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吉林 2022-10-02
北大“五个女博士”胶原蛋白肽饮品,抗糖神器还是“智商税”?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咱们家的胶原蛋白肽就是基于李勇教授、我们家的首席科学家十八年的科研成果转化而成 ……" 在某电商平台 " 五个女博士官方旗舰店 " 的直播中,有主播随手拿起李勇著作的《肽营养学》和《肽临床营养学》书籍,称该公司生产的胶原蛋白肽系列饮品是站在巨人肩上," 太专业了 "。

而在两年前,北京大学医学部曾发布维权打假声明称," 五个女博士 " 宣传的胶原蛋白肽饮品等产品,与北京大学医学部没有任何投资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关系。该校李勇教授也明确表示其本人与该企业无合作、无授权,不存在对其研究成果进行转化的事宜。

↑ 主播手拿李勇教授著作,称其是公司 " 首席科学家 "

那么如今为何主播又开始公然借助李勇教授来宣传产品?9 月 30 日,红星新闻联系到品牌方北京青颜博识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青颜博识 "),其公司创始人、法人代表姜珺(即 " 姜燕飞 ")称,李勇教授现在已经退休,获聘公司首席科学家," 我们当时签合同的时候签的是不允许书面宣传,可以其他形式。" 随后,红星新闻记者通过邮件联系李勇教授,截至发稿时未获得回复。

有专家指出,成本低、毛利高是胶原蛋白肽产品的基本特点,其制作工艺与其他饮料没有太大差别,而口服抗糖饮、抗氧化剂根本阻止不了皮肤糖化的慢性过程,此类产品吃多了还可能产生副作用。

直播间强调 " 抗糖 " 功效

知名打假人称其为 " 智商税 " 产品

在某电商平台 " 五个女博士官方旗舰店 ",一款添加玻尿酸成分、价值 699 元的胶原蛋白肽 EGCG 饮品,页面显示已售 1.4 万件;另一款价值 399 元的 " 每日亢糖植物饮品 ",则显示销售 12.1 万件。另外,其主打产品还包括胶原蛋白肽维 C 饮品和 VC 乙基醚嫩肤精华液。

在直播过程中,有主播称,五个女博士胶原蛋白肽可解决皮肤松弛、眼周细纹、肤色不均、毛孔粗大等问题,许多明星都在喝。" 经常熬夜要喝胶原蛋白肽补流失,更要喝抗糖堵漏洞,体验感才会更强 …… 这也是为啥那么多明星看起来那么年轻的原因,其实人家抗糖做得早抗糖做得好。" 页面显示,该店铺有 113 万粉丝关注,共售产品 55.9 万件。演员黄奕今年 4 月曾在其社交账号上发布视频,介绍五个女博士胶原蛋白肽维 C 饮品,其中提到 " 每月卖上千万 "。

↑ 主播宣称产品具有 " 抗糖 " 功效

以上产品的品牌名称均为 "Youngdoctor/ 青颜博士 ",品牌拥有方青颜博识宣称,产品由北京大学营养学博士姜珺、北京大学生理学博士王雨辰、北京大学中西医学博士陈媛媛等五位女博士共同研发。

据了解,青颜博识公司旗下产品并无保健品备案,即应视为普通食品。其产品包装上也标识执行 gbt31326 植物饮料食品标准。

对于以上宣传行为,知名打假人王海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宣传 " 抗糖 " 这种功效,原则上都是欺诈行为,而胶原蛋白肽配方在生产工艺上已经相对成熟,不需要创新,也不需要投入大量研发,这款产品就是利用博士头衔来忽悠消费者,属于 " 智商税 " 产品。

而姜珺认为,胶原蛋白肽类别很多,根据分子量大小不同,这些胶原蛋白肽价格差别也很大。糖化反应目前在学界存在争议," 很多人认为抗糖没有用,核心观点是没有原料可以直接降解糖基化终末产物,但是类似于糖尿病的治疗,我们没有办法降解已经生成的糖基化终末产物,可以想办法减少糖基化终末产物的生成。通过减轻对皮肤造成更深层的损伤,来达到减轻糖化对皮肤过度影响的效果。"

核心专利为成果转让

有产品代工厂曾涉传销

天眼查 APP 显示,北京青颜博识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9 年 7 月 12 日,法人代表为姜燕飞,持股比例为 41.93%,而其他四位女博士没有直接持股。据了解,姜燕飞即为 " 五个女博士 " 之一的姜珺。红星新闻记者联系到姜珺询问为何改名,其称属于个人原因,与公司经营无关。

↑ 北京青颜博识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工商信息

通过查询专利网站,红星新闻记者发现与青颜博识关联的十多项专利中,其中有 5 项处于实质审查阶段,而其核心专利 " 一种具有 DPP- Ⅳ抑制和抗疲劳功能的鱼肉蛋白肽及其制备方法 " 是从中国农业大学转让而来," 一种植物源祛痘化妆品的提纯装置 " 由个人 " 董捷 " 处转让而来。其他专利则多为 " 其他提取物在口服美容产品中的应用 ",研发投入并不高,发明人中只有姜燕飞、王雨辰两位博士的名字。

↑ 北京青颜博识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专利申请情况(部分截图)

对于核心专利的转让问题,姜珺回应红星新闻称,公司目前授权的专利有 5 个,其中有 3 个是自己发明的,另外两个(即中国农业大学和 " 董捷 " 专利)是因为觉得对自己有帮助,就买过来了。

