁路桥都会迎来一次变身。这次 600 面国旗和 128 个节庆红灯笼,让滨洲铁路桥在往日的柔情下又添了几分庄严。" 作为‘ 95 后’年轻一代,我们经历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也深知现在的幸福来之不易。身为一名高校工作人员,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融入到国人血液中的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给更年轻一代的学生们,教会他们继续弘扬伟大的时代精神,挺起坚强的民族脊梁。" 小童说。
"85 后 " 返乡青年
首次感受国旗桥的威严
人群中,"85 后 " 宦先生戴着印有 " 我爱你中国 " 字样的口罩,在国旗桥上留下了一张自拍。他说,虽然自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黑龙江人,但这还是他第一次登上滨洲铁路桥。" 在桥上吹着松花江上 10 月的江风,让我感觉很亲切。"
宦先生说,自从大学毕业后,他就离开了黑龙江,辗转天津、深圳、武汉、广州、上海等地工作。2020 年,他还曾离开祖国,前往马尔代夫担任翻译工作。离开家乡 12 年,他始终想着有朝一日能返回黑龙江,在这里工作生活。终于,在结束了在海外的工作后,他今年选择回到黑龙江,开启了自己在哈尔滨的工作生活之旅。
今年国庆节是宦先生 12 年来在哈尔滨度过的第一个 " 十一 ",前几天,他就一直在网上寻找哈尔滨必去的打卡地。当他发现滨洲铁路桥再度变身 " 国旗桥 " 的消息后,便决定在国庆节当晚来到这里,感受百年滨洲铁路桥在 600 面国旗装点后的新面貌。
" 虽然在网上看到了不少照片,但还是得自己走上桥后才能感受到国旗桥的壮观和威严。" 宦先生说,回到家乡工作这半年来,他欣喜地感受到哈尔滨近些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信在年轻一代的努力下,我们的家乡会越来越好。"
全家齐出动
青少年在国旗桥上接受爱国教育
在举国上下欢度国庆,喜迎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不少市民选择全家出动,一起走上 " 国旗桥 ",在为祖国庆生的同时,也给孩子带来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作为一名 "80 后 ",张女士带着孩子手举国旗和印满 " 我爱你中国 " 的气球,在 " 国旗桥 " 上拍照打卡。张女士说,每次百年滨洲铁路桥变身,她都和孩子来到桥上合影,这次也不例外。" 看到很多市民或举着小国旗,或在脸上贴着国旗来到桥上观光时,我和孩子都深受触动。相信这样的记忆会深深地刻在孩子的脑海中,让她时刻不忘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张女士说。
在国旗桥上的灯光亮起后,杨路带着爱人和儿子杨秉虔也来到桥上,一同体验国庆节当天漫步国旗桥的场景。杨路说,儿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平时就对历史尤其是新中国史很感兴趣。" 去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时,我就带着孩子在党史学习教育长廊里走了好多遍,也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及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发展史。" 杨路说,今年孩子又长了一岁,带他来国旗桥重温历史,对于他和孩子来说都意义非凡。" 现在的孩子都出生在祖国富强繁荣的年代,希望这样的学习和教育能让他们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也更加努力学习,为未来祖国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杨路说。
录视频 排舞蹈
国旗桥继续火遍社交媒体圈
举着手机,在喧闹的人群中边直播边走,成了今年 " 十一 " 国旗桥上一道崭新的风景。这其中,"00 后 " 高中生朱子雯格外显眼。她身披红围巾,手举国旗,响亮地朗诵着自己创作的诗句。她说,这是学校要进行迎国庆系列活动展演,作为哈尔滨四中高一 3 班的学生,她承担起了为班级画板报、录视频和创作诗歌的任务。" 当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来国旗桥录下这段视频,希望大家通过我的视频能感受到我们哈尔滨人为祖国 73 岁生日送上的美好祝愿。"
朱子雯说,她是个土生土长的哈尔滨姑娘,每周基本都会来到桥上走走,放松一下心情。但桥上这么多人的场景她还是第一次经历。" 虽然国旗桥上的人来人往让我在录视频的时候有些紧张,但人头攒动的场景还是让我感受到了哈尔滨人爱国爱党爱家的热情。"
在距离朱子雯录视频的不远处,伴着《我爱你中国》的乐曲,3 位身着红裙的女士正用一段曼妙的舞蹈,抒发着她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据介绍,3 位舞者名叫刘庆玲、崔丽、葛雪,都是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教师,在不同学院和专业任教。" 我们都是哈工程教工现代舞协会的成员,每到节庆时我们都会排练与其有关的舞蹈。"3 位老师说,之所以选择来到 " 国旗桥 " 上录视频,就是要在哈尔滨国庆氛围最浓厚的地点,让所有人都领略到哈尔滨人的爱国情怀。
" 这段舞蹈是我们在最近新学的,拍摄后会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希望通过这段舞蹈,让更多人看到我们哈尔滨人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面貌,也促进更多人加入到宣传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队伍中。" 葛雪说。
编辑 王剑青
值班主编 张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