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党章规定和党中央统一部署,全国 38 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了 2296 名党的二十大代表。党的二十大代表是共产党员中的优秀分子,具有先进性和广泛代表性,是经各级党组织逐级遴选产生,肩负着 9600 多万名党员、490 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重托,凝聚着全党的意志,承载着人民的期望,将光荣地出席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中很多是来自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党员。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 9 月 27 日起开设 " 二十大代表风采 " 栏目,重点介绍江苏生产和工作一线党员代表的先进模范事迹,以学习和弘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范。
强台风 " 梅花 " 过境,雨水为稻田解了 " 渴 "。句容戴庄田间,白鹭翱翔、鸭叫虫鸣,党的二十大代表赵亚夫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他指着绿油油的庄稼说 :" 看!再生稻在抽穗。今年遇到高温大旱,早稻还是丰收了,农民有得赚。" 见到记者,赵亚夫谈的就是农民收成。
身为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他格外关注地里的庄稼。赵亚夫告诉记者,今年播种、插秧时间整体提前,前四批有机水稻安然无恙,第五、第六批碰上连续 35 摄氏度以上高温天,结实率降低约 15%。算下来,收成总体影响不大,一亩地收益 1000 元以上。
自去年获评 "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赵亚夫常常思考如何把更多成绩写在大地上。" 假设有 100 个村走戴庄的路,句容农业农村现代化框架也就基本形成了。" 赵亚夫说,这一年,他主要精力就是推广 " 戴庄经验 "。赵亚夫带领亚夫团队工作室成员马不停蹄,多次深入句容的大华、解塘、东霞、墓东、徐巷、天王、竹园、斗门、丁庄等村,以有机水稻为载体把 " 戴庄经验 " 推广开来。
8 月底,句容 10 个村种植的 2000 亩早稻陆续收割。" 不出意外,试种都成功了。预计 3 到 5 年时间,句容将形成一个 1.5 万— 2 万亩规模的有机大米生产基地。" 赵亚夫一脸憧憬。
戴庄,曾是茅山有名的贫困村,2800 多人的村子常住人口一度不足千人。21 年前,赵亚夫退休后来到这里,推广种植有机越光稻和有机桃,"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 "。
" 这些年,戴庄走对了两条路。一条是办好合作社,走共同富裕道路;一条是研究推广生物多样性农业技术,走绿色发展道路。" 赵亚夫这样总结。
去年,戴庄人均可支配收入 3.75 万元,比 20 年前提高 12 倍,其中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 35% 到 40%。" 这说明,四化同步发展,戴庄的农业现代化没有成为短板。" 赵亚夫感慨地说。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十多年来,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统一服务。戴庄 812 户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一家一户小农经济转变为在村党委领导下的 " 合作社 + 农户 " 统分结合的经营模式,合作社每年所得利润 80% 返给农户。
如今,戴庄生态农业产业链越做越长。戴庄全村发展有机水稻 3000 亩,有机果品 2000 亩,有机蔬菜 200 亩,有机茶叶 300 亩,修建大米加工厂、茶叶加工厂,还有农机服务站,开发出有机粽子、有机年糕、有机稻酒等大米衍生产品,形成大米、水果、蔬菜、茶叶、禽类、畜牧等多元化产品。
" 我们正在试种油菜,油菜可以肥土,还能收一季菜苔,有机高粱也在种,酿出来的酒很香。" 他以戴庄为例算了一笔账:相比常规品种,有机水稻产量低一些,但肥料需求减少 2/3,用水量减少一半,农民很容易做到不用农药,土壤也得到休养生息,地力能逐步恢复提高。一亩地单季产量按 300 多公斤算,效益能达 1500 — 2000 元,比一般水稻种植高出四五倍。最近几年,实验成功的有机越光水稻的再生稻栽培模式,第二季收到 150 多公斤,两季相加可收获 500 公斤左右,亩产量也不比常规水稻低,效益却大大提高。加上岗坡地上种经济林果,林下种草、种绿肥、养畜禽,也节省大量饲料粮。粗算下来,戴庄每年能向社会提供 2 万多只鸡、1000 多头羊,还有几百头猪。
山顶育林、山腰栽果、山脚种粮,赵亚夫勾画的集水、稻、菜、草、畜于一体的农业生态系统在丘陵地区逐渐成为现实。
" 戴庄把重点放到修复农业生态系统、培育生物多样性上,把高产但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品种和物种调整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 赵亚夫说,最近几年,省政府三次发文推广 " 戴庄经验 "。
" 国家大力支持、集体经济做强、农民家庭经营跟上,三种力量正合力改变农民单打独斗的局面,乡村振兴的车轮越转越快。" 赵亚夫说,天王镇戴庄稻米专业合作联社已成立,白兔草莓产业合作联社正在筹备。
赵亚夫的想法是,在联社的带领下,用统一生产、加工、销售、品牌的模式,带领农户一起做大品牌,促进句容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实现富民增收。" 要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为出发点,农民积极性高了,庄稼才能种得更好。"
让赵亚夫欣慰的是,每年都有年轻人回村务农,合作社主力已是清一色的中青年。汪厚俊、王忠立等 38 名新一代农民,发起成立亚夫团队工作室科技兴农青年集体,为 100 多个农业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在全国累计推广农业 " 三新 " 面积 30 万亩,惠及 4 万余农户,助农增收近 30 亿元。
" 作为一名基层党代表,我对二十大充满期待。建议在适合的地方逐步推广生物多样性农业技术新体系,走出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之路。" 言谈间,赵亚夫再次扎入稻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