" 关于专利发明人的问题,我们一开始也想把大家都写上,但后来参考了其他公司专利,发明人基本上都是企业法人,所以我们就按照惯例参考来用。" 姜珺说,他们是在用药品的研发逻辑做保健型产品,不是单纯营养学能够完成的,还涉及到药学、生理学、中西医结合、皮肤等知识。之前宣传中,她的作用被夸大了。

据媒体报道,为其代工生产胶原蛋白肽维 C 饮品和抗糖饮品的一家公司曾涉及传销案件。对此,姜珺回应称,该公司并未做传销,涉及到传销的是这家公司卖给别人的产品,有人用这个产品做传销。" 而且我们的胶原蛋白肽不在这家公司生产,只有少量的抗糖饮品在这里生产。"

此前被北京大学维权打假

公司称李勇教授退休后加入

在直播中,有主播不断宣称 " 青颜博识品牌配方由我们自主设计研发 ",公司创始人姜珺博士的导师为北大教授李勇,已经研究蛋白肽 18 年," 所以这款产品是站在巨人的肩上 "。

当红星新闻记者在直播间以网友身份询问该品牌胶原蛋白肽与李勇教授的研究有何关系时,主播随手拿起李勇编著的《肽营养学》和《肽临床营养学》,称 " 咱们家的胶原蛋白肽就是基于李勇教授,我们家的首席科学家十八年的科研成果转化而成的,李勇教授是咱们家姜博士的博士导师,这两本书都是李勇教授主编的 ……"

那么李勇教授是否参与青颜博识公司的产品研发?红星新闻记者给李勇教授发去邮件进行询问,截至发稿时未获得回复。随后,记者致电李勇教授所在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时,有工作人员称李勇教授已经退休,有关情况可咨询学校相关部门。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官网介绍,李勇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如肽营养学、营养与疾病、膳食配方研究、人群营养状况研究等。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2020 年 9 月中旬,北京大学医学部曾连续发布两则维权打假声明,称五个女博士宣传的胶原蛋白肽饮品等产品与北京大学医学部没有任何投资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关系。" 宣传中涉及的我部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李勇教授亦明确表示其本人与该企业无合作、无授权,不存在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成果转化事宜。" 同时,经北京大学医学部查明,五名人员均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往届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其中二人疑似更名),上述人员行为属其个人行为,与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及相关专家教授无任何关系。至今,这两则声明仍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官网上。

9 月 30 日下午,姜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李勇为公司首席科学家属实。随后给记者发来了一份《首席科学家聘用协议》,上面写明北京青颜博识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聘请李勇教授为首席科学家,李勇教授向青颜博识提供生物活性肽、营养学方面的研发指导、咨询及顾问的相关内容。李勇教授不参与公司任何生产经营,青颜博识不得以任何书面表达和宣传李勇教授与产品有关。该协议有效期从 2020 年 11 月 20 日至 2022 年 11 月 20 日。

姜珺说,李勇教授现在已经退休,同意相关合作。" 我们当时签合同的时候签的是不允许书面宣传,可以其他形式。"

工商信息显示,今年 7 月,李勇成为北京青颜博科生物科技中心(有限合伙)股东,持股比例 10% 左右。今年 3 月份,王雨辰、陈媛媛也新增为股东,持股均为 4.5% 左右。该公司为青颜博识关联企业,持有后者 14.5% 左右的股份。

专家:

胶原蛋白肽不宜食用过量

口服抗糖饮阻止不了皮肤糖化的慢性过程

那么,胶原蛋白肽饮品到底有没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赵谋明教授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如果强调具有美容养颜的功能,那么胶原蛋白肽里面必须按照这种功能去酶解,比如现在有个定论是富含羟脯氨酸的二肽、三肽,对皮肤保持光泽和水分有效果。

不过,这类产品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赵谋明教授表示,建议每天控制在 3~5 克就已足够,吃多了对女性可能还有副作用。另外,在挑选时要看下这款产品的技术指标、检测报告、动物实验报告、人群试验等,不能只听主播的宣传。

据了解,按照我国食品安全标准,胶原蛋白肽主要检测的是相对分子质量和羟脯氨酸含量,其原材料的来源可以是猪皮、牛皮、鱼皮、骨粒等,提取加工的科技含量并不算高。而胶原蛋白中分子量的大小只能反映是否便于吸收,与功能没有任何关系。

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专家组成员、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工学博士刘少伟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 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胶原蛋白肽能直接进入细胞,有些研究是体外研究,小分子肽可以和其它免疫分子结合进入细胞。对于胶原蛋白来讲,胶原蛋白肽和小分子肽不是一个物质,而且小分子肽也没有得到公认能够进入细胞。" 也就是说,不管吃胶原蛋白还是多肽,最后能被人体利用的只能是氨基酸。

据刘少伟观察,在市场上,胶原蛋白肽本身价格不高,制作工艺成本也与其他饮料工艺没有区别,具有成本低、毛利高的特点。因为缺乏辨别能力,消费者自身短期难证实效果,因而 " 功效型食品 " 成为一些商家获利的 " 捷径 "。

关于抗糖类产品,皮肤科医生李远宏向媒体表示,抗糖饮的概念有些 " 智商税 "," 因为皮肤糖化的原理是指认摄入的各类食物最后都会转换成三大营养素——糖、蛋白、脂肪。当糖遇到蛋白会发生美拉德反应,生成糖化蛋白,但糖化过程需要时间,也不会发生在血管。而人摄入抗糖饮后,是通过血管吸收,胶原蛋白的糖化并没有发生在血管里,而是发生在皮肤上。" 因此,李远宏认为,口服抗糖饮、抗氧化剂其实阻止不了皮肤糖化的慢性过程。

来源:红星新闻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李勇 北京大学 黄奕 明星 维权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