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
董擎辉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辛娜
金秋时节,东北地区盐碱地上,一片片金黄的稻田里,丰收的喜讯频频传出。9 月 30 日,经专家现场实收测产,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选育的 " 松粳 60" 水稻品种,在 pH 值为 8.7 的盐碱地上亩产高达 516.8 公斤;9 月 29 日,由黑龙江省农科院齐齐哈尔分院选育的香稻品种 " 齐粳 10",在 pH8.8 的盐碱地上,大面积示范亩产达 509.1 公斤;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选育的耐盐碱水稻品种 " 龙稻 21",在 pH 值为 9.0 的盐碱地上,农民实收亩产近 500 公斤 ......
" 松粳 60" 测产地点为肇东市五里明镇东升村,土壤类型为苏打盐碱土,pH 值为 8.7。经过田间实地勘察,全田水稻长势良好、整齐一致、无病害、无倒伏,展现出较强的耐盐碱特性和丰产性,换算标准含水量后折合亩产突破 500 公斤,高达 516.8 公斤。
" 齐粳 10" 测产的示范基地位于齐齐哈尔市种畜场,土壤类型为苏打盐碱土,pH 值为 8.8。示范面积 1000 亩,换算标准含水量后折合亩产达到 509.1 公斤。田间表现出较好的耐盐碱能力和生长势,综合性状良好。" 齐粳 10" 作为香稻品种在盐碱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将有效缓解黑龙江省缺少耐盐碱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的问题。
" 如果不看田埂,你能看出我这水稻是种在盐碱地里的吗?" 黑龙江省安达市先源乡八里岗村水稻种植户刘宏亮介绍到。他今年在 pH 值为 9.0 的盐碱地上,种植了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选育的耐盐碱水稻品种 " 龙稻 21",种植面积达 2000 余亩,亩产实收产量近 500 公斤。" 今年的丰收稳了!" 刘宏亮兴奋地说。
" 松粳 60"" 齐粳 10"" 龙稻 21" 等耐盐碱水稻品种选育和筛选,是在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国家平台的支持下,针对盐碱地种植水稻存在着耐盐碱品种匮乏、耐盐碱栽培技术缺失、盐碱地改良技术体系不完善等系列问题,协同攻关取得的成果。它们仅是盐碱地上孕育新生机的几个缩影。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主任、黑龙江省农科院副院长来永才研究员介绍到," 东北中心加强耐盐碱水稻品种选育及核心技术攻关,正在探索一条以种业创新为引领的可持续发展路子,从源头上为盐碱地科学高效利用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保障,按照总书记‘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创新领域取得突破’指示精神,让盐碱地变丰产田,保障 18 亿亩耕地红线安全,让中国碗里装上更多中国粮。"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自承建以来,不断加强耐盐碱水稻品种选育及核心技术攻关,目前已累计引进优质、耐盐碱等各类水稻种质资源 1000 余份,审定推广了 18 个耐盐碱水稻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 1000 万亩。
编辑 宋芮彤
值班主编 王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